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妮茜
授課對象:八年級學生
指導老師:梁美珍(浙江省初中英語教研員)
蔡裕方(浙江省臺州市英語教研員)
教學內容為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a—2e,主題是關于美國文化象征之一的動畫角色——米奇(Mickey)的發展過程。要想讓學生真正了解米奇對于美國人的重要性及其受歡迎的原因,就要先讓他們了解米奇產生的背景。在本堂課中,教師介紹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人們的狀況、關于米奇的第一部電影《威利號汽船》、好萊塢星光大道等,給學生補充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讓他們通過思考認識米奇的卡通形象,即它陪伴美國人走過了艱難的歲月,是勇敢和堅強的象征。教師通過深層挖掘語言背景信息,培養學生的深層思維能力。
本堂課是借班上課,教學對象為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學八年級學生。學生對卡通話題比較感興趣,符合他們的認知,對于米奇老鼠(Mickey Mouse)的信息也比較熟悉。在語言方面,學生有一定的儲備,善于表達和分享,但是對于米奇在美國的地位和歷史意義、蘊含的精神力量等比較陌生,需要教師引導并啟發深入解讀文本和思考內涵。八年級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和青春期各種問題,需要有精神支撐,而該文本可以教導學生勇敢面對困難,永不放棄。
在本堂課結束后,學生能夠:
1.通過泛讀和略讀等技巧獲取文章信息,并分析文章邏輯關系,歸納主旨。
2.了解米奇相關知識,如外貌特征和不同發展階段等,并使用恰當的形容詞進行評論。
3.正確使用文本中的重點詞匯和表達,并仿照原語篇的寫作方式針對新話題進行表達。
4.通過評判性閱讀,分析米奇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及歷史背景,了解米奇的精神內涵。
5.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能使用目標語言得體地向外國人介紹代表中國文化的卡通人物。
教學重點:評判性閱讀,了解語篇層次,包括語言、文化兩條線。語言線是指語篇所涵蓋的語言信息;文化線是指語篇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即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語言線要以文化線為載體,文化線要用語言線來支撐。
解決措施:教材文本以時間為主線,課堂教學關注history,spirit,culture;設計有梯度的問題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掌握語篇邏輯。
教學難點:以讀促說,基于文本框架和內涵,學會用英文介紹中國的卡通文化。
解決措施:教師通過翼課網選取相同話題的文本,為學生提供“支架”,讓他們小組討論,合作輸出。
1.詞匯學習
課前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詞匯,為課堂學習作好詞匯準備,可利用翼課網基礎作業中的讀記詞匯練習幫助學生正確朗讀單詞并記憶。詞匯聽寫為學生提供自我檢測平臺,讓他們能夠正確朗讀和拼寫新詞匯。
2.詞匯運用
學生能夠根據簡單的句子或語篇體驗單詞在語境中的應用。課前通過讓學生完成詞匯填空練習,借助翼課網的數據統計與分析,了解學生的總體情況及其對本堂課需要用到的詞匯的掌握情況,由此確定詞匯活動的目標和需重點關注的學生。
1.Homework checking&Survey result sharing
展示課前作業的情況,了解重難點;展示調查結果,以備課堂之用。
【設計說明】通過作業展示和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突破難點。翼課網能夠詳細地呈現每一個學生的答題情況,并通過分數和統計結果,將他們已有知識的情況反饋給教師,從而實現精準教學。
2.Guessing game
通過猜測好萊塢星光大道No.6925人物,引出卡通人物——米奇。
【設計說明】介紹美國星光大道流行文化元素,通過猜測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文本話題。
3.Before reading
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的有關米奇的知識,激活其背景知識。
Hav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Q1: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
Q2: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ckey?
●Who created Mickey?
●Where is Mickey from?
●Who is Mickey’s friend?
●When did Mickey first appear?
...
【設計說明】從學生原有認知談論米奇,引導他們提出關于米奇相關信息的問題,為閱讀作準備,同時處理部分詞匯。教師通過激活學生的認知背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4.While reading
(1)通過快速閱讀,學生可以找到關于米奇的基本信息(facts),見圖 1。

圖1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回答教師讀前所提問題,了解米奇的基本信息,同時為后面的深層閱讀奠定基礎。
(2)深層閱讀后完成時間軸(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讓學生根據關鍵時間節點,提煉米奇的發展歷程,有助于引導他們歸納、梳理文章信息。在學生了解了表層信息后,引導他們思考米奇的發展歷程和意義。
(3)Read and understand。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ese 3 periods?(If difficult,the teacher can ask “Are these 3 periods special to Mickey?Why?”)
【設計說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使其關注文章字里行間所傳達的意義。
Period I:November 18th,1928
引導學生思考“November 18th,1928對于米奇的意義”。學生回答:“This was a special time because Mickey first appeared in the cartoon Steamboat Willie.”因為文章中提及“When this cartoon came out in New York...,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 sound and music.”,所以教師繼續追問以下問題:
Q1:What does the word“it”refer to?
Q2:What was the movie like before Steamboat Willie?With or without sound and music?
Q3:Which one do you prefer?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關注有關米奇的第一部有聲電影,通過觀看視頻對比有聲電影和無聲電影的區別,感知有聲電影的魅力及Steamboat Willie的歷史意義。
Period II:1930s
教師提問:“Why was 1930s a special time to Mickey?”引導學生思考1930s對于米奇的特殊意義。教師追問:“Why was Mickey so popular as a cartoon character?”引導學生繼續閱讀并思考。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米奇的精神品質(見圖 3),如 brave,hard-working,optimistic...

圖3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理解該段部分語句,如“People went to the cinema to see the little man win.”等。教師追問:“What does‘Little Man’mean?In what way did people want to be like Mickey?”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介紹米奇受歡迎的歷史背景,從而突出米奇對于美國人民的特殊意義——In the 1930s,Americans suffered from economic depression.More than 5 000 banks closed down.People couldn’t get their money back.People lost their jobs and their life was poor.They were sad and worried.Some even lost their hope for the future.Just at that time,Mickey appeared,bringing people hope and happiness.
【設計說明】讓學生深入閱讀,找到米奇被美國人所喜愛的原因,并關注米奇所傳達的精神力量;引導學生著重關注文本中作者所表達的“little man”的隱含意義,并了解米奇的象征意義。
Period III:November 18th,1978
教師提問:“Why was November 18th,1978 special to Mickey?How old was Mickey at that time?”
【設計說明】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明確米奇的成就。
Period IV:Today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Q1:What is Mickey like today?
Q2:Is it a fact or writer’s opinion?
Q3:Do you agree with it?Why or why not?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觀點,并思考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以提升其思辨能力。
(4)Read and think。
教師提問:“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one very famous symbol in American culture is a cartoon?”學生經過思考從以下方面得出結論(見圖4):

圖4
【設計說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并思考“為什么米奇能成為美國的文化象征”。學生深入研讀語篇,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標題,并給出以下提示:
●show the theme(主題)clearly
●include key words(關鍵詞)
●be short(no more than 10 words)
●catch interest(吸引人)
【設計說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表層信息和內涵信息后,深入理解語篇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從而得出立意深刻、高度概括、吸引讀者的標題。
5.Extensive reading
教師利用翼課網選取相同主題的語篇,并對語篇進行整合、提煉,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Q1:Who are they?(facts)
Q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spirit)
【設計說明】學生基于本堂課的閱讀策略和問題“支架”自主閱讀,并用目標語言介紹卡通人物的特點。借助翼課網讀庫提供的海量主題閱讀資源,讓學生思考相關語篇的主題意義,從而提升其探究能力。
6.Group discussion
讓學生小組討論象征我國文化的卡通人物,教師提供問題“支架”,幫助他們產出。
教師提供如下問題“支架”:
Q1:Which cartoon character above can be a symbol in Chinese culture?Why?
Q2:If not one of them,which cartoon character can be the symbol in Chinese culture?Why?(facts&opinions)
組織學生思考象征我國文化的卡通人物,并正確使用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對新的卡通人物進行表達。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思考象征我國文化的卡通人物,從而實現跨文化意識和文化品格的培養。
● To check your learning,you must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Chinese cartoon and put it on Ekwing.
● For more information,You can read“Walt Disney”— the man behind Mickey from Ekwing.
● For fun,you can choose 3 articles about cartoons to read from Ekwing.
要求學生課后把課堂上口頭匯報的關于我國文化象征的卡通人物的內容形成語篇,并通過翼課網智能批改糾正基本錯誤,然后由教師選取典型文章在下一堂課分析、講解。
【設計說明】作業是文本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對文本主題內涵的再思考。翼課網的作文批改功能可以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語言表述錯誤。
上好一堂課的起點是文本解讀。本堂課的主題與美國的文化、歷史、精神密切相關,如果教師不深入解讀文本,很容易只處理表層信息而忽略挖掘文本內涵。教師通過反復研讀文本,磨課析課,最終在第八稿敲定教學設計。這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對于“When people say‘culture’,we think of art and history.But one very famous symbol in American culture is a cartoon.”這一觀點的反復解讀,尤其是關注和思考作者如何向讀者介紹美國的文化象征——米奇。作者選取米奇發展的四個時間節點,闡述米奇成為美國文化象征的深層原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著重引導學生解讀和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閱讀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ckey?”這兩個問題既能復習舊知,引出新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鍛煉其思維能力。在閱讀中對文本表層信息處理后,教師通過問題再次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并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此外,教師通過設置問題鏈,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facts和opinion,基于觀點進行審辯思考,并發表觀點。在讀后環節,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基于所學語言知識介紹我國的卡通文化,有利于發展其發散性思維。
米奇是美國的卡通人物,也是美國的文化象征。通過閱讀文本,學生了解了米奇的特殊意義和地位。對文本內容進行適度拓展,向學生介紹在經濟大蕭條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美國的狀態、美國人所面臨的困境,讓學生對于米奇在美國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有進一步的了解。總之,學習英語不僅要學習語言,還要通過語言學習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