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敏

【摘要】
目的:研究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在降低院內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有患者55例。觀察組給予應用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對照組未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比較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以及護理前后護理工作質量。結果:觀察組院內感染率為7.27%,顯著低于對照組34.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后,物品管理、環境管理、包裝區管理、無菌區管理以及污染物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可以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對于降低院內感染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供應室;質量控制;院內感染
【中圖分類號】R395.1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211-02
供應室是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對于醫院整體醫療效果和護理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來不斷的提高供應室護理質量。如果供應室護理質量不達標,會存在很大的可能造成院內感染,對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威脅巨大。本次主要是以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為對象,研究分析了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實施的效果,分析確定此方法對降低院內感染的作用,以下為具體報道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有患者55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8.4±2.36)歲,住院時間3~6d,平均住院時間(8.6±2.31)d。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8.1±2.29)歲,住院時間3~15d,平均住院時間(8.3±2.62)d。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且研究期間供應室工作人員無調動。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未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觀察組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供應室布局優化。對供應室在醫院內的局部方位進行適當的調整,要求其應與各個科室臨近,且中間需要建立特殊的供應通道,保證為供應室創造足夠的光照與通風條件。同時,需要將供應室內部空間劃分為工作區域與輔助區域兩部分,其中工作區域要配置完全無菌存儲室、安裝室、滅菌室、清洗室,且調整溫度在20℃左右,濕度在30%~50%之間。輔助區域則主要用于護理人員的休息與值班室存在。
②供應室清潔消毒。1)物品回收分類。對于醫療過程中使用過的醫療物品需要進行回收,并做好一次性與可回收性分類,最終由消毒人員做統一回收安排。其中,要注意存在傳染性疾病的醫療物料,需要對其進行單獨放置,并要用標簽注明,由專業管理人員審查確認后按照物品屬性進行分類處理。2)物品清洗。可根據物品屬性選擇人工清洗或者機械清洗,一般精密儀器需要人工清洗,而普通物品則可以直接用機械清洗,降低勞動強度。3)消毒處理。回收的醫療物品清洗完畢后,還需要應用化學消毒液來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尤其是對于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或儀器,更是需要做針對性消毒處理。4)滅菌處理。根據物品屬性來選擇滅菌方法,例如耐濕差的適合應用干熱滅菌法、耐熱強的適合應用壓力蒸汽滅菌法、濕熱耐受性差的適合應用低溫等離子滅菌法等。而無論是針對何種屬性的醫療物品進行滅菌處理,均需要嚴格控制好滅菌時間。
③護理人員培訓。為實現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還需要重視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確保可以保持較高責任感來面對各項工作,提高供應室護理質量。醫院可在內部組織開展各區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強化專業知識儲備,并提高其消毒技術水平,強調質量管理重要性,促使其質量控制意識與安全意識提升,可以對自身行為約束和負責。另外,還要貫徹自我保護原則,保證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同時,保證自身安全,預防自身出現院內感染。
④護理質量控制。1)清洗質量。對于回收且清洗完畢的醫療物品,需要由專業管理人員做全面檢查,確認是否存在銹斑、污漬等不合格問題,發現后需要快速處理解決。2)消毒質量。醫療物品的消毒過程必須要嚴格按照專業標準執行,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消毒程序與技術操作,對于檢查不合格的物品要給予退回處理。3)滅菌質量。綜合生物性、物理性與化學性三方面來進行質量控制。生物性控制即應用生物監測包檢查,物理控制則是嚴格控制滅菌時間、壓力、溫度等參數指標,化學控制即嚴格按照規范控制滅菌設備的化學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并且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文章數據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
觀察組院內感染率為7.27%(4/55),顯著低于對照組34.55%(19/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情況
實施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后,物品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包裝區管理、無菌區管理以及污染物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預防院內感染一直都是醫院關注的重點問題,更是影響醫院醫療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關鍵。為消除院內感染隱患,本次主要研究了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措施的應用,就結果來看實施后可以明顯降低院內感染概率,同時可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綜上所述,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值得在醫院內推廣應用,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閆淑琴.消毒供應中心中實施護理質量控制對降低院內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7):258+260.
[2] 左文婷.探究醫院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在預防院內感染中的作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2):111.
[3] 金美玲.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在院內感染管控中的效果觀察[J].心理月刊,2019,14(12):96.
[4] 王嚴.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在降低院內感染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56-257.
[5] 徐倩.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在預防院內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