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 要: 聲樂是一門重點課程,也是發展大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方式,對教師實施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還非常適用于高校聲樂教學。教師應該將聲樂課程與啟發式教學法有機結合,為學生制訂全面的學習方案,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音樂情感,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 高校 ? 聲樂教學 ? 啟發式教學法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推進,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探求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啟發式教學法應運而生。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非常貼合大學生的聲樂能力和心理需求,是提高學生聲樂素養的有力工具。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該積極應用啟發式教學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下面針對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策略分析。
一、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指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通過多樣教學手段,以啟發引導的形式為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方式。啟發式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原則和教學觀,是提高教學改革效率的主要途徑。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有三個明顯作用:第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產生一切學習行為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學生聲樂素養的助燃劑。啟發式教學法具有生活化、具象化、趣味化等特點,不僅可以活化枯燥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有助于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啟發式教學法具有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教學優勢,以啟發式教學策略替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手段,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表述聲樂知識,引導學生透徹領悟聲樂知識、熟練掌握聲樂技能,深化學生對聲樂理論的學習和理解,顯著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第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高校學生都應該具備的思維品質。啟發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注重營造課堂的整體氛圍,通過提問和師生互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僅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還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
二、高校聲樂教學的優勢和問題分析
聲樂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高校聲樂教學的核心目標是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實施創新的教學手段、開展趣味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聲樂教學的最大優勢是多角度發展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縱觀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新時期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對聲樂課程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進行教學指導,不僅讓聲樂課堂喪失活力,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導致學生對聲樂課程產生抵觸心理,何談提升學生的聲樂技能呢?既是高校聲樂教學中最明顯的弊端,又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三、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在氣息訓練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
氣息訓練是高校聲樂教學的基礎內容,氣息控制能力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的聲樂基本功。教師如何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氣息調整方式,是實現聲樂教學成果的關鍵。呼吸是唱歌的支撐點和動力,歌聲的音調變化是通過調整呼吸實現的。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在學習一些以河流和山川為主題的曲目時,教師可以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中搜集一些氣勢雄渾的河流和山川的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示資料創設多媒體情境,使學生在有聲有色的視頻情境中,加深對歌曲內涵的感知和領悟。直觀立體的多媒體情境,無疑有助于學生把握調節氣息的規律,使學生透徹掌握歌唱時調整呼吸的方法。在深度教學階段,教師要根據深呼吸的要求對學生實施對應氣息訓練。教師可以利用相同的啟發原理帶領學生進入各種環境,利用啟發式語言或者相關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創設相應的歌曲情境,跟隨情緒氛圍自然而然地調整呼吸、運用氣息。這樣學生唱歌時可以用鼻子呼吸,同時下意識地控制氣息,掌握正確的調整氣息方法。高校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對聲樂氣息的把控能力還十分薄弱,掌握一些抽象的聲樂理論和技巧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很大,需要教師應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創設相關的藝術情境,良好把控氣息[1](139+141)。
(二)在聲音訓練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
聲音訓練是高校聲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的主要途徑。在以往的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開展聲音訓練時選取的歌曲旋律過于單調,學生只能進行機械性的重復訓練,不僅學習過程枯燥無趣,還降低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想要改善這一教學弊端,教師可以將聲音訓練和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在發聲練習中適當設置一些啟發性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正確的發聲技能[2](94-96)。例如,學生練習“連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聲音是飛翔在藍天的風箏,唱歌就是放風箏的過程,合理控制放線的時機和速度,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基于此,呼吸好比風箏線,唱歌時調整呼吸和放風箏控制風箏線同理,氣息要緩緩地釋放,每個音符都要平穩地過渡,還要合理控制聲音的音量,保證聲音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再比如,學生練習“跳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巧借嘆氣放松,使丹田部位處于放松狀態,啟發學生對跳音的感知,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發出跳音的聲音和氣息的處理技巧,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聲音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聲樂素養,充分發揮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實效。
(三)在咬字吐字訓練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
無論哪種類型的歌曲,都是通過文字、旋律和聲音抒發歌者內在的思想感情。想要充分展現歌曲的內涵,必須具備優良的咬字吐字能力,優秀的歌者都會在咬字吐字方面下很大功夫,對咬字吐字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3](164+166)。咬字吐字訓練是高校聲樂課程的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有效方式。高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多種類型的歌曲,旋律感知能力普遍較強,但咬字吐字一直是聲樂技能短板,不僅影響歌唱能力,還阻礙學生聲樂素養的發展。追根溯源還是教師采用的咬字吐字訓練方式不夠創新,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動機,還無法對學生的咬字吐字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致使高校聲樂教學有效性大大降低。針對這一不良現象,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明確咬字吐字訓練的重要性,并大力應用啟發式教學法,以多樣化的教學語言和啟發式情境,觸發學生的聯動思維,引導學生將咬字吐字和豐富的想象力相結合,根據歌曲氛圍正確地吐字和發聲,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歌唱質量。例如,教師在《紅豆詞》這首歌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時,可以先播放《紅樓夢》的影視片段,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蘊藏的含蓄情感。在咬字吐字訓練中,鼓勵學生保持微笑狀態,體會以鼻腔為中心的面罩共鳴的形成、體會高位置與深呼吸的對抗作用,啟發學生將打開的喉嚨控制在穩定狀態,正確處理歌詞字與字之間的銜接、正確選擇發音位置,盡量做到字正腔圓,保證咬字吐字的準確,使不同字的發音形成統一性,合理銜接和轉換不同的字音,使學生似吟似誦地體現歌曲的相思之情。
(四)在情感激發訓練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
情感是歌曲的靈魂,賦予歌曲感染人心的力量。古今中外的名曲無一不富含飽滿的情感。高校聲樂教學除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理論和聲樂技能外,還應該引導學生真切體悟歌曲情感。情感激發訓練在聲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聲樂能力的主要辦法。在傳統的高校聲樂教學中,情感激發訓練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過于落后,不僅無法讓學生深入感知歌曲情感,還難以啟迪學生的聲樂智慧。啟發式教學法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是提高情感激發訓練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情感激發訓練中,可以廣泛應用啟發式教學法,強化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悟能力,拓展學生的精神視域,為學生的聲樂技能運用增添更多情感色彩。例如,在歌曲《黃水謠》聲樂教學中,這首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歌曲由三個樂段構成,借鑒民謠的形式經過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形成了一首新型的民謠體歌曲。全曲以對比手法描述黃河兩岸人民和平生活,以及黃河兩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遭受的深重苦難,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歌曲情感十分激烈。教師在情感激發訓練中可以先利用相關的視頻資料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把握歌唱的力度、速度、節奏和氣息,用歌聲抒發內心激蕩的情感。最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發聲練習獲取頭腔共鳴,豐富聲音,加強對歌曲的藝術處理,充分體現歌曲的愛國主義情感,既實現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成功應用,又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和情感表現力。
四、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的有效對策
為了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聲樂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聲樂教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聲樂教學質量,深化學生對聲樂理論的學習和理解,更好地將啟發教學法融入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優化高校聲樂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班級內學生的實際聲樂學習狀況,結合學生的聲樂學習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音色和音域。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參考班級學生聲樂技巧平均水平、平均音色為學生制訂聲樂訓練內容和學習計劃,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班級中聲樂技巧水平高的學生來說過于簡單,無法激發聲樂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聲樂學習積極性,對于班級中聲樂技巧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又有些難,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接受能力、認知能力、音樂技巧實際掌握情況,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將音樂技巧水平相等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個小組,然后為學生設置階段學習目標。對于音樂水平高的學生,教師設置更高的音樂學習目標,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聲樂技巧。針對音樂水平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帶領其重新復習和鞏固聲樂技巧,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聲樂學習信心。因材施教,滿足不同聲樂技巧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全班學生全面提高聲樂學習成績。
其次,教師應為學生舉辦豐富多彩的聲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聲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音樂技能。平時的聲樂訓練和各項比賽實踐活動完全不同,針對同一個聲樂技巧反復訓練,提高學生聲樂技巧使用的靈活度,聲樂比賽是將學生在學習周期內學習的多種聲樂技巧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難度非常大。由于比賽中還有其他優秀的學生一起參與,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競爭壓力,在壓力驅使下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練習聲樂技巧上,促進學生不斷將理論教學知識點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聲樂技巧綜合運用能力,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比如教師為學生組織個人聲樂比賽和團體聲樂比賽,在個人聲樂比賽中提高學生的聲樂技巧,增強學生舞臺表現力,提高學生歌唱水平。在團隊聲樂比賽中,提高學生聲樂技巧的同時增強在團隊中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靈活掌握聲樂技巧,收放自如地與其他學生相互配合,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不僅是提高聲樂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還是高校聲樂教學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師應該延展教學思路,將多項聲樂課程與啟發式教學法有機整合,多角度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運用能力,全方位發展學生的聲樂核心素養,進而完善學生的藝術修養,彰顯啟發式教學法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的卓著效用。
參考文獻:
[1]張兵.淺析啟發式教學在高校聲樂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0(16).
[2]郝曉蓉.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評鑒,2020(10).
[3]賈冬梅.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法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