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 趙四榮
摘 ? 要: 魏源詩歌在題材分類上有“十詩九山水”的特點,雖然以山水詩為主,但是異域題材詩歌屢見不鮮。魏源異域題材詩歌主要有“神話傳說題材”“異族題材”及“異國題材”三類詩歌。本文通過對魏源異域題材詩歌分類的探析,初步揭示其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 魏源 ? 異域題材 ? 詩歌 ? 分類
魏源(1794—1857)作為文學家,與龔自珍同為中國近代文學的先驅,并稱“龔魏”。根據《古微堂詩集》及《補錄》中的詩歌統計,魏源留有近900首詩歌。魏源的詩歌在題材上有“十詩九山水”的特點,除了山水詩外,魏源詩歌中還有不少異域題材的。根據研究現狀分析,研究者主要注重對魏源山水詩的研究,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研究往往被忽視,值得發掘與探索。關于魏源詩歌的分類,依據不同的視角與劃分標準,可謂眾說紛紜。孫海洋的《湖南近代文學》把魏源的詩歌分為“山水記游詩”和“時事政治詩”;在《魏源詩文選注》中,研究者把魏源的詩歌分為“山水詩”和“政論詩”。隨著對魏源詩文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根據不同研究視角,將魏源的詩歌分為“贈答詩”“行旅詩”“諷刺詩”“愛國詩”,等等。筆者根據魏源“睜眼看世界”的文化視野,對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進行探析,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主要有“神話傳說題材”“異族題材”及“異國題材”這三類詩歌。
一、“神話傳說”題材詩歌
神話傳說題材在中國文學中具有鮮明的異域特質,從《山海經》中的“異國”“異怪”開始,神話題材往往被當做“想象的他者”,作為文化“自我”的映襯出現在歷代文學作品中,而且這些題材表現的很多意象逐漸積淀為民族文化的原型。
魏源詩歌中也不乏神話傳說題材詩歌,以組詩《偶然吟》和《雜詩六首》作為代表。魏源在《偶然吟》第五首選用“盤古開天辟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重黎乘六龍”等神話傳說題材[1](497),將我們所熟知的一些神話故事一一道來,具有鮮明的異域風格。魏源借助這些神話題材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在《偶然吟》第十八首中寫道:“觀化百代后,獨立萬古前。……帝閶不可達,淚若天河翻。何時闖天門,親奏太微言?掀翻凡圣界,跳出陰陽圜。”[1](500)目的是“借古抒懷”。
魏源的另一首典型的神話傳說題材詩歌是《雜詩六首》,其一曰:“蚩尤死涿鹿,天乙赦夏臺。赫哉欽明世,帝謂何昭回。……茍盡縱其為,豪圣豈無才?天意尚爾然,群倫胡嘆哉!”[1](504)對于蚩尤的描寫大多過于魔化,以映襯出黃帝對蚩尤的戰斗是降妖除魔的正義之戰。魏源借“皇帝戰蚩尤”的故事,暗示清王朝早日平定外患。
二、“異族”題材詩歌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異族”一般稱為“夷”。“夷”在《說文》中指的是“東方之人也”,一般用來指中原以外的各個蠻族。
魏源在《皇朝武功樂府》十八首中選用了不少“異族”題材[1](659),這些“異族”都是被大清王朝征服的對象。《收金部》中的“扈倫四部”、《定朔漠》中的“西寇”、《收遼部》中的“番蒙”“魚皮族”等都是被鄙視的“異族”[1](559-562)。在“華夷之辨”觀念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番”“夷”“蠻”“寇”等成為華夏族對“異族”的稱呼。魏源在詩歌中沿襲了此類稱呼并不鮮見。在他看來,“異族”居蠻荒之地,行為野蠻,不通圣賢之理。魏源異族題材詩歌一方面表現了他“華夏中心主義”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借古諷今”,以清代前中期的“武功”提振道光末年之“頹勢”。
三、“異國”題材詩歌
魏源異域題材詩歌中最重要的是異國題材詩歌,他生活和行走于中國的東南沿海和大江名川之間,對異國題材耳聞目睹甚廣。根據所見所聞所感,“異國”題材詩歌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鴉片題材詩歌
“鴉片”作為舶來品,在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鴉片戰爭更是開啟了中國近代以來百年的屈辱史及抗爭史。關于鴉片(被稱為阿芙蓉)的來歷,魏源有詩句云:“阿芙蓉,阿芙蓉。產海西,來海東。不知何國香風過,醉我士女如醇醲。”[1](575)鴉片最開始是作為藥品傳入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明朝,當時就有皇帝以鴉片為藥物的記錄。
到了中國近代,“鴉片”成為侵略者攻占中國的“先行軍”,在魏源詩歌中常常提及。在《秦淮燈船引》中,他通過“阿芙蓉風十里香,銷金窩里黃粱場”[1](620),描繪了即便侵略者還在境內,人們還是沉浸在銷魂的“阿芙蓉”中不可自拔。龔自珍《己亥雜詩》中也有類似的描繪:“津梁條約遍南東,誰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櫥護阿芙蓉。”[2](369)西方列強一方面以技術、武器侵略中國,另一方面通過鴉片侵蝕中國人的身體與精神世界。鴉片在魏源的詩歌中是以特殊的異域文化形式存在的。
魏源深知鴉片的危害,更是發出了“若由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的感嘆,并且支持徹底禁煙。時道光帝遂派林則徐嚴查鴉片,觸及外國列強的利益,開啟了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史。
(二)鴉片戰爭題材詩歌
鴉片戰爭引發魏源對自我文化進行反思與探索。在《秦淮燈船引》中對“夷艦”的描寫表現西方軍事實力的強大,“夷船驟至連天漲,夷船退后江不浪”[1](619),英國兵艦的突現,改變了中國人對“夷”的固有認知。《秦淮燈船引》:“但看封豕離大江,依然畫鹢出橫塘。玉樹重開花月夜,羯鼓寧驚霓羽裳?”[1](619)強大的侵略者帶給人們的是“天朝中心”觀念的破滅,如今異國“堅船利炮”、勢不可阻當,成為危險的存在。對于外國侵略者,他還以“貝族”稱呼他們,《秋興二首》:“每逢籌運籌邊日,正是攘琛攘贐時。海若蛟宮奔貝族,河宗寶藏積馮夷。莫言象數精華匱,卦氣爻辰屬朵頤。”[1](684)正是對西方列強侵略罪行的揭發。
魏源尋求富國強兵之策,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3](27)的策略,在他的詩歌中有類似的觀點。他在《寰海》中提出“欲師夷技收夷用”[1](680),《都中吟》其四:“船炮何不師夷技?”[14](577)此后還提到“題本如山譯國書,何不別開海夷譯館籌邊謨”[1](577)的想法。魏源主張了解“夷情“夷技”及“夷圖”,只有掌握這些,知己知彼,才有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魏源一方面焦慮于西方的強大,這種強大已經超出了中國人的傳統認知,另一方面尋求文化突圍的方法,提出“悉夷制夷”“師夷制夷”“以夷款夷”等策略。在面對西方列強,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文化焦慮產生憤懣的同時,魏源站在“勢變道不變”的立場,表現出較強的文化自信。
(三)異國風俗人情題材詩歌
魏源的異國風俗人情題材詩歌主要是描寫香港、澳門地區的兩首詩歌,即他在1848年游歷澳門、香港時所作的《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香港島觀海市歌》。
魏源在《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中描繪澳門“西洋化”景象及禮尚往來的情景。其詩序描寫當時澳門花園的異域風情,借“怪石古木”“海外珍禽”“洋琴”等形象表達魏源“如游海外”之感。詩篇本身依次借“百蠻語”“百鳥語”襯托澳門西洋化的場景;記敘聽夷女彈洋琴的情況和感受,琴聲“初如細雨吹云間,故將兒女幽窗態,寫出天風海浪寒,似訴去國萬里關山難”,以彰顯遠涉重洋的西洋夷女的思鄉情懷,異國風俗人情躍然紙上;通過描寫琴聲的悠揚婉轉,表達夷女情感之變化。結尾更贊嘆道:“嗚呼!誰言隔海九萬里,同此海天云月耳。……嗚呼,人生幾度三千紀,海風吹人人老矣。”[1](631)在贊賞異域風俗人情的同時,還回饋書畫,信守了禮尚往來之俗。
在《香港島觀海市歌》中,魏源以“虛實相生”的方法記錄其游歷香港時看到的海市蜃樓的景象及感受。首先,詩歌中展露了香港西洋化情景。當詩人來到香港時,香港被英國殖民不過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已被改造成一番西洋模樣,人們的衣、食、住、行紛紛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詩的序言中一句“營廛舍樓觀如澳門”[1](631)便直接說明香港的變化之大,流露出了詩人痛心的情緒,乃至于詩人發出了“擴我其懷,醒我塵夢,生平未有也”[1](631)的感慨。其次,詩中描繪了香港近代化都市的繁華景象。“商市罷,農市陳。農市散,軍市屯。漁樵耕馌春樹簾,畫本掩映千百皴”[1](631)。商市、農市、軍市井然有序,展現出一幅近代化都市的繁華景象,這是在內地未曾見過的。繼而寫到英國統治者的殘暴統治,以及軍隊的嚴格訓練,“合圍列隊肅不喧,但有指麾無號令,招之不語揮不嗔”[1](631)。在香港的耳聞目睹讓魏源進一步認識到“強國必先強軍事”的國家發展理念。最后寫海風吹蕩,臺閣盡失,海市屋樓俄頃消亡。這是提醒人們:世間事物無奇不有,海市屋樓有無真幻也說不清,重要的是,國家衰敗,世界形勢變幻莫測,侵略風濤正急,萬萬不可大意。正如詩序所言“擴我奇懷,醒我夢塵”,其意也正是如此。
這兩首詩通過描寫澳門、香港等地的風俗人情,既表現了詩人樂享文化交流的愜意感受,又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四、結語
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集中體現了他改良主義的文學探索精神。魏源一方面站在封建道統的立場,認為“器變道不變”,在他的異域題材詩歌中表達對“夷”的鄙視,以彰顯自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魏源又以經世致用的態度,認識到西方器物及文化的優勢,主張學習西方實現近代文化的突圍。通過探析異域題材詩歌從“異族”到“異國”題材的變化,可以發現在思想理念上魏源完成了從“鄙夷”到“悉夷”再到“師夷”的過程,在文學上讓他的異域題材詩歌具有鮮明的近代化特征。在文論觀上,魏源與龔自珍相比較,龔自珍更多地表現為對傳統文學原則的懷疑和挑戰,魏源主張在傳承傳統文學觀念的基礎上加以改造[4]。在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中,貫穿著從“古微”到“師夷”的思想主張,魏源堅持“道存乎實用”“文資乎救時”,提出“主逆復古”論和“憤悱啟發”論,成為古近之交“鼓民力”“開民智”的文學啟蒙的濫觴。
參考文獻:
[1]魏源.魏源全集·古微堂詩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4.
[2]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己亥雜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魏源.魏源全集·海國圖志[M].長沙:岳麓書社,2004.
[4]姚武.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及其近代化特征探析[J].老區建設,2019(14).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評審委員會項目“魏源的異域題材詩歌研究”(項目編號:XSP20YBC316);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魏源詩文的文化品格與中國近代文學轉型研究”(項目編號:18A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