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不應當局限于課堂內,也應當包含生活化內容,如此才能夠取得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重要資源,同時要借助鄉土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環境。通過選取具有特色的鄉土資源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視角,并且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研討鄉土文化資源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開發以及利用,并且提出具體的語文教學對策。
關鍵詞:鄉土文化;新課程標準;中學語文;課程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54
當前新課程理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利用課程資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采用各類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知識素養。語文教學中包含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鄉土文化便是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文化資源。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切實增強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鄉土文化理論概述
鄉土文化是傳統文化與教育學習的發源地,也是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是進行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當將實踐與教學緊密結合,充分重視語文教學的意義。語文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還應當帶領學生感悟傳統文化以及鄉土風貌,培養學生的精神風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鄉土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結合學生的認知標準,深入挖掘鄉土文化特色,通過借助傳統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課程教學方式,將鄉土文化資源與課程教學緊密契合,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
傳統文化具有豐富性,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的鄉土觀念逐漸淡薄。從本質上分析,傳統文化與鄉土文化屬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中學語文教學應當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將語文教學與鄉土文化有效契合,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綜合素養。
二、借助鄉土文化資源,拓寬學生學習視角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開展特色課程能夠引領學生深入學習鄉土文化。將鄉土文化資源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借助文化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視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采用講授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無非就是教科書中的內容。但是在鄉土文化資源的熏陶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鄉土文化書籍,整理有關鄉土文化和傳統文化特色的文章,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通過挖掘鄉土文化資源開展特色課程,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踴躍地進行文章朗讀或者是文化辯論。有助于學生將課堂學習延續到課外,在課外廣泛攝入傳統文化內容,進一步激發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同時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了夯實的文化基礎。
每一片土地都孕育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和鄉土人情,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鄉土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在鄉土資源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充分地挖掘資源,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
教師積極豐富課程資源,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增強對課本的了解程度。教師還要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和探索,引導學生走出教室,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上的風土人情以及山水知識,引導學生在山林當中暢游和探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山林的特征與鄉土人情的魅力。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育工作當中,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并在活動中啟發學生了解鄉土文化,從而不斷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知識與鄉土文化的聯系,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將鄉土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值得被傳承和發揚。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語文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將鄉土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鼓勵學生積極有效地收集資料,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民間風俗習慣。根據各類文化信息引導學生分類整理,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制作手抄報或者是導游指導刊,可以向相關部門投遞,將語文學習與文化知識傳承有效融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知識探索。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和不斷完善,教師就要在實際的教育工作當中結合鄉土文化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并且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使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還應該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工作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和提升,逐步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素養,并且在教育當中提升自身的課程把握能力。教師也要在教材創設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契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語文課本當中。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時,就可以根據課本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知識,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此篇課文內容。教師就可以舉例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其年幼時家庭貧困,但一心努力讀書,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后世的發展貢獻了堅實的力量。教師通過將鄉土文人與課文知識內容相互結合,喚起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學生的感悟思維,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掌握語文的相關知識點,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意識。
教師要利用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使學生能夠更熱愛國家和民族,從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品格,使學生在將來進入到社會時具備良好的素養,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通過旁征博引結合自然與社會現象,將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與語文知識有效融合,從而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也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時代感。
四、深入挖掘鄉土文化內涵,凸顯語文教育魅力
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開展豐富多元的語文活動,也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深入挖掘鄉土文化內涵。例如,可以開展鄉土文化之旅等社會實踐性活動,豐富學生的社會知識,帶領學生深入探究社會現象,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不只是在課堂上,也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在生活化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鄉土文化的魅力,從而凸顯語文教育的意義。再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深入民間進行問卷調查,感受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特色。通過記錄鄉土文化以及民俗特點,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之后教師再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本組成員的文化學習成果。這樣做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社會實踐的認同感,并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將語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效融合,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高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探究興趣。
鄉土文化是人們一生中難以釋懷的文化情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將鄉土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深入開發語文課程資源,使學生接受鄉土文化的熏陶和啟迪,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鄉土文化也是人們發展的動力和對美好精神的向往,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本土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提升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更好地學會表達和探索。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文化資源,同時要借助鄉土文化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和探索意識。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由于課本當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要通過課本教學內容逐步拓展教學資源,并且將鄉土文化融入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利用課堂文化與課外知識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傳承能力和探索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加了解鄉土資源和文化傳承,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傳承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整合鄉土文化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從而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書中知識點,使學生了解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藝術體驗感,使學生在實踐和探索當中逐步形成語文學習的思維。教師還可以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入當地的博物館以及文化紀念場所,利用實踐性的活動引導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增強學生對于鄉土文化認識的程度,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文化特點,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五、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發現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鄉土文化資源,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認知,拓寬學習視角。將語文知識與當地的文化習俗有效融合,進一步拓寬語文課堂教學范圍,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還能夠凸顯當地的文化內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習俗。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鄉土文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鄉土資源熏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弘揚本土文化,使學生能夠接受良好的區域文化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望,從而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立.例談鄉土資源在語文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科教文匯旬刊,2012(8).
[2]王培江.淺談鄉土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3(12).
[3]李偉中.整合鄉土文化資源,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3(23).
[4]高文艷,張璇.試論民俗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1).
作者簡介:吳學兵(1980.9—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會寧縣鄉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