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霞
摘 ? 要: 根據2016年9月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體系結構分為文化基礎、自由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板塊,核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語文作為主學科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責任。隨著中國教育界核心素養框架設計的完成,實踐和運用接踵而來。初中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期,閱讀是語文課程教學的核心,我們應立足于核心素養重新審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新思考閱讀的一些教學策略。本文在分析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和核心素養下語文閱讀的教學意義的基礎上,給出一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 語文核心素養 ? 初中語文 ? 閱讀教學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在了解清楚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之前應該先明白核心素養和語文素養的含義。核心素養聚焦于“核心”二字,是關鍵的、基礎的。我國教育部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語文素養重點在“語文”,周慶元老師在《語文教育研究概論》中指出:“語文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語文教育與訓練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語文方面的水平。”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個性化的思考方式、高尚的審美情趣等素養,這種素養的養成可以貫穿學生一生的語文學習,哪怕以后脫離了學校、課堂,一樣可以學習好語文,恰有一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味道。當然在不同的學段和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內涵和要求是不同的。在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核心素養明確分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雖然教育界并沒有明確給出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但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于核心素養的闡釋更像一盞指路明燈,為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指引了方向。
從學生方面來看,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較于小學階段在認知、情感、理解力和思維的發展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深度,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面,正是通過語文閱讀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讀寫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審美能力,鍛煉思維的發展和實踐中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的熏陶中得到升華。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為閱讀教學開辟了更明確的道路,我們應該進一步考慮語文閱讀教學何去何從。
二、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意義
(一)激發興趣,高品質閱讀。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需要打破教材、教室和課堂的局限性,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共同研究。初中生大都有“主人翁”意識,且有叛逆心理,在閱讀課中教師應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帶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其精神產生共鳴,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文能力。閱讀中通過語言積累與運用提高運用能力;思維的發展有利于閱讀的內化和文本的個性化解讀,產生獨特的認知;審美鑒賞可以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理解語言的藝術化表達,提高精神品質,并在整個過程中感受與傳播我國優秀文化。
(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往往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為導向,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揮學到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具有創新精神。學生閱讀時會與當代文化生活相聯系,與親身經歷、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深入思考,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學生的讀寫能力、語文素養都可以得到提高,在閱讀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素養目標,在學生的繼續發展中不斷發揮作用,并且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發展空間,使學生適應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就時代所需的多功能人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要求教師不僅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見聞、寬闊的視野,還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和較高的教學素養。在核心素養目標下,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知識結構和閱讀教學方式,拓寬知識視野,提高實力,發揮創新精神,與時俱進,樹立新理念,并且努力改進閱讀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尋找真正能夠測量學生實際能力的評價形式。教師需要不斷發展提升,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三、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念。
語文教師應站在核心素養的角度重新審視教學,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斷提高素質。要有專業和豐富的知識,寬闊的見聞,把控全局的能力,過硬的教育教學本領。以素質教育為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倡導閱讀教學生活化路線,作品往往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個作者寫下的文字不過與自己的生活有關。要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不能脫離生活這個大背景。一方面,閱讀教學時應該帶領學生體味其中的生活情理,將文字與學生的生活產生聯結,學生通過生活經驗理解作品,體會作者語言文字運用的巧妙之處,理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與作者有效對話,這也是閱讀的一種內化。另一方面,閱讀教學應注意作者寫文章時的生活背景,只有把一篇作品放進當時時代和生活中解讀,作品才真正鮮活起來,學生才能客觀理解,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者有效對話。這也是對一篇文章最基本的尊重。
(二)從閱讀教學目標出發改進教學方式。
1.語言建構與運用—重積累,學以致用。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方面。語言知識和語言材料的積累離不開閱讀,但是機械的、淺顯的閱讀并不能幫助學生豐富積累,也許只會變成形式化的本子上的摘錄,學生只是機械地把好詞好句摘抄下來而已,這是目前閱讀教學出現的弊端。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向學生推薦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讓學生按照興趣選擇閱讀,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一些好的語詞語句自然愿意記下來,進行個性化思考,積累語言材料。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并且讓大家定期分享積累的語言知識,不僅加深了個人的學習記憶,而且通過傾聽別人的分享更有效地豐富了語言積累。當然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善于運用,建立學和用的有機聯系。
應注重內化的作用。將閱讀的知識內化進知識體系,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經歷與作品產生聯結,學生寫作時,當出現相類似的情感時自然就會想到用什么樣的語詞和語句形容最合適,積累的語言自然就記住了,且能夠運用。
2.思維發展與提升—多思考,提升思維。
聯想和想象在閱讀中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只有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才能進行思維訓練,而不是走馬觀花般瀏覽一遍。才能鍛煉思維,豐富文學體驗和語言表達。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巧妙運用“留白”,即文本中需要理解的一些情境描述或景物描寫,教師需要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將圖片放出來或者直接將意思情感告訴學生,給學生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導致思維固化,不利于思維訓練。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提出疑問,然后師生共同合作解決疑問,促進批判看待事物,形成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對文本反復咀嚼、思考,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啟發學生的思考,然后進一步帶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另一方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形成個性化的理解,而非淺嘗輒止。
3.審美鑒賞與創造——善感悟,品讀作品。
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對作品的鑒賞,可以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感受語言文字中流露出的各種各樣的思想情感,體會小小的文字承載的魅力。文章不能說話,細細品讀卻可以“說話”,一篇篇文章就像一幅幅畫卷,帶來藝術沖擊。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樣的作品是好的作品,那是一種怎樣的美。這樣在以后閱讀選擇中會有獨特的品位,而不會看一堆垃圾低俗的書,并且在寫作中可以表現和創作出來美。不僅是背誦記憶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應該選取優秀的文學作品,多閱讀一些名著,這些作品不僅語言文字充滿藝術的氣息,運用巧妙,而且大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有利于學生從文本到現實深入感悟,提高文學素養。此時教師應該擔負起為學生篩選優秀作品的責任,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品讀作品。
4.文化傳承與理解——傳文化,繼承吸收。
語言文字承載著中國的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中華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人理應將文化傳承下去。當今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功利性太強,僅僅是為了考試時的分數,缺乏文化的自覺性。語文課程的基礎屬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在發揮工具性的同時應注重人文性的融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挖掘其中蘊藏的文化價值,讓學生透過文字感受到熠熠閃光的文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點點文字,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并引導學生選擇經典閱讀。我們應該看到文化的多樣性,可以多讀一些外國優秀作品,吸收其他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我們所用,才能提高實力。
(三)延伸課堂,課內外結合。
教師可以將課堂延展到課外,利用教學帶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給出某一個小片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繼續閱讀的欲望,推動學生課下閱讀整篇文本。
研學旅行是最近比較火熱的一種方式,是一場面向中小學生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教育性、自主性和體驗探究性。研學旅行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與自然環境中展開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親力親為中感受自然社會中的知識文化和風俗風貌。課堂閱讀教學可以和研學旅行相結合,對于一些生活性實踐性強的文本,讓學生將課上閱讀和課下真實體驗相銜接,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思維,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切地體會文本,拓寬視野,發展品性與性情,陶冶情操和審美,提高核心素養。現在研學旅行一般是第三方平臺進行的,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學校將課堂與研學旅行結合起來,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閱讀教學效果。這一想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財力,可行性還有待考驗。
四、結語
如今教育界關于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框架仍在討論中,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包含在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內涵之中,只不過側重點會略有不同。語文核心素養是目前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閱讀課教學應該有所反思和改變,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周慧琳.研學旅行下的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葛言.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9.
[3]呂雪靜.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4]余登燕.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策略研究[D].伊犁:伊犁師范學院,2018.
[5]鄭新麗.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培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2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