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新 許蕓 馮貴喜 胡學農 衛星遠



摘要:為探討北方地區飼養模式與哺乳期犢牛生長發育的相關性,采用4種飼喂方案飼喂新疆天澳牧業有限公司奶牛場的400頭分娩后犢牛,并對其體質量、體尺及瘤胃發育等指標進行為期60 d的測定。結果表明,4個方案的犢牛間體質量變化差異明顯;方案3 60日齡的犢牛體高、體斜長、胸圍、胸深等與其他方案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犢牛胃區發育平均質量、容積和乳頭長度、顏色也存在差異。
關鍵詞:哺乳;飼養模式;荷斯坦犢牛;生長發育;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S823.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0-0194-04
收稿日期:2019-04-16
基金項目:2015年度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資助課題專項(編號:XJNZYKJ201509)。
作者簡介:蔣曉新(1978—),男,新疆昌吉人,碩士,副教授、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奶牛養殖、繁殖技術研究。E-mail:jiangxiaoxin2010@sina.cn。
荷斯坦奶牛品種培育的首要工作是后備牛的培育,而犢牛哺乳期培育是提升荷斯坦奶牛品種培育工作質量的至關重要環節。本研究主要采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奶牛養殖企業使用的犢牛飼養程序、標準和阿菲牧Vario Combi型自動犢牛飼喂器對哺乳犢牛進行對比飼養試驗,探討在北方地區不同飼養方式對哺乳期犢牛生長發育的影響,從中總結并制定出較為合理的飼養管理模式,以期為指導養牛企業的犢牛培育工作,提高行業奶牛養殖和培育水平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本試驗于2015年5月1—31日在新疆天澳牧業有限公司牛場進行;經過前期對不同牧場犢牛培育方案進行調研,制定飼喂標準,開展飼喂試驗。
1.2 試驗動物選擇和處理
選擇400頭體質量為38~48 kg的初生犢牛,隨機分成4組,在0~60日齡內進行飼養試驗,在此過程中根據死淘情況,選擇年齡、體質量相近的犢牛進行補充,始終保證該試驗犢牛數量。
1.3 試驗設備
根據企業生產,所用試驗設備包括人工哺乳設備和阿菲牧Vario Combi型自動犢牛飼喂器2類,自動哺乳設備使用奶量統計分析系統等軟件進行犢牛飼喂管理。
1.4 圈舍環境條件和飼養方式
根據北方氣候特點,試驗和測量時間設置在同一季節,同時保證圈舍內外環境條件一致,以消除環境差異。舍內飼養密度為2~3 m2/頭;舍外飼養密度為4~5 m2/頭;根據體格和月份大小對犢牛進行合理組群,以便于飼喂和自由采食數據統計。
1.5 飼喂方案設計
經過對現有典型犢牛培育方案進行梳理,制定4種飼喂方案,進行飼喂試驗,并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5.1 犢牛飼喂方案1 人工飼喂犢牛,每日定時飼喂3次,每間隔8 h飼喂1次;各階段犢牛均自由采食粗、精料,自由飲水,具體見表1。
1.5.2 犢牛飼喂方案2 人工飼喂犢牛,每日飼喂3次,每間隔8 h飼喂1次;10日齡時訓練犢牛采食精飼料和苜蓿粉(用水將粉料或顆粒飼料拌濕,摻入少量優質苜蓿粉);20日齡后開始訓練犢牛采食干苜蓿或青飼料,采食方式均為自由采食,具體見表2。
1.5.3 犢牛飼喂方案3 采用阿菲牧Vario Combi型自動犢牛飼喂器飼喂犢牛,采用電腦程序設定牛奶飼喂量;各階段犢牛自由采食粗、精料,具體見表3。
1.5.4 犢牛飼喂方案4 采用阿菲牧Vario Combi型自動犢牛飼喂器飼喂犢牛,采用電腦程序設定牛奶飼喂量。前30 d犢牛自由采食牛奶,不規定飼喂量,30日齡后控制飼喂量;各階段犢牛自由采食粗、精料,自由飲水,具體見表4。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飼喂方案對哺乳期犢牛體質量變化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在飼喂方案1、4下,犢牛在15~30日齡期間體質量增加較快,說明這2個方案早期飼養標準較好;60日齡時,方案3的犢牛體質量最高,說明在方案3下,犢牛后期增長較快,飼養過渡合理;方案4的犢牛出生質量低于其他方案,但在前30 d內使用自動犢牛飼喂器飼喂和牛奶不限量自由采食的情況下,犢牛體質量增長較快,說明犢牛體質量增加量和飼喂方式、采食次數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從圖1、圖2可以看出,方案4的早期飼喂方式較好,犢牛日增質量較其他方案快,但在哺乳后期犢牛體質量增加速度明顯低于方案1、3,說明飼喂方案中的后期飼料過渡對犢牛的適應生長有較大影響;在試驗期內,方案1、2、3的犢牛體質量均持續增長,其中方案3的增幅最大,其次為方案1、方案2, 說明在本研究的4個方案中, 方案3的犢牛適應性最好。
2.2 不同飼喂方案對哺乳期犢牛體尺變化的影響
從表6可以看出,方案2、4的初生犢牛體尺指標與方案1、3差異較大。從表7可以看出,方案3的60日齡犢牛體高、體斜長、胸深與其他方案具有顯著差異,方案1的60日齡犢牛尻高與其他方案具有顯著差異,說明飼喂方案中的牛奶和飼料過渡對哺乳期犢牛的體尺發育具有直接影響。
2.3 不同飼養模式對哺乳期犢牛胃發育相關性分析
對58頭意外或因病死亡的犢牛復胃發育情況進行解剖觀察,測定4個方案下犢牛的瘤胃、網胃、瓣胃、皺胃平均容積和質量。從表8可以看出,方案1、3的瘤胃體積、網胃質量與其他方案相比差異顯著,方案1、2的瓣胃容積與其他方案相比差異顯著,與采食量較大呈現一致;4個方案中方案4真胃容積與其他方案呈現差異顯著,與前期牛奶自由采食呈現一致。說明早期采食精飼料和苜蓿對犢牛的瘤胃發育有直接影響。瘤胃乳頭發育及瘤胃展開面積圖顯示:方案1、3的犢牛瘤胃乳頭絨毛長,發育較完善,顏色較深,瘤胃底部發育且分布較多乳頭,而方案2、3的瘤胃乳頭發育較差,顏色略淺,瘤胃壁相對較薄。但在本試驗的4個方案中瘤胃乳頭分布均勻度基本一致[1]。
3 結論與討論
為滿足早期斷奶和犢牛培育需要,方案1、3的犢牛30日齡階段飼喂量接近方案4中自由采食量標準;方案2延長了哺乳期,前期飼喂量明顯不足;方案4在犢牛30日齡后進行了飼料配方調制和采食飼喂訓練,促進了犢牛瘤胃的補償性發育。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牛奶、顆粒飼料和優質苜蓿草飼喂方案對犢牛體質量和體尺發育存在一定影響,各飼喂方案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須加以完善。在哺乳期犢牛培育過程中,須在滿足犢牛采食量及營養需要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刺激瘤胃的早期快速發育,增加犢牛對飼料適應和消化能力。
現代化、集約化奶牛場中的犢牛基本都能在 60~80日齡時斷奶,但是在不同飼養方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促進犢牛消化系統盡早發育,以便充分發揮其消化吸收功能[1]。
研究表明,哺乳期犢牛體尺和消化系統的發育不但受季節影響,還受犢牛日糧結構、物理狀態及飼喂程序的影響[2]。有研究表明,犢牛的瘤、網胃在2月齡前發育最快;犢牛采食固體飼料,包括粗飼料,不但會促進瘤、網胃容積的迅速增長,還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迅速增長[3]。液體飼料(通常指牛奶)在犢牛體內經過食管溝后直接進入皺胃,而固體飼料則進入瘤胃中,在微生物的發酵降解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量的可消化揮發性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可促進瘤胃乳頭的快速生長發育,有利于瘤胃消化功能的盡早形成,更好地適應飼草料原料。有研究表明,犢牛的活動量與采食量存在一定關系,控制犢牛的活動量,合理優化飼養環境和飼養密度至關重要[4]。本試驗根據氣候、圈舍特點采用舍內飼養密度為2~3 m2/頭,舍外飼養密度為4~5 m2/頭,既能保證犢牛健康活動需要,又能防止攝入能量的過多消耗[5],達到較好生產實踐效果。
本試驗結果表明,采食精料、優質粗飼料時間早、數量多的哺乳期犢牛不但比常規飼喂方法下的犢牛增質量和體尺發育速度快,而且可以促進瘤胃較快發育。方案3中60日齡的犢牛、體高、體斜長、胸圍和胸深與其他方案之間差異顯著,且該方案利用自動補飼裝置進行飼喂,接近自然哺乳,方案1飼喂標準與之最接近,方案2、4在保證飼喂標準的同時,通過適當增加粗飼料量來促進瘤胃發育。
在哺乳期適時訓練犢牛對干物質的采食,有助于提高其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水平,尤其是對纖維的消化和吸收水平,且有利于犢牛更早、更多地利用粗飼料[6]。哺乳期間補飼青干草有利于犢牛的整體發育,尤其是胸部和后軀的發育。為促進犢牛的生長發育并使其體型勻稱,增強其瘤胃消化功能,可適當提前訓練其補飼植物性飼料。
參考文獻:
[1]霍小凱,王加啟,王建平,等. 不同出生季節對犢牛體尺發育的影響[J]. 中國奶牛,2008(12):35-37.
[2]曲永利,刁云鵬,苗樹君,等. 新生中澳荷斯坦犢牛體尺、體重、部分生理常數及行為比較[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12):30-32.
[3]王斯琴塔娜,于 彥,劉晗露,等. 補飼不同品質飼草對哺乳期犢
牛營養物質消化率和生長發育的影響[J]. 中國畜牧獸醫,2007,34(9):5-7.
[4]張巧娥,李勝利,曹志軍,等. 不同飼養模式對哺乳犢牛體尺指標和瘤胃發育的影響[J]. 畜牧與獸醫,2011,43(3):18-22.
[5]陳龍賓,潘振亮,劉景喜,等. 開食料促進早期斷奶犢牛瘤胃發育的研究[J]. 飼料研究,2012(9):10-12.
[6]Lundborg G K,Svensson E C,Oltenacu P A.Herd-level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wedish dairy calves aged 0~90 days[J]. Prey Vet Med,2005,68(2/3/4):123-143.
[7]Brown E G,Vandehaar M J,Daniels K M,et a1.Effect of increasing energy and protein intake on body growth and carcass composition of heifer calve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5,88(2):58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