宋麗娟
關鍵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新會計制度 ?預算編制 ?資金管理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新舊制度銜接不足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當中,由于會計新舊制度的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后續的執行流程也可能受到影響,導致在新舊制度銜接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在實際的銜接過程中,由于新增預算會計科目,期初余額填寫不正確,不能全面體現預算執行信息與財務信息。還有往來款項較多,會計科目不清楚,沒有清晰的計入到全新的會計科目中,影響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二)財務監督職能弱化
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監督現狀進行分析,在開展會計集中核算工作過程中,都將算賬、記賬等工作集中在中心管理過程中,對于資產、實物以及合同等經濟行為,沒有進行集中性管理,容易導致財務管理與實際情況脫節。此外,雖然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能夠履行監督職能,但是仍然置身于單位的外部工作,無法保證內部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在日常的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票據,如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無法保證,就可能會引發財務風險。
(三)資產利用率有待提升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資金使用率不高的問題。一般來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涉及到的資產主要是由流動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固定資產構成,不同資產還可以劃分出許多不同的種類。但是,在實際的資產管理過程中,由于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不足,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容易出現私自挪用資產或是記賬混亂的問題,對實際的資產利用率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開展合理的預算編制工作,提升預算執行力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開展預算編制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將確定收支平衡作為基礎,并且明確財務活動的重點,具體從收入預算編制以及支出預算編制兩個方面入手,具體闡述如下:
1、收入預算編制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當中,醫療收入屬于最重要的部分。在測算醫療收入過程中,需要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范圍、功能定位以及大眾的健康需求進行分析,并且將基礎的技術條件與社會需求分析作為依托,對醫療服務價格方面的政策變化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考量。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住院人數、增長情況等,對當前預算年度的住院業務量進行測算。在編制預算報表過程中,根據財政部門核定的公共衛生項目補助、基本建設補助、及購進設備的等補助,開展全面的編制工作,將具體的收入金額作為重要依據,根據相關業務的進行情況,整合之后開展收入預算編制。
2、支出預算編制
在醫療衛生支出當中,對于人員的支出需要結合社會保障基本政策、工作標準以及職工人數等,進而開展合理性的編制工作。對于衛生材料費用與藥品消耗的費用,需要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量以及藥品使用情況進行編制。在此過程中,應當將各項業務工作作為基礎,保證收支的平衡性。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其他方面支出,可以對上一年度的支出內容進行分析,了解實際需要的金額,并且對各項業務進行測算,獲得準確的數據后開展測算工作,以此保證預算編制計劃的可行性。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編制預算計劃之后,要將自身的基本醫療服務職能發揮出來,方便相關部門對機構的工作任務進行核定。在此過程中,通過嚴格的執行預算計劃,立足于當前實際的發展情況,對預算收入的執行率進行分析,強化對預算支出的控制,不斷提高監督控制力度,能夠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年末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還要明確預算目標與實際收支的差異,以便于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此提升整體的預算執行力。
(二)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做好賬目收支明細
基于新會計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加強財務管理力度,并建立配套的會計管理制度,以此保證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落實相關的財務規定十分重要,結合自身實際的工作需求,做好崗位工作內容設置,保證財務人員明確自身的基本工作任務,并且對財務崗位進行合理的調整,根據財務規章制度辦事,憑票報銷,以此做好賬目收支工作。會計工作人員要對各個交易項目的原始票據進行妥善保存,并建立健全的會計檔案。如果出現了財務風險問題,能夠及時找到崗位的負責人。在明確崗位責任制的基礎上,對員工的工作行為進行約束,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此外,通過會計核算中心,對報賬員工的工作定期進行抽查,主要從原始憑證審核以及加強現金管理等方面入手,監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否存在亂收費的現象,不僅要保證機構的往來款項能夠及時入賬,還要定期開展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保證賬實相符。利用健全的信息化平臺,合理的調整會計核算規則,以此保證會計核算質量。在采用分步驟實施防范計劃的同時,做好新舊財務制度的銜接工作,編制財務報表,以此健全核算制度,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
(三)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力度,合理分配內部資金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需要不斷強化對資產負債管理的力度,以此提升機構的資產使用效率,對內部的資產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分配。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從凈資產以及負債等方面進行管理。在負債管理過程中,需要對資產負債的規模進行有效的控制,還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資產的清查工作,可以以季度或月度作為單位,嚴格執行報廢手續,實行對固定資產的科學處理。同時,分析債務賬齡,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風險問題發生。在凈資產的管理過程中,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事業資金、固定資金進行嚴格控制,并做好全局性的統籌工作與新舊財務制度的銜接工作,實現資金的合理分配,以此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總而言之,基于新會計制度實施的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需要從轉變經營模式入手,并且強化財政資金的管理,盡快適應會計制度改革與發展。相關工作人員要明確會計制度改革的基礎目標,逐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與支出預算編制工作,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財務風險,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汝瓊.試析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內控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2]李秀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國市場,2019.
[3]鄔佳伶.政府會計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核算的影響[J].現代營銷,2019.
[4]張濤.現階段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運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財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