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戎 京晶
【摘要】谷建芬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她為中國樂壇奉獻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作品。她的歌曲創作是集體情感的時代記錄,是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引領,也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探尋谷建芬歌曲創作的時代價值,是對其創作歷程和創作特點的梳理與歸納,也是對音樂創作表演實踐的反思和展望。
【關鍵詞】谷建芬;歌曲創作;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007-02
【本文著錄格式】管樂,戎京晶.谷建芬歌曲創作的時代價值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1):7-8.
谷建芬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她為中國樂壇奉獻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作品,,20世紀80年代的《歌聲與微笑》到90年代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再到2000之后的《新學堂歌》,她的作品積極向上,詞曲融合,情感充沛,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探尋谷建芬歌曲創作的時代價值,是對其創作歷程和創作特點的梳理與歸納,也是對音樂創作表演實踐的反思和展望。
一、集體情感的時代記錄者
谷建芬,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特殊的歷史時期和人生際遇,使她在20世紀八十年代之后才展現井噴之勢的歌曲創作,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春天。谷建芬的創作正是集中在八十年代之后,她為大眾譜寫了一批又一批經典之作。1980年,她還創作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首先震動了樂壇。歌曲選用張枚同朝氣蓬勃的歌詞,配以明朗活潑的旋律,迅速在廣大群眾中流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這一時期,她創作了《清晨,我們踏上小道》《校園的早晨》《腳印》等歌曲,清新的歌詞和歡快的旋律洋溢著蓬勃的青春氣息。同時她還創作了《媽媽的吻》《那就是我》《燭光里的媽媽》《思念》《綠葉對根的情意》等歌曲,以細膩的情感表達了對親人、故鄉和祖國的深切愛戀。1989年,她創作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作為獻給祖國四十華誕的禮物。作品由中低音區的深沉傾訴逐漸升華為高音區情緒激昂的贊頌,通過兩個樂段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由衷的愛戀。在谷建芬的音樂創作中,反映鄉音鄉情、表達愛國情懷的歌曲不僅成為她歌曲創作的特色,也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谷建芬九十年代的歌曲創作,除《灑下一片深情》《青青世界》等表現對自然、對生命的關切之外,更多聚焦于影視劇音樂和社會公益歌曲的創作。這一時期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配樂,其中《滾滾長江東逝水》和《歷史的天空》最為大眾熟悉和喜愛。作為影視音樂,她注重詞曲旋律與歷史背景的融合,通過與詞作家王健的合作,創作了一批凝聚深沉的滄桑感,表達對歷史英雄景仰的佳作。
2000年之后,谷建芬全身心投入到兒童歌曲的創作中,先后出版《請把我的愛帶回你的家——谷建芬兒童歌曲選》《新學堂歌》等作品集。她從中國古典詩詞汲取靈感,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一批古詩詞歌曲——“新學堂歌”。她21世紀以來的創作,反映了國家提倡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為新時代的兒童帶來了珍貴的精神食糧,讓孩子們在朗朗上口的音韻語調和清新流暢的旋律中領略詩詞的意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好的歌曲必然是時代的回響。縱觀谷建芬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創作,她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傳遞時代的情感。親情友情、鄉音鄉情,谷建芬的歌曲創作不僅詠唱大眾的青春記憶,也反映時代的主旋律,傳遞時代的正能量,她用音樂記錄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二、中國流行音樂的引領者
谷建芬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引領者,也是流行樂壇的一股清流。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剛剛踏入改革開放的浪潮,流行樂壇尚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谷建芬創作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優秀的流行歌曲。她的創作從選詞到譜曲均十分用心。無論是《媽媽的吻》《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還是《綠葉對根的情誼》《今天是你的生日》《滾滾長江東逝水》,她的歌曲善于從小處著眼,觸動大眾的內心情感,又能運用中西方交融的作曲手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層次地展現歌曲的內涵,使作品兼具通俗性和藝術性,擺脫了流行樂壇部分歌曲空洞庸俗、靡靡之音泛濫的局面。
谷建芬創作的歌曲成為大眾喜愛的經典,這種經典表現為廣泛的傳唱度。她的創作思路開闊、選詞嚴謹、曲調優美,同時在演唱方式上打破了通俗、民族、美聲之間嚴密的壁壘,跳出了流行歌壇無病呻吟、缺乏內涵的狀況,成為流行樂壇的一股清流,也成為流行音樂界的常青樹。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谷建芬的作品出現頻率最高,《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思念》《那就是我》《青青的世界》等,成為中國觀眾永恒的記憶。創作于1982年的《那就是我》,選用了曉光的歌詞,表達的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對母親對故鄉綿長的思戀。谷建芬運用交替節拍和混合節拍展現思緒綿綿的情緒,同時采用e小調的調性色彩和ABA三段體的結構把歌曲時而內斂、時而激昂、時而沉思的豐富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首歌曲一經面世就廣受好評,成為觀眾點播率最高的歌曲,1984年由李谷一在央視春晚傾情演唱,之后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進亞太地區音樂教材,一直傳唱至今。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藝術院校的專業學者依然對這首歌曲推崇備至,顯示了這首作品經久不衰的時代魅力。
谷建芬的歌曲歌詞質樸清新,情感深沉充沛,通過中西貫通的作曲技巧傳達有層次的音樂內涵。她的創作融通俗性、民族性、藝術性于一體,用開闊的藝術視野和純熟的音樂技能為中國大眾開辟了一條通俗性、民族性和藝術性兼容的道路。她堅信好的歌曲必然是音樂、歌詞、歌者融合的藝術,同時她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歌手,如毛阿敏、那英、劉歡、謝曉東、孫楠等,踐行了從創作源頭到市場回饋良性循環的探索,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也是一個詩性文化的國度。由《詩經》起至唐詩宋詞的繁榮,中國古典詩歌成為詩性文化的重要載體,也集中體現了中西文化精神的根本性差異。作為跨越兩個世紀的作曲家,谷建芬的創作一直在傳遞她的人生信念:創作不是一個差事,而是歷史與藝術的回響。每一首歌曲的誕生從歌詞到旋律,從創作到演唱,谷建芬就像哺育孩子一樣用心。1990年9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作曲招標,谷建芬看到片頭歌詞選用的是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一下子點燃了她創作的激情。詞人在人生的成敗得失、歷史的興衰中探求永恒的價值,這正是古典名著所要傳達的人生哲理。為吻合歌詞的哲思,谷建芬用中國傳統調式創作了主題曲,以一唱三嘆的詠唱傳遞了歷史的回響,經由楊洪基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成為經典。谷建芬憑借文史哲的文化底蘊、扎實的音樂素養創作了《三國演義》中的所有配樂,通過詞曲旋律與歷史背景的融合,表達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對時代發展的壯志豪情。
200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建議谷建芬為孩子們寫一點歌曲。兒童歌曲的匱乏是當時的現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孩子們提供了接觸新興事物的多樣化途徑,但同時“抖音神曲”“快手文化”的橫行也使孩子們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古稀之年的谷建芬全身心地投入到兒童歌曲的創作中。她選擇了許多歌詞,也嘗試了一些創作,最終在古典詩詞中找到了靈感。十余年來,她殫精竭慮,反復吟誦儒家經典、道家經典、蒙學讀物、樂府詩集、唐宋詩詞,為孩子們譜寫與詩詞音韻、情境相融的旋律,甚至在愛人、女兒相繼離世的艱難歲月中也沒有停止創作的步伐。2019年10月1日,她帶著自己創作的50首“新學堂歌”登上了中央電視臺《音樂快遞》欄目。從展現兒童情趣的《江南》《詠鵝》,到描繪大自然風光的《敕勒歌》《春曉》,從表達親情友情的《回鄉偶書》《長相思》,到抒發壯志豪情的《楓橋夜泊》《登鸛雀樓》,她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聲中潛移默化地達成對詩詞的記憶,感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對于兒童身心發展、審美水平的提升乃至人格的塑造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新學堂歌”是耄耋之年的谷建芬獻給00后孩子們的歌曲,它展現了作曲家一生的追求——音樂創作于她而言是樂趣也是使命。從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汲取靈感,創作詞曲交融意境悠遠的“新學堂歌”,不僅讓孩子們欣賞了古詩詞的語言美、音韻美,也讓他們在吟唱中接受美的陶冶,培養良好的心性,追求崇高的理想,積累厚重的德行。谷建芬歌曲創作的時代價值在孩子們身上更多地體現為關愛、啟智、養性、養正、養志、養德,不僅有利于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更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代相傳。
2015年11月,在第十屆金鐘獎頒獎儀式上,中國文聯、中國音協授予谷建芬“終身成就音樂藝術家”稱號。這既是對她半個多世紀以來歌曲創作的褒獎,也是對她德藝雙馨藝術成就的肯定。縱觀谷建芬的歌曲創作,她用歌聲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引領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她用音樂傳承文化,為大眾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她用藝術經典啟迪國人的智慧,提升了大眾的審美修養;她在文化傳承、藝術審美、教育啟智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曾遂今.中國大眾音樂[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湯莉.百川融匯 流韻沁芳——谷建芬藝術成就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07.
[3]魏德泮.谷建芬歌曲作品的藝術特色[J].中國文藝評論,2017(7):96-100.
[4]王楠.民族的情感時代的記憶——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歌曲創作述評[J].當代音樂,2019(2):1-3.
[5]王琳琳.谷建芬“新學堂歌”的創作特點及意義[J]. 北方音樂,2018,38(23):120-12.
[6]劉淼.“80后”谷建芬為孩子們寫歌中國文化報[N]. 2017,4(20):5.
作者簡介:管樂,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副教授;戎京晶,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