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建筑設計技術的飛躍,如何強化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成為建筑設計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新材料與新技術的不斷進步,為豐富建筑設計樣式、提高建筑設計效果奠定了基礎。目前,人民大眾在追求建筑質量和功能舒適度的基礎上,環保意識也越來也濃厚,國家也把低碳、環保、綠色、節能建筑作為國家戰略。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減少建筑污染排放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技術;新材料;建筑設計;運用
1 引言
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發展模式下,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是越來越緊密。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智能技術高速發達的情況下,各個產業之間相互融合、資源互補。在這種大的市場環境和市場需求下,一批新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術被引入建筑行業中,在性能上彌補了傳統材料、傳統技術的缺陷,并且在施工效率、功能、節能環保上有很大的優勢,并廣泛推崇。行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要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實現低碳環保,提升產品品質與服務質量上大下功夫,就要不斷的學習,加快對新技術、新材料的認知和實際運用能力。
2 新材料和新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原則
2.1 經濟性原則
建設設計涉及諸多要素與環節,需要充分考慮建筑單位的經濟效益,所有新材料及新技術的應用均要遵循經濟性這一首要原則。任何脫離了經濟性原則的建筑設計方案,均不具備可行性與可操作性,與建筑設計工作的初衷相背離。因此,要通過新材料與新技術的充分應用,降低建筑單位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益[1]。
2.2 和諧性原則
在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要注重其與周邊環境的匹配與融合,與不同地域間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取得一致化的設計效果。此外,還要符合建筑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客觀要素,使建筑設計更具和諧性效果[2]。
2.3 宜居性原則
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實用性的需求,在新材料及新技術應用中,要充分遵循宜居性原則,為人們工作和生活提供更為舒適、便利的客觀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當前,部分建筑設計實踐脫離實際,在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中缺乏統籌考慮,造成宜居性不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4 因地制宜的原則
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歷史、自然等背景,為有效提升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必須因地制宜,使建筑設計方案符合當地自然、地理與人文條件,完全融入當地環境,以激發建筑設計方案的整體活力與生命力[3]。
3 建筑設計中的新技術應用
3.1 結構新技術應用
結構設計是建筑設計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結構設計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建筑設計整體質量的高低,因此要積極引進結構新技術,強化建筑設計的系統性與協調性。傳統建筑結構設計中,結構樣式相對單一,更多體現為磚石結構,與現代化建筑工程發展趨勢不相吻合。通過采用結構新技術,可充分提升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耐久性與美觀性。鏤空結構便是結構新技術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顯著的視覺延伸、光線調整和肌理紋飾等效果,同時可實現建筑結構內部空間的協調布局,細化不同的功能分區,充分確保內部空間的實用性[4]。
3.2 生態技術應用
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持續深入人心,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理念及行為模式。充分運用生態技術是現代化建筑設計的題中之義,可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降低建筑工程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對外界環境的負面影響,既具有理想的生態環境效益,也體現出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建筑墻體隔熱與保溫方面,生態技術可有效促進室內外空氣流通,充分利用外界環境對室內溫濕度進行調整優化。在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則可基于植被綠化,構建水再生循環利用系統,降低水資源消耗[5]。
3.3 智能技術應用
通過運用智能技術,可構建完善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實現智能監控全覆蓋,實時化、動態化獲取視頻監控內容,將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充分加工分析、存儲處理,并對視頻監控異常情況自動發出警報信息,加快智能小區建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程度將不斷深化,推動建筑設計朝著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6]。
4 建筑設計中的新材料應用
4.1 在保溫材料方面
真空絕熱板是應用優勢極為顯著的保溫材料之一,其占用空間較少,具有理想的隔熱保溫效果。真空絕熱板的內部局部空間處于真空狀態,通過多空纖維及塑料泡沫等特殊材料的應用,使其保溫性能遠遠超過傳統礦物棉,是傳統保溫材料的重要替代品,其構造樣式如圖1所示。此外,玻璃材料保溫同樣具有顯著優勢,包括吸熱玻璃、調光玻璃、低輻射玻璃等在內的多類型玻璃產品均呈現出較快的應用發展趨勢。
4.2 通風材料的應用
隨著建筑設計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新型窗框作為新通風材料得以應用和推廣。新型窗框采用了空氣過濾技術,設置了特定的空氣過濾區域空間,可將外界空氣進行充分過濾后再向室內輸送,使室內空氣保持清新。同時,新型窗框提高了室內外氣體交換的穩定性,使室內通風條件處于恒定狀態,避免空氣交換頻率高低起伏波動而造成的不舒適感。此外,新型窗框的隔音降噪性能突出,可阻斷室外噪音向室內傳播的途徑。對于溫差、空氣濕度等造成的冷凝水,同樣可予以及時排出[7]。
4.3 新型鋼筋混凝土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城市“拆舊建新”不斷推進,對鋼筋混凝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建筑垃圾的清運與處理難度日益提高,成為制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阻礙。新型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及應用,則可有效解決上述缺陷與弊端。新型鋼筋混凝土強度和剛度優勢突出,可充分確保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滿足建筑高層化的發展需求。
5 結語
總之,為強化建筑設計實際效果,必須不斷強化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深度。建筑設計人員應該從設計工作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新技術與新材料的應用規律,多措并舉,切實優化提升建筑設計的整體性與實效性[8]。
參考文獻:
[1] 劉龍平.關于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分析[J].居舍,2019(14):27.
[2] 王萍萍.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9(04):16.
[3] 彭江.淺談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08):90~91.
[4] 李慶軍.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12):85~86.
[5] 臧禮華.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建材科技,2019,28(02):123~124.
[6] 張崴,楊運宇.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合運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08):23~24.
[7] 王博.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探討[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04):114.
[8] 汪淙.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