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政課 政治性 學理性 教師
作者簡介:張為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1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八個相統一”緊緊圍繞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是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八個相統一”中“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統領,本文著重論述的是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指導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一)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
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服務,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以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顯然,教育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和階級屬性,對任何國家和任何政黨都是如此。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單元,它規定了“教什么”和“學什么”兩個主要問題。思政課作為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是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與其他課程相比,其課程的政治屬性更加凸顯。
“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詞是“政治”,思想是政治思想,理論是政治理論。思政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現實目標。黨和國家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應該具備過硬的知識和能力,更需要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堅定的理想信念,具備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的品德,能夠正確辨別是非、善惡、美丑。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屬于教育類型,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不會因教育類型的不同有所區別,我國高職教育必然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也必然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學理性是思政課的基礎屬性
所謂學理是對事物本質的規律性認識,學理性是指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揭示以及對事物的演進邏輯的表達、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等。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弘揚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為己任,引導青年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為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旨在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人類的解放,它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是一個學理邏輯嚴密、思想理論嚴謹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科學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理論性,也決定了思政課必須堅持學理性,做到以理服人。
高職院校專科學生主要開設三門課程,分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形勢與政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時代價值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和“24個字”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學理上比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之間的本質區別,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將個人的價值追求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形勢與政策”課講清楚當前國內外基本形勢和熱點事件,闡明中國政府的基本原則、立場與政策,讓青年學生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變化與需要。
(一)教學挑戰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面臨一些挑戰,基于高職院校生源素質和學情特點,有學者認為高職院校思政課不應過于突出政治性或是學理性。實際上,人們對于思政課政治性或者學理性的模糊認識,恰恰是推進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最大障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偏重政治性忽視了學理性,旗幟鮮明講政治、政治觀點正確,但照本宣科、缺乏新意,結果顯而易見,這種思政課尤其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很不受歡迎。或者是偏重學理性,而忽視政治性,學理性很強、邏輯嚴密、旁征博引,雖然很受學生歡迎,但淡化了思政課的政治功能,偏離了思政課的建設方向和政治要求。或者是片面追求學生滿意度和參與度,既忽視政治性又忽視學理性,最終造成思政課變為嘩眾取寵的娛樂化場所,這在高職院校中尤為明顯。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理解度和接受度顯然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學生。針對學情的差異,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可以在教學手段、方法、形式上多研究、下功夫,但是對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堅持應與本科院校無本質區別。
(二)現實挑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00后”大學生已成為高校學生主體,他們正處于培養和確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一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比喻的“拔節孕穗期”“小麥灌漿期”,知識體系尚未完備、價值觀尚未穩、心理尚未成熟,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此方面表現更為突出,更需要精心引導和教育栽培。當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諸多現實挑戰。
一方面,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類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領域出現的問題,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和關心。作為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高職青年學生容易“看不慣”“看不透”這些問題和現象,加上學生常通過網絡、新媒體多渠接受道信息,從而引起對黨和國家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不滿情緒。
另一方面,國內外敵對勢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策劃“顏色革命”,進行顛覆破壞我國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各類活動,青少年一直是國內外敵對勢力爭奪的重要群體,他們不擇手段歪曲事實、培植“代言人”,通過各種手段對他們滲透“普世價值”等西方價值觀。
(一)堅持以政治性引導學理性,以學理性支撐政治性,實現兩者辯證統一
“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思政課的吸引力從根本上來說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兼具思想深度和理論厚度。思政課雖然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但是它不是照本宣科教條式宣講馬克思主義,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用有思想、有深度的科學理論來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政治性可以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學理性可以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辦好思政課的根本保證。離開學理性,政治性會變得空洞、思政課會變得空洞乏味;離開政治性,學理性會偏離方向,陷入危險境地。只有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辨證統一,以政治性引導學理性,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學理性支撐政治性,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才能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的思想性、理論性和實效性,有效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發揮好思政課教師關鍵作用,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不同于一般課程,其內容的政治性、學理性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既針對本科院校,也針對高職院校。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來講,高職教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在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上,不能以對職業教育的狹隘認識從層次上降低對自身的要求。
思政課的政治屬性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即是習總書記一再強調的:“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政課要用理論的魅力征服、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基本前提是思政課教師能敬畏講臺,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講、真用馬克思主義,講臺上的思政課教師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讀馬、學馬、信馬”,才能情真意切地講授好馬克思主義,才能培養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是否講馬克思主義是思政課教師的態度問題,講得真不真、好不好是思政課教師的能力問題。思政課的理論屬性要求思政課教師堅定理論自信,堅持“內容為王”原則,把研究好、講透徹作為優秀思政課教師的看家本領。
從青年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對科學的理論并不排斥,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他們需要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思政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直面社會熱點敏感問題,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引導青年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既要看到社會主義事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要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用科學嚴密的理論有效回應學生的關切、解答學生的疑惑,既講清楚“是什么”問題,也講清楚“為什么”問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馮剛.理氣氣壯開好思政課——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規律[M].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