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亞寧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關鍵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良好心理環境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的發展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一、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一位平時表現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錢,事后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教師處理不當,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從此郁郁寡歡、自暴自棄,陷入心理危機。而有同樣經歷的另一位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教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學生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處理關于錢的問題,其它方面的發展不但沒受到消極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 可見,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可以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碑攲W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心理環境
環境的影響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包括人的環境,人心的環境,伙伴群體的環境,輿論環境和生活中周圍物體的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環境都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著深遠的影響。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三、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盡可能地為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小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丑、是非進行判斷、甄別。
不論是小學生也好還是中學生,如果不早點讓其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使他們的成長受到牽連。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樣的事情才不會發生。
四、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孫冬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3):69-72.
[2]張永紅.淺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策略[J].科技風,2020(1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