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超
摘 要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為促進商業銀行穩健發展,不斷加大商業銀行的扶持力度,值此契機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業務快速發展。本文以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為切入點,在具體分析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商業銀行小微信貸的運營特點,進一步探討了商業銀行小微信貸受互聯網金融的啟發。
關鍵詞 商業銀行 小微信貸 互聯網金融 啟發
近些年來,商業銀行發展受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出現各類問題,對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在此情況下,國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期推動商業銀行穩健、持續發展。在此環境下,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業務以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大、客源廣等決定性優勢得以快速發展,并逐漸發展成為商業銀行利潤獲取的主要渠道,同時對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客戶結構優化等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小微企業因體系不完善、金融服務水平不高等困境,致使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依舊是面臨巨大的融資難問題,不利于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業務的發展。然而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迫使商業銀行加快改革步伐,為適應互聯網金融環境和實現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保障。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和小微信貸運營特點,進一步探討商業銀行小微信貸受互聯網金融的啟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具體原因分析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全世界商業銀行的一直難題,基于供求角度而言,小微企業之所以出現融資難問題,是因為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服務水平不高。因此,要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關鍵在于是否能夠進一步明確融資難度的具體原因。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信息優勢的一方會利用信息優勢,尤其是利用交易對方沒有掌握的信息謀取最大化利益,使得信息劣勢一方在交易中處于劣勢地位。小微信貸領域中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進行揭示問題,可發現問題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風險大、成本高,具體如下:
(一)風險大
現階段,小微企業因財務管理透明度不夠、信息反饋較少等不對稱信息,外加商業銀行缺乏信息不對稱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技術,無法詳細、真實了解完整的財務信息、經營狀況和風險狀況,這種情況下,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中往往具有較大概率出現各類風險,如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等[1]。針對此類問題,為了保證小微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可以成功規避各類風險,商業銀行被迫提高貸款條件、減少小微信貸供給,遲滯了小微信貸業務的發展。
(二)成本高
市場經濟環境下,信息作為一類資源商品,獲取信息必定要支付一定的成本。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信息收集工作方面缺乏現代科技的應用,致使信貸業務中出現了較為顯著的信息劣勢。同時,大部分商業銀行的信貸操作流程照搬原大企業貸款的信貸模式,致使小微信貸業務整個環節顯得十分煩瑣,與小微企業高效率貸款要求不符,且商業銀行精細化管理理念不符[2]。因此,商業銀行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自然不會選擇管理成本、監督成本等幾乎一致的小微信貸業務,致使小微信貸業務成交量難以提高,從而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商業銀行小微信貸的運營特點分析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小微企業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實現了低成本服務,打破了傳統模式下制約商業銀行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高風險、高成本的桎梏,為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提供了技術保障。
(一)形成了基于大數據的多層次風險管控體系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銀行可借助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收集和應用優勢,解決小微信貸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可以有效控制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具體來說,商業銀行可以借助大數據構建多層次的小微信貸風險管控體系,依賴電子商務平臺,多方位收集較為全面的企業信息,同時可以依托平臺,實時掌握小微企業資金運轉情況,為商業銀行綜合評估小微企業信用度提供了信息依據[3]。具體來說,小微信貸業務正式受理之后,商業銀行通過廣泛收集互聯網信息,并以此為依據合理評估小微企業的資金狀況,進一步明確小微企業貸款和還款能力是否成正比。在貸款發放過程中,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動態掌握小微企業的交易情況和現金流動方向,實時掌握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等,并依據企業行業類型和市場發展前景,綜合考察企業;在貸款發放之后,商業銀行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動態跟蹤監督管理貸出資金的流動,若發現商業銀行無法收回貸款資金的風險,商業銀行要及時予以措施進行正當處理,必要時可選擇提前回收貸款,或者不再發放后續貸款,以此規避更大的資金損失風險[4]。
(二)完善了基于數據分析的成本業務管理流程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信息類型專門化,信息收集成本不斷提高。在此情況下,小微企業信息收集成本更高。在傳統授信模式下,因成本控制,使得商業銀行信貸服務對象難以擴散到小微客戶群體。而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專門化的信息收集具有顯著低成本優勢。小微信貸業務之前的調查工作,可以對運用數據搜索和分析小微企業各項信息,極大地減少了貸前信息收集成本[5]。在貸款發放操作過程中,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可以摒棄傳統的煩瑣操作流程,采用標準化流程可以降低成本,且有利于規模效益的提高。在貸款發放后的管理階段,商業銀行主要采取人工現場方式進行核查,這種操作模式不僅人力成本較高,還無法保證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風險問題難以第一時間發現,這給小微信貸業務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互聯網金融在數據分析的支持下,可以自動完成貸款后的核查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降低成本。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風險。
三、商業銀行小微信貸受互聯網金融的啟發分析
(一)業務理念的革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因具有大數據優勢,可在客戶領域中產生良好的規模效益,且可以有效提高風險管控水平,并極大地降低了信貸產品運營成本,有效規避了傳統金融模式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服務對象逐漸輻射到小微客戶群體中。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給商業銀行的不僅僅是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商業銀行是否能夠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契機下,得以穩健、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商業銀行是否可以及時革新業務理念,緊跟時代發展,加快進行業務轉型發展。首先,商業銀行要以傳統經營模式為基礎,依托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不斷優化現有信貸結構,提升信貸服務質量和效率,為滿足當下廣大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提供保障。其次,商業銀行要重視新型管理理念的運用,不斷規范小微信貸業務監管行為,支持和推動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二)引進金融新技術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商業銀行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提供了海量技術支持。因此,商業銀行要深入挖掘新技術,并在小微信貸業務中不斷強化應用新技術,通過充分發揮新技術優勢,不斷拓展小微客戶源,有效降低業務成本和規避信貸業務風險。首先,商業銀行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全面綜合評估小微企業,以此不斷深挖小微客戶源。其次,商業銀行要在維護現有客戶群的同時,運用大數據不斷擴充信息資源庫,為更好的挖掘現有客戶價值和識別潛在小微客戶提供保障。同時,商業銀行在關注自身信息生產能力的提升的同時,要重視與財務軟件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的深度合作,以此規避商業銀行信息不對稱問題,達到降低小微信貸風險,提高小微信貸服務質量和效率的目的。最后,優化現有小微信貸操作流程,不斷精簡業務操作流程,充分發揮大數據收集和分析作用,以此有效降低信貸風險和成本,提高小微信貸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結語
傳統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因信息不對稱問題面臨持續發展的挑戰。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有必要予以革新業務理念、引進金融新技術等良策,規避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大數據優勢,以此有效降低運營風險和成本,提高小微信貸業務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推動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發展。
(作者單位為朝陽銀行)
參考文獻
[1] 董冰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創新思路探討[J].財經界,2019(04):68-69.
[2] 羅曉虎.基于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的創新研究[J].納稅,2017(23):84-86.
[3] 李榮花.互聯網金融下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的創新策略[J].時代金融,2016(23):73.
[4] 陶士貴,許藝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2):45-52.
[5] 李悅.再議“關系型信貸”與大型商業銀行小微業務——基于互聯網背景的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6(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