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剛 李九天 揭錦亮
摘 ? 要: 軍校研究生由于培養目標和成長環境的特殊性,團隊式指導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對研究生緊貼實戰的創新能力提升、團隊觀念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本文從導師團隊組建、團隊文化建設、導師配備、集體指導、入學培訓、學生管理、團隊資源傳承與共享等多個方面對團隊式指導模式進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思路和具體指導措施。
關鍵詞: 軍隊院校 ? 研究生培養 ? 團隊式指導 ? 團隊觀念
軍校研究生是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的重要組成,是改革強軍和科技興軍的重要力量,畢業后將走向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崗位,這就要求他們在軍政素質過硬的前提下,既要有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又要有勇于奉獻的團隊協作精神。目前在校研究生多為“95后”,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一代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但沒有經過系統的科研訓練,實踐應用和科研創新能力不足[1](53-58)。經過多年的軍校本科生活或軍隊任職鍛煉,這些研究生集體榮譽感強、紀律性好,但缺乏科研項目牽引下的大團隊攻關經驗,團隊管理與協作能力不足。目前,軍隊院校碩士研究生培養普遍采用2.5年學制,第一年主要進行課程學習,其余時間用于開展科研和論文研究,研究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導師的實驗室或者研究室度過的。因此,導師的指導對于研究生成長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綜合型工科軍校研究生群體的特點出發,著眼于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目標,深入研究如何通過開展團隊式指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一、團隊式指導的必要性
相比較單導師制,團隊式指導有很多優勢,有助于解決師生比不足、導師知識結構單一、學生橫向交流機會少等制約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的諸多問題[2](229-231)[3](210-211)。作為軍隊院校,無論是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還是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地方普通高校都存在很大不同。團隊式指導在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緊貼部隊的實戰能力提升等方面更能發揮獨特優勢。
(一)團隊式指導可以改善導師個人能力或精力不足的不利影響
研究生培養通常實行導師負責制,在導師選擇上采取雙向選擇制,即學生自由選擇導師,導師也可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生。這就造成一些名師或者有行政職務的導師名下學生數量較多,這些導師通常科研或者管理任務重、精力有限,無法一一顧及學生。對于一些年輕教師,由于不是導師沒有研究生作為助手,在科研上單打獨斗一時難有起色,或者剛剛開始帶學生,經驗不足而無所適從。通過組建導師團隊,采用集體指導可以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和群體智慧,既可以發揮好名師的學術引領作用,又可以利用好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指導精細的優點。
(二)團隊式指導有利于學生團隊觀念和協作能力培養
與社會其他職業不同,軍隊是一個非常強調團隊協作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個人在組織安排的崗位上端正心態、各盡其責、勇于奉獻、相互支持。軍校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管理體制使教師們能夠凝心聚力開展團隊式科研攻關,集中力量辦大事,為開展研究生團隊式指導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軍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是軍事科研的重要力量甚至主力軍。他們在科研團隊中按照各自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在某個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又通過參加技術對接、進度協調等項目例會,與其他方向相互協同,按照系統總體要求協調推進項目研究。既培養了個人創新能力,又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進一步形成了集體工作必需的嚴格紀律性。
(三)為戰育人的培養要求需要與部隊導師開展合作育人
軍校研究生將來會走向部隊、走向戰場,為戰育人是新時代軍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鮮明導向。院校導師由于缺乏部隊一線工作經驗,很難認識和理解部隊提升戰斗力所急需的技術要求和技術特點,在研究生的選題和工作指導上很難做到緊貼實戰、有的放矢。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聘請部隊一線指揮員、工程師加入研究生導師團隊,采取部隊導師到院校參加開題答辯、中期檢查、學術交流等方式,或者研究生赴部隊調研、聯合攻關、參加演訓等方式,使研究生的研究內容、提出的方法手段能夠緊貼部隊作戰實際,使研究生的能力素質能夠適應部隊崗位任職需求。
二、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思考
(一)合理的組成結構
導師團隊主要由不同學歷、職稱和學科背景的教師構成[2](229-231)[4](108-109),老中青結合,由院士、杰青等名師領銜,中青年教師作為中堅,并邀請部隊或軍工企業相關專家作為合作導師,與部隊或者軍工企業建立聯教聯訓基地,依托院校科研實驗室和聯教聯訓基地共同構建團隊式指導平臺。這種組成結構既能有效實現團隊中技術與經驗的縱向傳承,又能加強院校與部隊、院校與企業間的橫向聯合,做到全方位合作育人。
(二)先進的團隊文化
團隊文化是團隊成員在相互合作過程中,通過互動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潛意識文化,是團隊成員對團隊的一種心理認同和歸屬。團隊文化有顯式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隱式的影響,即團隊成員感受到的團隊氛圍[5](112-117)[6](39-45),能夠提高團隊成員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激發成員的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奉獻精神。隱式的團隊文化通常是團隊在長期科研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圍。研究生在崇尚科學、蓬勃向上、友好協作的團隊氛圍中開展研究,切身體會到集體的融入感和信任感,愿意為團隊科研盡心盡力,獲得團隊的鼎力支持,使團隊和研究生形成良性互動,有助于研究生學術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團隊文化氛圍對研究生的心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信任互助的團隊中,研究生心理上的困惑、學業上的迷茫情緒容易通過坦率的師生或者學生間的交流得到緩解,有助于身心健康發展。
良好團隊氛圍的形成需要全體團隊成員共同努力,首先是團隊帶頭人要有基于先進教育思想的建設理念,在軍校尤其要堅持立德樹人,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身素質過硬,以身作則;其次是團隊其他導師認同團隊建設理念,自覺服從領導,遵守團隊紀律,愿意在團隊努力工作并長期堅持;再次要有規范的制度建設,對團隊成員構成紀律約束。團隊文化建設通常需要輔以一定的外在表現形式,如文化墻的建設、規章制度的張掛等。其中文化墻的建設可以是學科名家、部隊英雄、團隊名師的掛圖,也可以是學科歷史、團隊研究方向、團隊榮譽的掛圖、宣傳冊、宣傳視頻等。
(三)健全的規章制度
古人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一個團隊必須有一定的制度規定作為團隊行為的約束。一個團隊的規章制度,首先是日常管理方面的規定,包括團隊組織架構與職責分工、實驗設備維護使用管理、學生工作室管理、計算機管理、安全保密管理、衛生打掃與檢查等方面。還要把團隊式指導過程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方便執行和傳承,使指導過程更加規范化,有章可循,包括導師例會制度、團隊學術報告制度、新入學研究生培訓制度、團隊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激勵獎懲制度等多個方面。
三、團隊式指導措施探索研究
導師團隊在具體開展研究生指導的過程中,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團隊文化作為引領,在研究生導師配備、集體指導、入學培訓、學生管理、團隊資源傳承與共享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實踐證明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方法措施要通過制度形式固化下來,甚至形成一種團隊文化加以傳承。
(一)研究生導師配備
在研究生導師配備上,所在學院、學系可綜合考慮各導師團隊的人員、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成效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為各團隊分配相應員額的學生。具體實施上可采取生師雙向選擇,學生可填報多個意向團隊,各團隊在員額范圍內擇優遴選。當研究生分配到團隊后,具體的培養導師由各團隊商量確定。各導師團隊從學生學業基礎、興趣愛好、團隊科研方向、各導師人才培養成效等方面綜合權衡,為每位研究生配備對應導師。對于暫且不具備導師資格的年輕老師,可讓其作為副導師協助進行學生指導,一方面安排學生作為科研助手,另一方面年輕老師可積累指導經驗。對于研究方向偏作戰或工程應用的,為學生配備部隊或軍工企業的專家作為副導師,實施合作育人。這種配備方式既很好地發揮了團隊力量,又堅持了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原則。
(二)團隊集體指導
研究生的培養過程由導師、副導師具體負責,在必要的培養環節實施團隊集體指導。如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等關鍵環節,以及論文研究遇到瓶頸或取得重大突破時,由導師組織相關、相近方向老師共同參與指導,共同研討把關。經驗表明,論文選題對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越早選題則學生越能盡早進入研究狀態,課程學習越能有針對性,同時選題方向的已有基礎和研究平臺越好,學生越容易出高水平成果。好的導師團隊通過科研傳承、研究方向預先規劃確保學生入學后基本明確研究方向,快速進入論文研究狀態。集體指導還體現在科研項目組組會交流和研討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研究生的論文與科研項目存在一定的聯系,進行項目攻關的過程也是開展論文創新的過程,項目組的每次集體交流對研究過程都是一次審視和推進,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對研究生起到啟迪和指導作用。
(三)入學培訓教育
研究生新到一個團隊,對這個集體會存在一個了解、認識和適應的過程。入學培訓教育是通過短時間培訓,讓研究生了解所在團隊的歷史與現狀、規章制度,參觀團隊科研實驗條件,了解團隊的科研基礎,學習相關領域的常用研究工具,達到快速入門、迅速上手的目的,為學生選擇和確定選題方向做好鋪墊。軍校研究生保密教育是入學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既包括國家和軍隊相關保密制度的學習和貫徹落實,又包括團隊核心關鍵技術的保密教育。入學培訓教育一般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級秋季學期開始不久,由團隊負責人、各方向負責人及相關責任老師對新生進行培訓。
(四)學生自我管理
一個集體必然會有很多事務性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僅可以為團隊分擔部分管理工作,還可以很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比如衛生檢查評比、學術會議組織、文體活動組織等工作,可以放手由學生組織管理,可以成立學生組織管理委員會,分為衛生組、學術組、文體組開展活動。衛生組通過定期檢查評比和通報,督促團隊成員維護良好的工作環境衛生。學術組一方面負責組織團隊內部的學術交流活動,另一方面為團隊提供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信息,協調組織團隊成員參會和開展會后總結交流。文體組通過組織郊游、聚會、各類體育比賽,豐富團隊成員業余生活,督促大家開展體育運動、完成體能達標,達到勞逸結合,同時增進團隊成員相互了解,增強團隊凝聚力。
(五)交流與共享機制
交流與共享是一個團隊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如果一個團隊的每個人都只是單打獨斗,缺乏交流互助,那么這個團隊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的。當然,一個人若要從集體獲得幫助,則首先要愿意并主動為集體付出,愿意遵守團隊內交流與共享的相關規定。在這一方面,好的做法包括團隊例會制度、學生匯報制度、資料管理制度等方面。
團隊例會包括定期召開的團隊教師例會、團隊師生例會兩類,各科研項目組組會不在此類。團隊教師例會可每月召開一次,重點是交流學生科研項目和論文進展,商討決定事關團隊發展的相關事宜,諸如出國聯合培養推薦等一些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緊急事項可根據需要即時開會協商。團隊師生例會以學術報告交流為主,要求團隊所有老師和學生參加,個別事項可以在會上討論和宣布,一般可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學術報告匯報人以學生為主,重點圍繞科研或論文研究的某項內容展開,也可以介紹研究領域的某個國際事件或最新進展,報告人需要在科普性和專業性兩者間做好權衡,應保證大部分人有所獲。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匯報和交流研討可采用方向例會的形式,由同一研究方向的老師和學生組織召開,團隊其他人員視情形自由參加。
學生匯報制度是指學生定期向導師和副導師以書面形式進行工作匯報,可以采取會議匯報交流形式,也可以采取提交工作總結文檔的形式。匯報的內容既包括科研、論文進展,又包括生活、心理各個方面,既匯報取得的成績又匯報存在的困難,匯報的時間周期可以是兩周或一個月。2018年1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導師的首要職責,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在軍校更加突出[7](26-30)[8](53-57)。對于軍校教師,就是要教育學生牢固樹立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矢志強軍的堅定信念,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同時對于軍校研究生,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還會存在某些心理健康問題,這就需要導師加強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指導[9](12-16,31),配合研究生學員隊共同做好管理工作。通過這種定期匯報交流可以使導師及時了解掌握研究生近期各方面的狀態,發現學術、思想、生活各方面存在的不良苗頭,便于進行針對性指導和幫助。一般情況下,每次匯報內容應該向該導師名下學生甚至團隊所有學生公開共享,便于學生間增進了解、互相督促、互幫互助。
資料管理制度是指團隊內部科研項目資料、學位學術論文與畢業總結等相關成果、資料的歸檔與使用管理,為團隊研究基礎和研究資源有效傳承和高效共享使用提供制度保障。要求各科研項目組對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申請、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等相關文檔、軟件程序及時歸檔保存;要求研究生畢業前撰寫畢業總結,對研究生生涯進行回顧,對團隊建設和學弟學妹的工作學習提出意見和建議,并與學位論文及相關參考文獻、模型程序一并歸檔保存。團隊通過建設信息化檔案資料管理與服務體系,對科研資料、論文資料、學生匯報總結資料等進行集中管理,設立文檔資料目錄并按照保密權限和應用需求開放共享,為團隊內教師和學生的科研和論文研究提供借鑒參考,使他們充分利用團隊已有基礎,少走彎路,避免重復工作。
四、結語
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明確指出軍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軍校研究生作為新型軍事人才的重要組成,在培養目標上對政治素質、創新能力、團隊觀念應該達到更高的要求。相比較單導師制,團隊式指導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導師知識結構單一或精力不足、學生團隊協作環境欠缺、橫向交流機會少、與部隊或企業要求差距大等制約性問題,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團隊觀念和全面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本文著眼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綜合考慮軍校研究生培養環境特點,對團隊式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從導師團隊組建、團隊文化建設、導師配備、集體指導、入學培訓、學生管理、團隊資源傳承與共享等多個方面給出了思考和建議,希望本文研究能夠為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管樺,張婧,陳玉.提高軍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思路淺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7).
[2]李冰,運新兵,楊大龍.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4).
[3]孫玉山,張國成,龐永杰,等.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6(22).
[4]宋佰芬,崔玉東,佟春玉,等.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與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9).
[5]李云梅,李大為,胡陽.團隊氛圍、團隊心理安全感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
[6]張圣亮,袁佳,李小東.團隊氛圍、心理資本對研究生知識共享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
[7]楊守鴻,楊聰林,劉慶慶.新時代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現實路徑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7).
[8]楊柳群,劉利.新形勢下軍隊院校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職責研究——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9).
[9]沈懷振,朱雪玲,王芙蓉.新形勢下軍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8,41(2).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學科文化建設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研究—以空天力學文化為例”階段性成果(編號:JG2018B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