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今日漸趨于多元化與大眾化。要想使音樂學科在當代音樂文化環節中得以發展,就需要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對音樂核心素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分析了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音樂;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184-02
【本文著錄格式】王青.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2):184-185.
在當代社會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教育也在逐步邁向時代的前端,素質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也逐步進入到每個地區的小學教學中。在小學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核心素養理念開展的小學教育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得到改進,所以,怎樣按照真實狀況來改變教學方法,怎樣在課堂內盡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當代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這些均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所應考慮的問題。因此,探究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研究十分必要。
一、音樂核心素養
音樂核心素養為核心素養對音樂學科教學的精確要求,它主要的培養對象不再局限于學生,同時也適合全部公民。音樂核心素養就是利用對音樂直覺聽覺的體驗,來對類型多樣的音樂活動進行參與和感悟,進而奠基不斷發展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在這一過程中,增強音樂的感悟與理解能力,培育多類型的藝術情感,豐富人文素養。對于音樂核心素養而言,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及文化理解。這三個方面主要體現出了音樂學科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展現出的主要價值,同時也展現出音樂學科的探究熱點課題。
(一)審美感知
審美感知說的是對音樂藝術聽覺特征、表現方式、形式因素以及對其獨有的美感的了解與把控。審美感知主要指的是音樂教學的根本能力。學生在特殊指定的音樂氣氛中,能夠從藝術作品的總體上把控音響特征與文化時代背景,并且可以從不一樣的文體中,展現出作品內所具備的音樂特性,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這種能力不但包含審美感知力,還包含審美情趣與態度等。比方說,在觀賞某一音樂作品的時候,應從音樂的根本要素來感悟音樂,如節奏、力度及旋律等。在學習演唱特殊設定的歌曲時,可以按照不一樣時代的民族風格,通過自我創作的歌曲將情感展現出來。審美感知為音樂學習最基本的能力,和數學學習中的數字一樣重要,是音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二)藝術表現
藝術表現即歌唱、音樂創作、演奏、表演等展現音樂藝術美感與情感的實踐中。這一素養主要內容是音樂學科教學的實踐能力。和一些純理論的學科不同,音樂學科和實踐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這是音樂獨特擁有的特點。藝術表現和音樂學科關聯的交接點就是有節奏、韻律以及感情的音樂,需要通過演奏、演唱或彈奏的方式表現出來,假如只是死板地演唱,就不會將音樂獨自擁有的吸引力體現出來。對于音樂學科來說,其藝術表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利用音樂實踐來增強學生的審美技能,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其二為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體現出核心素養內“社會參與”的觀念。
(三)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的是利用音樂感知、藝術表現等方式,對不一樣文化語言環節中的音樂藝術體現的人文含義進行了解。文化理解是在文化歷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音樂學科也具備文化性質,其屬于文化的一個分支,因而音樂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主要是為了在音樂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可以感悟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文化理解中,包含了不一樣的音樂教育文化,不管是在初等音樂教育時期還是在高等教育時期,均占據主導位置[4]。
二、小學音樂教學培育核心素養的原則
(一)教育開放性原則
當前階段,我們國家音樂教學中經常見到的是獨立與分隔的音樂品格下創作的作品,在如今市場中音樂作品類型十分多,且作品數量也很大。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就需要注重人格培育。對于部分音樂作品而言,大體上所展現的內容均為品德,音樂作品當做一種審美藝術精華,其中心就是尊重生命,目標為實現理想的生活。特別是在新的階段小學音樂教學要打破過去舊的方式,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要和時代發展保持一致,努力創新。開放性教學原則也就是面向將來與生活現實以及國內外新形勢,音樂教學要始終實施下去。
(二)學生主體性原則
構建主義學習觀覺得,學習要學生依據自身的認知架構,也是運用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來構建意義的過程,而并不是被動地接受外邊信息的過程。對于過去的“教材與教師中心”的觀念,構建主義教師是不支持的,也不支持之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是較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應尊重學生不一樣的生活經驗,把學習空間留給學生。把過去教師的角色進行轉變,使其逐漸朝著指導者、協作者的角色轉變,教師不應單單把知識傳輸給學生,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自學的能力與興趣,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實現堅固掌握音樂知識的目標。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學生的獨立性體現出來,歸還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應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此種方式才可以充分展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德育內容滲透進去。
三、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途徑
(一)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應給予每一位學生充分的尊重,將學生作為主體,按照學生的個體差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最近這些年以來,伴隨課程革新的變化和人們教育觀念的改變,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設計、教學方法與內容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最新開展的課程改革中,把“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當作課程評價的根本要求。在平常的音樂課堂教學內,教師應突破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轉變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人員,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展現出來,讓其主動參加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比方說,在學習《西湖春曉》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與播放器等儀器,在通過圖畫與講解等方式作為輔助,讓學生有一種身體處于細雨朦朧的西湖美景中的感覺。通過小學音樂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切實感悟知曉歌曲的意思與情境,在字詞間找到詩情畫意的感覺。特別是教師在最終設計的時候,在結局中加上了西湖內的畫舫,打開了一趟美妙的音樂旅程。此種將身體置于情境中的感覺,能夠使學生真正感悟到音樂的吸引力,在不自覺中提升其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音樂課堂教學應當聽從學生心里真實的想法與感受,從學生的現實感受著手,把學生的感悟與欣賞當作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這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3]。
(二)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在構建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不但包括對教師教學辦法的完善,還應對課程評價體制進行改革。音樂課程評價要將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精神展現出來,通過適宜的課程評價,幫助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的了解,從而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在課程教學不斷改變的今天,還應對課程評價制度不斷改革,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核心素質培育的教學觀念。在最新的課程評價機制內,評價標準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應綜合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和學生在平日生活學習中的行為進行評價。針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而言,不但需要對學生的學期最后的成績進行考量,還應考評學生平時在音樂課堂中的表現,了解其對所學歌曲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并可以對課余有關的藝術活動進行評價,通過掌握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本質上來講,學生的課程評價主要是為了通過檢查與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幫助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同時也起到對學生監督與激勵的效果。
(三)創設音樂情境,啟發學生審美情感態度
音樂具備情感性與傳情性的特點,屬于一門將自己情感展現出來的藝術學科,最為主要的功能是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的坦度與情感體會。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唱或欣賞的時候,應按照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歷史文化背景,再融合自身對創造力的理解,會跟著被熏染,作品所具備的音律、節拍與和聲等音樂元素會獲得學生的注意,并得到音樂情感,此種音樂情感是充分且具有色彩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所擴充的內容應和教學內容相關,以對學生的感悟能力進行提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的獲取十分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情感十分豐富,其所具備的理解能力與想象能力均是珍貴的。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最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育,構建每一位學生的審美情感與興趣[1]。
(四)完善音樂教學器材和設備
當今,大多數的小學中的音樂器材還不是十分充足,音樂教學設備不夠先進,這就制約著小學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與其余科目不同的是,音樂教學不是有課本就可以了,音樂的演奏不但需要有人主唱,還需要有音樂器材作為輔助進行伴奏。因而,小學學校應不斷添加音樂器材,以便讓學生擁有更便利的學習條件。在擁有了足夠的音樂器材后,老師還應對購入的這些器材進行充分的應用,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應利用現場演示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對音樂器材的應用辦法更為了解。音樂器材的種類非常多,經常見到的有鋼琴、長笛、小提琴等,每一類型的樂器又具有不同的幾種發音,學生應掌握每一種發音應在何種場景中使用。另外,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現實動手能力,在學習一首歌曲的時候不應僅是讓學生學會唱,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有關樂器,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挖掘學生在樂器應用上的天賦,并重點進行培養。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下的必要學科之一,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需要貫徹核心素養的觀念,致力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保障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琳.小學音樂常態課堂培養音樂核心素養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03:113-114.
[2]張趁麗.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19,3913:191-192.
[3]干雅雯.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之初探[J].黃河之聲,2019(16):129.
[4]王艷.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79.
作者簡介:王青(1989—),女,漢族,山東省沂水縣,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