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杰艷
摘 要 2019年1月1日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正式實施,重新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雙制度、雙分錄、雙報告對中職學校的會計核算造成了重大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一些中職學校在會計核算中存在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會計核算過程不規范、預算資金使用缺乏核算監督、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內部監管、不能做到賬賬、賬實相符等問題,闡述通過培訓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規范會計核算過程,加強預算資金、固定資產管理等措施,提升中職學校的會計核算水平。
關鍵詞 新政府會計制度 中職學校 會計核算 問題 對策
新頒布的《政府會計制度》有機整合了《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醫院、高等學校、中小學、科學事業單位等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內容,解決了舊系統中的諸多問題,優化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處理流程,使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在制度層面真正落實。中職學校作為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象,在雙制度、雙分錄、雙報告的核算模式下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中職學校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會計核算過程不規范
1.出納(報賬人員)和記賬人員銜接不及時,資金來源渠道不明確。中職學校財務處一般設出納也稱報賬員和會計兩個崗位。出納報賬、會計記賬。對于中職學校資金來源既有財政資金也有自有資金,用網上資金(財政資金)和網下資金(銀行存款)表示。網上財政資金的支付方式可以是財政直接支付也可以是授權支付,既可以是上年結轉資金(財政資金返還)也可以是當年預算資金。出納報賬后將附帶支出原始憑證的票據轉交給會計,會計記賬時只能辨別是網上資金還是網下資金、是直接支付方式還是授權支付方式,不能準確判斷是上年結轉資金還是當年預算資金。出納、會計不能及時溝通,沒有網上資金的明細,無法確定資金來源導致會計分錄出錯,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非專業人員會計,核算過程無法使雙制度有效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雙分錄平行記賬對中職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鑒于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前,會計核算基礎單純采用收付實現制、業務量小且單調,大多數會計人員為非專業人員。對于會計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對于財務會計的權責發生制理解不夠,不能做到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制度的結合。對于業務的發生不清楚是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都記錄,還是只記錄財務會計。
3.會計核算不規范,核算過程中不體現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在編制會計分錄時,要區分業務發生性質,按照業務支出的性質辨別功能科目、經濟科目,根據新制度要求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事業單位的費用主要包括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資產處置費用、上繳上級費用等。業務活動費用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實現其職能目標,依法履職或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單位管理費用是指事業單位本級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開展管理活動發生的各項費用。現有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能準確理解業務性質、對新會計制度的會計科目掌握不夠,致使不能明確劃分業務應計入業務活動費用還是單位管理費用,導致費用核算不規范。
對于新的財務軟件,新的分錄記錄方式,會計人員不能準確應用,慣于先前收付實現制核算方式,有收支發生才進行賬務處理,核算過程不體現計提環節。例如:對于職工工資的支付只有支付實發工資的分錄,沒有計提分錄,不能體現權責發生制五險一金的單位支付部分和個人抵扣部分。
4.預算資金的使用不能定期核算審查,影響后續資金的使用。中職學校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資金,對于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大都缺乏計劃性,存在有錢就報或是“突擊消費”現象。預算制定、執行嚴重脫節。甚至出現預算資金不按預算要求使用的情況。預算資金管理不到位,財務部門不能定期對于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進行核算監督,影響到預算資金的后續使用。
5.收入支出季報、預決算的編制環節不謹慎,影響財務信息真實性。中職學校每季度都要向本級教育系統財務部門上報收入支出情況,便于教育系統了解本校的資金使用情況,但對于上報情況經常沒有反饋信息,沒有起到及時監督的作用。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后,實行雙報告的核算,既有會計報表的編制又有預決算報表編制。對于中職學校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缺乏,會委托代理機構進行編制。按照財政部門下發的編制要求,代理機構為了保證報表順利審核通過會改動原有的會計數據,致使報表信息和財務系統數據不一致,給學校帶來財務風險。
(二)固定資產的新增、報廢、毀損、記賬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脫節、滯后
1.固定資產的新增、報廢、毀損環節,總務(后勤)與財務處交接不及時。原《中小學會計制度》未要求中小學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和無形資產攤銷,中職學校也適合這一規定。在固定資產核算過程中存在固定資產已到位使用或是固定資產已報廢、毀損,但總務部門沒有及時驗收上報、沒有及時做報廢、毀損處理致使固定資產賬務處理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處理遲遲不能進行。
2.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增加、減少滯后,影響折舊和攤銷。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對單位購置的固定資產(除文物陳列物、動植物、圖書檔案、土地外)及無形資產必須計提折舊和攤銷,對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一些中職學校,對固定資產長期不進行盤點和清查,從而導致賬實不符,無法對賬。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2019年1月1日要對尚未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進行補提折舊或對無形資產補提攤銷,固定資產賬賬、賬實不符無法反映學校真實的資產信息。
3.總務(后勤)的固定資產臺賬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數據存在差異。總務部門是學校的倉庫是后勤保障,掌握固定資產的一手資料。財務管理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有明確規定,(下轉第頁)(上接第頁)但是很多中職學校監管不嚴,總務的固定資產沒有落實嚴格的登記制度,沒有準確的臺賬登記,沒有定期盤點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固定資產閑置、流失、漏記、重復登記造成總務的臺賬和固定資產系統數據存在差異。
二、針對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規范會計核算過程
1.明確財務人員的崗位職責,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的銜接。出納和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不同,但并不意味著彼此孤立。只有加強崗位職責的銜接,出納不僅僅把報賬憑證還需要把資金來源、使用的明細轉交給會計人員才能保證資金來源信息的準確;保證會計分錄的正確;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
2.加強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豐富財務人員專業知識。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事業單位使用雙分錄、雙基礎、雙報告的核算方式,新的會計核算模式必將大大增加財務核算的工作量及難度,為中職學校財務人員帶來更大的挑戰。中職學校要高度重視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豐富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明確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核算要求,了解業務性質做好雙分錄的平行登記。
3.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規范會計核算過程。作為財務人員要自覺主動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關的各項規定,盡快熟悉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明確會計科目的設置保證費用的準確劃分。同時,規范會計核算過程,根據業務需要應計提費用的必須有計提分錄,體現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基礎。核算過程中還要求財務人員要有相關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和工作效率。
4.定期核算審查預算資金,保證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預算理念,加強財務人員對預算資金管理的認識及內部控制意識,完善預算資金使用、約束機制,避免浪費、違規現象發生、防止資金使用擠占。在預算資金的執行過程中實行全程監控,定期核算,及時反饋、及時整改,保證預算資金的高效使用。
5.強化收入支出季報、預決算的編制環節,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財務人員要強化收入支出季報的編制,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主動學習相關的財會法律制度,提升法律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在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后,自行編制預決算報表,控制好財務風險,推動學校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二)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保證固定資產賬實、賬賬相符
1.加強總務(后勤)與財務處銜接,保證固定資產的變化及時入賬。總務后勤對于驗收合格的新增固定資產以及固定資產的報廢、毀損信息要及時上報財務處,財務處除履行相關報批手續外,還應根據資產處置方式及時進行財務處理,避免出現賬外固定資產以及固定資產的流失。
2.加強財務系統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銜接,保證賬賬相符。財務處對于增加入賬的固定資產在固定資產系統直接增加,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及時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報審,保證賬務系統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數據的統一,避免出現無法對賬的情況。及時對尚未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進行補提折舊或對無形資產補提攤銷真實反映學校資產信息。
3.加強總務(后勤)的固定資產登記管理制度,保證賬實相符。中職學校要按照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規定,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完善總務部門固定資產的臺賬登記管理,在進行內部監管的基礎上,對固定資產的臺賬、實物、明細賬等實施賬賬核對與賬實核對。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使固定資產的真實信息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數據吻合,保證賬賬、賬實相符。
三、結語
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過程中,中職學校在新舊會計制度銜接的會計核算過程中諸多問題不斷顯現,針對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措施也在不斷完善。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預算資金、固定資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監督制度,不斷提升會計核算能力實現中職學校會計核算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高效性。
(作者單位為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 祝揚.新政府會計制度在高校的應用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0(04):160-162.
[2] 傅中琰.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20(03):117-119.
[3] 金錕.政府會計制度對高等學校會計核算的變革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2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