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海港醫院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普外科中所包含的疾病類型是十分廣泛的,而且患者的疾病情況較為復雜,患者的病情變數較大,隨時可能出現不良情況[1]。在醫院感染中,普外科手術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為切口感染,一旦在手術后發生感染情況,就會增加患者的額外痛苦,對治療很不利,甚至導致治療失敗。所以,對于普外科患者加強感染預防護理措施是減少患者感染發生情況的有效方法,可促使不斷提升治療效果[2]。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資料均選自海港醫院有限公司,是本院在2019 年1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共計100 例,全部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中,隨后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納入50 例。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基礎資料,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對照組:實施術后常規護理,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實施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切口敷料情況,并定期對敷料進行更換,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3]。手術后很多患者會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況,并且伴隨著較強的疼痛感等,患者的心理也會受到影響,手術后為了避免發生并發癥,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術后的病情,要勤巡視病房[4],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尤其應注意術后患者的異常表現,如手術切口感染、切口滲血等,必要時通知醫生來處理。外科手術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慢性疾病,所以護士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全面觀察患者的情況,重視患者的心臟、血糖、尿量等情況變化,如果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組:實施預防術后感染的護理措施:
1.2.1 術前護理要求
術前相關人員要做好準備工作,手術人員要具備無菌觀念,在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無菌觀念來做。如果醫護人員有手臂皮膚破損有化膿感染情況存在,是不能參與手術的。護士要協助患者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常規對患者實施術前訪視工作,向患者介紹手術環境、術前須知、術前注意事項,使患者減少陌生感和心理恐懼。手術物品要準備好:術前半小時準備好手術中需要的各種器械、物品等,確保準備的物品齊全有效,以盡最大可能減少手術過程中與外室的接觸,減少感染發生機會[5-7]。
1.2.2 不斷增強醫護人員的感染防范觀念
醫院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加感染防范的相關培訓活動,通過學習來提高醫護人員的感染防范意識。在手術后,需要加強對患者引流管的護理,減少污染的情況發生,并且仔細觀察敷料情況,并定期更換,堅持無菌操作理念[8],在護理操作前后,醫護人員需要保持用手衛生,及時做好消毒工作,預防感染事件發生。
1.2.3 加強病房環境的管理
病房是患者接受護理與疾病恢復的主要場所,所以病房的環境對于患者疾病恢復是有重要影響的,要加強對患者病房的管理,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每天都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病室內的空氣清新。此外要加強對病房進出人員的控制,盡可能減少人流量,對術后進入監護病房的患者,護士在巡視時要求穿戴隔離衣以及手套,避免感染事件發生[9]。
1.2.4 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
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要加強交流,通過交流增強患者的配合積極性,提高對日常護理工作的要求。加強術后護理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對老年患者要協助其翻身,讓患者順利地將痰液排出來,確保呼吸道暢通。在進行這些操作之前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說明這樣做的必要性,簡單向其說明操作步驟,讓其有心理準備,然后再進行操作,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的理解與支持。此外,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運動,使患者在手術后各個臟器功能能夠盡快恢復,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馬上采取措施處理,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預防感染發生。
將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錄入到表格中,并采用SPSS 20.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 則表示結果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幾率
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d)
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的滿意度
臨床普外科中收治的患者大多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而經過手術治療后,感染是普外科手術中患者最容易且最常出現的并發癥之一,患者在術后一旦發生感染,患者就要承受額外的痛苦[10],延長疾病恢復時間,而且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影響疾病順利痊愈,甚至導致治療失敗[11]。因此,在術前對患者感染問題必須要非常重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盡可能的降低術后的感染率。
綜上所述,合理的預防與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普外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提升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