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剛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筑規(guī)模的增加,大型混凝土工程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進行混凝土試驗檢驗工作,進而使混凝土質量達到標準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混凝土原材料的選取和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的注意事項,并提出了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試驗檢測;質量控制
1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質量對建筑工程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進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配試驗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研究中以貴州威寧小米水庫大壩工程中的混凝土試驗監(jiān)測為例。
2 混凝土原材料的選取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及外加劑等。在貴州威寧小米水庫大壩工程中的混凝土試驗中,所選用的水泥是貴州六盤水豪龍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水泥質量滿足《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2007)標準要求。骨料又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選用的粗骨料是來自建料場的人工碎石。粗骨料應滿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DL/T 5144—2015)標準中對粗骨料的技術要求。細骨料選取的是自建料場生產的機制砂,經檢驗滿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DL/T 5144—2015)標準的要求。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和抗凍性,在混凝土攪拌中需要添加外加劑,外加劑的使用可以降低水化熱,延緩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在使用外加劑的過程中,要保證外加劑的質量滿足《混凝土外加劑技術規(guī)程》(DL/T 5100—2014)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要保持凝結時間和澆筑模式的一致性。
3 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3.1 配合比優(yōu)選
在進行混凝土試配時要也嚴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 55—2011)的要求進行操作,在配比操作中要適當?shù)靥砑拥V粉,進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強度。在滿足試配要求的條件下,還需要充分考慮澆筑的特點,進而滿足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變形性要求,在進行室內試驗之后,還需要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生產性試驗,選擇最優(yōu)的配合比。只有在滿足試驗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夠投入使用,通過現(xiàn)場試驗能夠檢測出混凝土對施工設備的使用性和拌和物的分離性。
3.2混凝土試配
在混凝土試配工作中,需要根據(jù)設計配合比進行多次試配工作,在試配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等各種因素,使其達到設計要求,確定合適的配合比。此外,在試配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季節(jié)因素,尤其是要滿足冬季施工的要求,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同時,對于影響混凝土測試的指標要隨時進行檢測。在進行混凝土質量驗收時,需要派專門的質檢人員負責,確保試配的質量。
4 混凝土質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在時間的不斷推移之下,建筑工程施工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在施工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麻面、蜂窩、孔洞等一系列的問題,該問題的存在,不但會給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帶來消極影響,而且會危害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加大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質量通病成因的分析,隨之顯得尤為重要。根據(jù)相關的研究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導致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現(xiàn)通病的原因,主要可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4.1 眾所周知,施工設計方案是建筑工程施工開展的重要前提,但從實際角度看,大部分施工單位在方案設計的過程中,所參考的地質報告、鉆探勘測報告等數(shù)據(jù)信息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差,這些誤差的存在不僅使得整個施工圖紙設計不夠合理,而且會使得施工中部分結構因承載能力較弱,而產生嚴重的裂縫。
4.2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都是由水泥、粗骨料、細骨料等成分組成,而混凝土配合比又不精確,在混合攪拌時,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又沒達到充足的狀態(tài),這樣就使得其攪拌不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其次,大部分施工人員都不會對這些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查,導致很多時候都沒有按操作標準澆筑混凝土,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導致混凝土離析,要不就是把一些過期的材料也應用在了其中,導致混凝土結構部分出現(xiàn)酥松、砂漿少、石子之間產生空隙,從而引起水泥漿嚴重流失,造成蜂窩。
4.3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合理,例如:水量是水泥總量的一半,而混凝土結構內部存在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鋼筋嚴密處或預留孔洞或埋件處的混凝土,不能流暢的澆筑,從而造成孔洞。要不就是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并且未按順序振搗,形成孔洞,還有就是施工工序混亂,未按標準要個操作,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而此時混凝土內又有雜物滲入,很容易被卡住,以此造成孔洞。
5 混凝土質量控制技術
5.1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首先要保證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所有水泥在進場之前都必須攜帶進場試驗報告,要對水泥的質量進行嚴格的驗收檢查。對于存在質量問題或者是出廠時間較長的水泥,還需要進行復查,必須要保證水泥的質量達到施工的要求。同時,在水泥運輸過程中,需要對水泥進行妥善保管和貯存,將不同種類的水泥進行分開貯存,不得混合堆放,貯存中不能混入雜物。對砂、石骨料等也要進行取樣檢驗,檢驗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所有進場的鋼筋必須要有進場合格證,并且對于同一批次和型號的鋼筋還需要進行取樣調查。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時,必須要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
5.2 混凝土的泵送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利用泵送技術來進行混凝土的施工。在泵送開始階段,泵處于低速運轉,當大部分工作都進入正常運行之后,再提升泵的轉速。泵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需要保證混凝土的及時供應和連續(xù)性,一旦泵送發(fā)生中斷將可能引發(fā)輸送管的堵塞。同時,在泵送混凝土的過程中,還需要保證受料斗內填滿混凝土,避免吸入空氣,保證水箱內裝滿洗滌水,并及時進行更換和補充。在泵送結束之后,需對輸送管內混凝土的量進行估算。
5.3 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需將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的物體用隔離劑進行隔離。要保持混凝土的平整性,盡量避免高低不平、左右錯縫的現(xiàn)象。此外,混凝土的建筑施工必須要連續(xù)進行,盡可能一次完成,如果必須間歇,則需要在上層混凝土完成初凝之后,再開始下一層混凝土的澆筑,并且要加強對混凝土的振搗。
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工作。由上述可見,混凝土原材配比不合理同樣是導致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質量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在極大的程度上避免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相關人員需要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工作。比如;施工單位需要在建筑工程開展前,對建筑工程方案進行充分的研究,并在研究完成之后,根據(jù)研究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數(shù)值,進而為后面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數(shù)據(jù)。其次,當混凝土下料高度大于2m時,就應采取串簡或溜槽措施來防止漏振,其次,模板之間要嚴格密封,減少空隙,防止漏漿等,另外,還要定期檢查混凝土攪拌力度,確保攪拌均勻,以及按照正確順序攪拌。
6 結語
混凝土作為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混凝土的質量是否符合規(guī)范標準對工程質量的影響非常大。提升混凝土的質量,首先要加強對混凝土的試驗檢測,確保混凝土的各項性能都滿足標準要求,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
參考文獻:
[1]謝小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檢測試驗及其質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16(8):191-192.
[2]林琴.淺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檢測試驗及其質量控制措施[J].科技與創(chuàng)新, 2014(19):67-68.
作者身份證號:330203199312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