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春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而且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將會得到鍛煉。本文介紹了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意義以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語文;應用
語文課程是初中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且必修的課程。在我國現有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多把精力和關注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中,一味的追求考試高分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創新和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現在語文課堂的主要的教學形式。初中語文教師開始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保證小組合作能夠有效的展開。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原則應以學生為本。而小組合作學習就充分利用了合作的優勢,避免了傳統課堂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生為單位,以互動的形式,學生們之間進行交流,獲取新的想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們之間互相學習他人的優點,促進學生融入集體,增強集體意識。所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鼓勵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變成學生的啟迪者。所以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而以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得到了相互借鑒的機會,提升了學習能力,發揮了主體作用,打造了趣味生動的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將這種教學原則滲透到日常課堂中去,讓每一位學生都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的膽量,進一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的具體措施
(一)遵循小組學習分組合理原則
完成對學生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在課堂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差異性和互補性相協調的原則進行科學的分組。學生在個性特點、語文成績、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在組員選擇的問題上應保持一致,每個組的差異不宜過大。這樣有利于在組內營造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這樣層次不一、基礎不等、性格各異的學生在進行討論時可以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學生們的思維廣度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會變得更加廣闊。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的課文《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帶領學生們一起學習。在上課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遵循層次統一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參與度、語文能力水平、互動性等指標分組。比如語文水平較差的學生在語文水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帶領下可以激發更多的學習興趣;性格內向的學生和積極活潑愛說話的學生分在一組可以調動他們的的積極性;穩重成熟的學生和思維天馬行空的學生一組可以讓他們相互學習。所以教師進行科學的分組是完成一堂優秀語文課的基礎。
(二)組內角色分配得當
小組分成了以后就要對組內的職責明確一下。組內要確定每個人的職務,如: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等職務,應明確對應。組長負責收集資料,記錄員負責記下小組討論的結果,各司其職,避免組內發生沖突,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記錄成果習慣,以便完成最后匯報的工作。
比如在對八年級上冊《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在開始講解文章前可以提前布置了解列夫托爾斯泰這個著名作家的作業,在課堂時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學了,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在課下已經提前了解過這位著名的俄國作家了,那么下面進行小組討論,把你找到的對他的了解介紹給你同組的人,并說一說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開始討論后,在每組內部,有的成員進行記錄所有人的觀點,有的成員負責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每個成員都積極完成小組布置的任務,組內成員發言時也要避免優等生唱獨角戲的行為,以保證所有成員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組織全班一起進行討論,教師要當啟蒙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結束發言后教師稍作總結即可,在這樣的課堂上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
(三)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教師是土壤,灌溉了祖國的花朵,沒有土壤滋潤的花朵將會枯萎,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應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教師就像領頭羊,群龍無首的羊群會是一盤散沙。首先,在進行小組合作前,教師應明確提出詳細的問題或討論的主題。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三峽》的學習中,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應把要討論的問題明確提出,并且要讓學生聽清、聽懂自己的問題,如:“同學們在組內先進行全文的通讀,再根據注釋和上下文的聯系,嘗試翻譯出第一段話的意思。”教師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要求,這是學生能夠進行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如果教師自身表達的都有問題,學生不理解該討論什么,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就會是失敗的。其次,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也要做出詳細的規定。想讓小組合作達到預想的效果和既定的目標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時間。學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根據問題的深淺程度、小組人數的多少等因素,去制定最合理的活動時間。例如在《春》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提問:“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文中都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植物,并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生在進行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后,得到了更全面的認識。教師應避免留給學生時間過長導致浪費時間的現象,或時間過短來不及討論出結果的現象。在輕松的氛圍下,小組合作才能順利進行,正常的開展下去。
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能幫助語文教學有效的開展起來,并且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比較全面的教育。教師應將合作和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逐步實現學生的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齊鳳坤.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
[2]姚運釗.互助、互學、互促——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課內外,2018,(36).
[3]趙軍.初中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化模式運用簡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