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是全球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教育,尤其是教研教學改革的方向。走進新時代,區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實踐探索,不但具有教研轉型、加強和改進教研工作的意義,而且對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也具有積極意義。新鄉市在區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探索中以應用為目的、以問題為導向,確立了“四研建一促進”的目標,即研建平臺、研建隊伍、研建資源、研建機制(長效推進機制)、促進信息化教研教學應用五個研究要點,整合“研究、培訓、應用”三個深化循環步驟,構建信息化“研訓用一體化”教研模式。
關鍵詞:新時代;區域教研;教研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14-02
引 言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國家相繼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文件,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創新教研工作方式,采用區域教研、網絡教研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
但在區域教育信息化,尤其是教研教學信息化推進與建設應用方面,存在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普遍存在,國家教研信息化大平臺缺失,經濟困難地區教研經費短缺、網絡設施建設滯后,教育工作者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教研員、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薄弱,網絡教研支持服務體系不健全等。新鄉市地處中原腹地,在經濟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教育水平處于中位。面對教研教學深化發展的挑戰與契機,我們大力推進教研信息化,提出了以教研信息化促進教學信息化,帶動教學現代化的教研工作策略,深入開展了新時代教研走向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實踐研究與探索。
一、區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構想與探索
1.樹立一個理念,開啟兩項研究
(1)樹立一個理念:融合創新,開放共享
信息化代表當今時代發展的先進生產力,它具有互聯開放、迭代創新的特點,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按照托夫勒的觀點,信息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以其綜合性、全球性、交互性與開放性的特征為我們帶來信息革命[1]。進入信息時代的教研,唯有以創新為動力源泉,以開放的胸懷和狀態,才能樹立“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的新理念;積極融合教育及社會以往和現有優質資源,創新教研生態環境,創新教研教學方式與方法,共建共享信息化教研教學資源,方能使教研教學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2)開啟兩項研究:教研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研究及“研訓用”一體化研究
區域教研走向信息化是新興事業、創新的工作,有效、有序地推進須基于科研帶動引領。立足實際,面向未來,我們實施教研信息化融合創新研究項目,開啟課題研究兩項:一是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基礎教育教研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二是河南省教科規劃一般課題“教研信息化下的‘研、訓、用一體化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使教研信息化探索工作在科研帶動下有序推進。
2.研構一個體系,確立五項研究目標內容
(1)構建一個體系:區域教研信息化體系
區域教研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信息化教研組織、信息化教研平臺、信息化教研資源、信息化教育管理等諸多方面,將其各方相互有機融合、統一協調,方能構成現代教研完整結構體系[2]。教研走向信息化,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研究、系統分析、統籌設計、分步實施。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我們研究設計并構想通過創建市縣校教研信息中心、搭建網絡教研服務平臺、整合研發教研信息化資源、構建信息化數據管理機制,促進信息化教研教學融合創新應用的教研信息化愿景,研究構建了集實地教研與網絡教研于一體的信息化教研結構流程與服務運作體系。
(2)確立五項研究目標內容:“四研建一促進”
區域推進教研信息化涉及面廣、研究內容多。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為了突出應用目的,圍繞基本現實問題,我們確立了區域教研信息化“四研建一促進”五個基本目標內容,即研建信息化教研平臺、研建信息化教研隊伍、研建信息化教研資源、研建信息化教研長效機制、促進信息化教研教學應用五個研究目標內容。
3.基于兩個維度,明確三層著力要點:“個體(教師)—群體(學校)—區域(市縣)”
在當前教研教學中,基礎教育教研部門和學校教研面臨的根本問題是適用的信息化教研平臺資源與適合教學改革需要的教研方式的缺失,這與教研部門和學校辦學傳統封閉、缺乏互聯網思維和現代教研教學特色有密切聯系,也與強調學科教研教學單一發展、輕視教研教學的個體差異、教研教學方式簡單劃一有直接關系。
針對問題,圍繞教研信息化研究內容的展開,我們重點強調三個層面著力要點,由點到面協同推進教研信息化工作。第一,尊重教師個體差異,著力開展多元化的個體信息化教研;第二,突出個性群體優勢,著力創建校本教研信息化試點學校;第三,基于區域和學科兩個維度,推進市域網絡環境與長效機制建設。三個層面具有三個主體要點,其中,個體信息化教研更多是教師層面的探索;個性群體信息化教研試點學校創建更多的是校長(特色學科教研)層面的探索;網絡環境與長效機制更多的是區域(學科教研)層面的探索。三者之間相互交融補充、協同促進、相互影響,呈現出一種不斷擴大與輻射的態勢。
4.突出統籌推進策略:全局規劃下的自主探索與協同行動
區域教研信息化研究探索始于全局科學規劃,成于系統協同推進。我們以科研帶動,以任務驅動,在“省總、市分、列專項”的課題研究框架中,研究探索實施分級管理和項目主管負責制,采用總項目統領與分項目、分層級按照階段流程有序進行的管理機制,在全局統籌規劃下開展分層次研訓溝通—實踐深化—調整改進的扁平化的自主探索與協同行動。
在具體的行動中,按照“頂層設計、由點到面、分步實施、協同推進”的思路,注重運用四個關鍵策略:一是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再生創造的關系協調;二是注重教研部門、社會合作院校與企業的溝通協商及聯動;三是注重真實問題導向與實際行動的及時改進;四是注重探索過程的研訓交流與階段成果的提煉總結及傳播應用。
5.深化循環推進過程:形成“研訓用”一體化模式
實施和推進教研信息化,教研信息化的“研究—培訓—應用”(簡稱“研訓用”)是核心環節,其中,研究是前提,培訓是橋梁,應用是目的。在教研信息化的過程中,隨著對研究內容探索的深入,對推進教研信息化的認識和實踐也在不斷深化,先后經歷了從注重線下“研訓用”一體的實地互動循環推進,到線上“研訓用”一體的網絡互動循環推進,再到線上、線下結合的多元融合創新循環互動推進的認識過程,研構了“研訓用”一體化的教研信息化多元互動循環推進模式(見圖1)。
二、區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啟示與思考
通過研究探索,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教研走向信息化不僅承載著新時代區域教研轉型升級的期待和希望,是一項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艱難過程。一年多來,我市教研在走向信息化的實踐探索中,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和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教研信息化的環境設施和資源仍與實際需求存在明顯距離,教研信息化的融合應用有待進一步拓展加深,教研隊伍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待培訓加強,有效推進和保障機制仍需健全完善,專業人員及經費也需保證等。我們應積極面對這些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期待通過進一步研究盡快解決問題。
結 語
走向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的教研理念,在已取得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將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一是重視培養教研隊伍信息核心素養和信息關鍵能力;二是注重區域信息化教研特色課程的研發應用;三是關注信息化環境變化與新興技術變革在教研教學中的融合應用;四是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教研管理評價的研究應用及創新性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的探索,進一步融合各方的智慧力量,持續做好教研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工作,將區域教研信息化工作不斷推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徐靖程.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05):4.
林立瓊.尋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生長點[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0):38-3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基礎教育教研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CJYB18250758)、河南省教科規劃一般課題“教研信息化下的‘研、訓、用一體化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JKGHYB-0994)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袁立新(1966.9—),男,河南原陽人,現任新鄉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學高級職稱。所獲榮譽: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科技咨詢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