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
摘要:《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指導拍攝的一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和日本電影學院獎的的最佳影片。巧妙的雙重時空敘事結構,宏大又悲情的時代背景,這是一個講述新時代的浪潮里舊的“領袖”如何滅亡的故事。充分而真實的細節讓它的年代感看起來是那么令人信服,而考究的服化道和攝影布光則加強了電影的史詩感與厚重感,配樂也相當出彩,隨著情感的代入讓人感覺是如此之悲哀和諷刺。
關鍵詞:蒙太奇;光線色彩;音樂
1、引言
《末代皇帝》這樣一個浸透著豐富歷史細節的題材,卻被貝爾托魯奇巧妙地繞過,而用人物絕望而無效的掙扎作為影片的主導。不被歷史所誘惑,而傾心于對人物內心情感邏輯的體察,這是貝爾托魯奇的水平所在。一部酷似史詩的電影,張力很足,鏡頭嫻熟大氣,演員表演純熟,從各個角度還原了中國的歷史,細節十分出色。這部電影涵蓋了太多的元素,耗資龐大,臨時演員數量極多,場景大氣恢弘。可以說是一部極其優秀的電影。
2、光線與色彩的畫面觀賞性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傳遞的就是一組連續的活動影像信息,而這一信息的傳遞過程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光線傳遞給人的視覺感官神經系統的過程。《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中用光線和色彩來參與敘事和表意,讓這部電影有了更深的感觸,從而強調了光線和色彩的作用。
溥儀在回憶小時候在皇宮的生活時,鏡頭的色彩多以暖色調為主,表現了小時候的溥儀沒有煩惱、無憂無慮的生活。到了溥儀現代生活的時候,鏡頭的色彩多顯示的是冷色調,表示了溥儀成年后被束縛、心中孤苦的狀態。相對來說,溥儀的一生都是灰暗的,作為中國的最后一任皇帝,經歷了太多的風雨飄搖。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個傀儡一樣,象征性的一生。自己手中沒有掌握權,不管是三歲登基還是后來的建立滿洲國。溥儀,他在這樣一個時代客串了一個他無法掌控的人生角色,而悲劇沒落在歷史的洪流中。日本侵略中國,戰爭時期個人命運是沒有辦法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沒有比冷光更能精準的表達溥儀內心深處復雜的情緒了。他不想背叛中國,但又想恢復之前的統治地位。貝托魯奇將光線與鏡頭做到了無縫對接,當講述溥儀小時候和大婚這兩個階段的時候,畫面采用了暖光。對于溥儀而言,他人生唯一能夠使他感覺到美好的事情,就是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在皇宮里玩蟈蟈以及自己的感情生活。除此之外,都是灰色的。冷暖鏡頭的對比,展現了溥儀一生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視覺觀賞效果。再比如溥儀的妻子婉容被日本人強行帶離偽皇宮時,溥儀快速奔跑下樓追趕,但大門被關閉.一個俯拍鏡頭中他處在清冷的環境中,呈現藍灰色調,而一個仰拍鏡頭中日本人背景的屋角一絲殘陽高掛.此時,鏡頭角度的一仰一俯,色彩基調的一冷一暖,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表現出溥儀內心昔日的美好與希望的破滅.
3、影片中的蒙太奇和音樂應用
《末代皇帝》在影片中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溥儀打算在火車站自殺,所長發現有異常,緊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引發了溥儀的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天,清宮衛隊長敲開了王府大門,把溥儀接近宮。通過獨立情結把故事聯系在一起進行閃回式的插敘,讓影片更靈活。
除此之外貝托魯奇在開篇就用音樂把文化的交融與碰撞表達出來了,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樂器都融入在開篇的音樂中,也間接增添了影片的神秘感和對溥儀本身情感線索的關注。溥儀在片中與文秀、婉容還有最后一任妻子的感情通過音樂的渲染講述出來,傳達的更為細膩。影片最后的一段二胡配樂伴隨著西方的交響樂,把溥儀一生的命運表現出來,音樂節奏始終緩慢悠長,給人壓抑之感。或許溥儀從一出生,就已經有了屬于他的結局,這是無法改變的。對于溥儀而言,想做過嘗試,但無濟于事,通過音樂,也表達出一種淡淡的憂傷。溥儀的一生,是一次次努力想走出門而又被束縛的一生。對于他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人物的無力感通過音樂展現的如此綿長。本就細膩的鏡頭加上音樂的渲染,將影片的敘事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在劇情的傳達上也更加深入人心。
4、結語
本片音樂細致,華麗而夸張的視覺效果。光影,音樂,及每一個具有寓意的表現手法都不用再多作筆墨褒賞,極驚訝導演對溥儀這個人的解讀以至于成就這部電影所呈現的態度,把整個故事說完,爾后留觀者獨自在唏噓。對于一個外國人拍的中國人物傳記來說,它最可貴的不是那些對比強烈的色彩和鏡頭,而是他的態度,他對這個人物的理解,他并沒有評判什么但是他把故事默默地擺在那里,到結束。導演沒有做情感性的說辭,僅僅是真實的敘述,是非自有定論。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電影里不僅僅塑造了溥儀一個角色,而是通過細節講述了圍繞著他的一些人的滄桑。不得不佩服貝托魯奇的勇氣,他太喜歡拍攝這種與世不容的異鄉人了,他們被歷史的洪流席卷,卻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影片將大量筆墨花在了溥儀青少年時代的孤獨的紫禁城歲月,對滿洲國和文革時期更具戲劇性的情節簡要帶過,“門”的隱喻貫穿始終,其史詩性敘事對中國電影也是影響甚大。
參考文獻:
[1] 閆苗苗. 從電影《末代皇帝》談影視藝術中的造型元素[J]. 大眾文藝,2010(05).
[2]戴維·波普諾著,李強等譯.社會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崔向東.東方主義視角下的《末代皇帝》[J].東南傳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