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是意識到了學生綜合能力培育的重要性,面對時代飛速的發展以及對于新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升,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競爭中處于領先優勢。小學階段的教育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科目外,還有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美術、音樂等科目,但是通過觀察藝術類科目的上課情況,可以發現雖然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但是仍然存在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影響等問題。本文將以小學音樂教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應該如何調整小學音樂的教學方法,并使用體態律動教學的方法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以期為教師調整教學方案提供可行性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 ;素質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205-02
【本文著錄格式】聶冬梅.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20,05(10):205-206.
音樂是世界發展至今的優秀文化,其中不僅包括了中國的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等,還包括了國外的爵士、藍調、鄉村、藍草、搖滾、節奏布魯斯、拉格泰姆、嘻哈等,這些音樂為人類的文明畫作填上了濃墨重彩的顏色。音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讓人們在欣賞過程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小學音樂教學除了傳授基礎的音樂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觀察生活、接觸生活,甚至還能通過創作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為將來更加深入的音樂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
素質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束縛,重新強調了音樂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推動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方面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學音樂教學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在設置方面以唱和聽為主,學生坐在位置上動嘴就可以,缺少身體其他部位的參與,一開始學生還會保證飽滿的熱情參與其中,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產生棄學、厭學心理,并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二是創新性不足。小學音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單向性灌輸式教學的方法,即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加上缺少樂器的參與,無法激起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三是教師專業素養跟不上素質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師仍然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語言表達、用詞方面缺少個性,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
為了改變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從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出發,我們提出了體態律動教學法,并深化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與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融合。
一、體態律動教學法
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是被世界公認的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也是達爾克羅茲音樂體系的核心觀念之一。二十世紀上半葉,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被引進我國,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概念深化,我國音樂教育學者根據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的特點逐步將其應用到了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當中。
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追求的是一種更加輕松的音樂欣賞環境,在這個環境當中,人可以調動全身的所有感官、肌肉參與到音樂欣賞當中,感受音樂中的節奏、情感、韻律等部分,并用自己的身體進行表達[1]。
在跟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人的大腦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避免了身體所帶給精神的壓力,學生可以改變在課堂上拘謹的坐姿,在教師的引導下跟著身體的感覺,隨著音樂做動作。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體態律動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創造出獨具個性的動作,對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中應用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首音樂子不同的學生耳朵里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情感,雖然體態律動教學法提及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的引導只是讓學生認識到了體態律動的趣味性,具體如何表現還需要依靠學生自己掌握。在教師給予的廣闊表現空間當中,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動動手、動動腳,還進行了動作的組合,形成一段“舞蹈”[2]。
(二)提高學生表現能力
“體態律動”顧名思義就是讓身體動起來,強調身體動作對音樂的表現,實際上身體在活動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表露出學生內心對音樂的真實情感。例如在欣賞歡快的音樂時,有的學生會揮動手臂,有的學生則會跺腳,還有的學生會轉圈。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人類一種真實、直觀的反應,而體態律動教學法強化了學生的相關表現能力。
(三)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一首歌曲是由多個部分組合而成的,有的時候還有不同的角色參與其中,所以,學生無法獨自用身體完成歌曲的表演,這時就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經過分析、安排、練習、合作等步驟,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表演”[3]。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產生溝通和交流,彼此之間的了解不斷加深,也進一步理解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精神。
(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生具有想象力豐富、觀察能力強等特點,但是小學生也有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缺點,所以說,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成了音樂教師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體態律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音樂課堂的固化教學模式,為音樂課堂引進了身體這一創新元素,學生的身體不再與聽覺分開,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4]。
三、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中應用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體態律動教學法營造了一種活潑的音樂教學氛圍,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過于單調,而體態律動教學法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點,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下能大大降低學習壓力帶來的精神負擔,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例如在欣賞《走走停停》這首歌時,可以讓學生都站起來,并在書桌之間的走廊中站著,跟著音樂的節奏走走停停,經過簡單的練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首歌曲背后的節奏,這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場小組之間的競賽,看一看那個小組走得最整齊,在此過程中教師讓其他同學再走動的時候敲一敲桌面,這樣就能完全調動整個班級的活力,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魅力,從而增強學習音樂的學習興趣[5]。
(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1.表現能力
體態律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中只有嘴巴和耳朵參與的限制,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節奏的感覺。例如在學習《小動物唱歌》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內的每個學生扮演一種動物,并自己設計動作等,組成一段簡單“舞蹈”。學生在設計動作的時候必然會想到模仿動物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提升了觀察能力,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雖然各自負責的部分不同,但是最后需要組合在一起,這就需要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商量、思考,也就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6]。
2.創造能力
傳統音樂教學課堂中模仿學習模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神提升學生對音樂的了解,但是從側面看業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只知道一味地模仿,壓抑了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天性,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創造力、激發更多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表情進行結合。例如在學習《表情歌》的時候,因為學生的面部表情十分豐富,并且不同的學生表現同一種表情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向自己的同桌表演一下隨著歌曲變化自己有那些表情,可以看到學生講生氣、快樂、委屈等表情表演得惟妙惟肖、生靈活動,甚至還有學生想到了用手指輔助表情的表達,非常有趣味性[7]。
(三)提高學生對音準的認識
音準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在傳統的音樂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會忽視對音準的專項教學,這主要是因為音準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學生普遍“聽不懂”,也不想聽,為了改變學生的惰性思維,可以突破上課地點的限制,讓學生在上課前帶著音樂課本到操場上、舞蹈房等地方,先讓學生熟悉旋律,然后再帶著學生邊走邊唱。這種新穎方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也改變了音準教學枯燥的難題。
(四)完善學生情緒表達能力
情緒表達是一個人正常的生理活動,但是很多學生因為性格內向等原因,在情緒表達方面有所欠缺,為了改變學生孤僻等消極性格,體態律動教學法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隨著節奏的變化,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動作,教師在引導時可以讓學生在四分音的時候下蹲或者拍手,在八分音的時候跳躍[8]。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體態律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并制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案,應用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塑造活潑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同時,教師要要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做好角色轉變認知,從“教育者”轉變為“引導者”“學習者”和“研究者”。另外,學校在制定小學音樂教學方針時,也要考慮到體態律動教學在形成良性互動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體態律動教學方式走進小學語文、小學英語的課堂當中,并逐步將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形成學校特色,構建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徐冰.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探討[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857-858.
[2]尤利波.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中的應用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9.
[3]蔡麗群.探討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9(7):100.
[4]李桂梅.論體態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3):154.
[5]單希.聲勢律動在小學歌唱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6]向超. 探討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重慶: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02.
[7]郭月明.“音”你而動——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0):162-163.
[8]周欣.達爾克羅體態律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7.
作者簡介:聶冬梅(1975—),女,山東淄博周村,本科,中級,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