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在城市建設項目中,建筑面積逐漸擴大,綠地面積越來越少,這直接影響到城市的蓄水功能,從而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據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實際情況,為防止城市建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內澇、長期降雨和洪澇災害的發生,提出了海綿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調解城市氣候變化引起的降雨災害,有效地預防城市內澇和長期降雨,對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海綿城市理論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對促進我國城市化發展,調解城市氣候變化和城市雨害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海綿城市的概述和原則入手,分析了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城市園林設計;應用
1 前言
降水是水循環的重要過程之一。形成的雨雪水是萬物的生命之源。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導致部分城市水資源日益短缺,導致嚴重缺水。多數城市遭受洪澇災害,經常遭遇“逢雨必澇”的尷尬。除客觀自然因素外,大量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已形成雨水蓄存面。因此,在新的城市建設和市政園林工程中,有必要采用“海綿城市”的先進理念和生態水文學的研究成果來減少和緩解城市內澇。
2 “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設中使用各種生態水文學和雨水系統低影響開發工程技術,與傳統的城市建設工程設計不同,也稱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市政和園林工程盡可能地保持雨水,在降雨中具有出色的“柔韌性”,有效調節水循環,適應環境變化,并應對暴風雨災害。大多數傳統的城市建設計劃和設計都采用改變自然,征服自然的概念。城市道路和公園道路均用水泥或瀝青硬化,雨水也不會滲入。硬化的地面形成雨水收集表面,可以快速收集雨水。另外,各種排水設施使用多個管溝。這很容易阻塞排水并形成積水。
3 海綿城市理論下的城市園林設計原則
3.1 整體性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的整體性是指將城市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在海綿城市理論下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必須保證景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將原有的環境特征充分融入到城市景觀設計中,既要保證其強大的吸水和蓄水能力,又要保證景觀的完整性。
3.2 因地制宜的景觀設計原則
不同的地區、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也不同。因此,在開展海綿城市概念城市景觀設計時,必須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相對較晚,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應用,這導致我國許多設計師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依賴國外的一些成功案例,而他們對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大大降低了城市景觀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生態優先的原則
在海綿城市理論指導下的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把景觀設計的生態性放在首位。在設計中,要調查當地的環境條件,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采取相應的設計方法,保證城市景觀設計的生態性,使景觀與生態環境得到充分的融合,實現城市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4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結合與運用
4.1 雨水花園規劃內容
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于城市景觀設計的過程涉及規劃城市雨水花園。 雨花園是指在城市的淺洼地,包括其他城市基礎設施和植被中種植灌木,花卉,草原和其他植物。 雨水花園的規劃設計在滲入雨水的土壤和植被中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從而完全滲入了城市雨水,從而減少了雨水的徑流。 關于雨水花園規劃的內容,城市生態花園設計與城市雨水管理系統的有效結合,不僅有效解決了城市雨水滲入的問題,而且改善了水資源的利用, 使城市更加美麗,并發揮特定的審美作用。
4.2 自然排水系統規劃內容
應用海綿城市理論建設生態花園需要合理規劃自然排水系統。 自然排水系統的設計原理基本上是基于原始的城市排水系統,該系統通過水管將雨水排放到城市外部的河流。 但是,在排水過程中,城市雨水可以用作地下水,為城市植被和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天然排水系統的設計和規劃主要包括城市植被和坑洼,特定于城市的人造土壤以及用于城市排水系統的排水管。
4.3 園林建筑物的構建和設計
在城市景觀建設中,園林設計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為了保證城市景觀的整體吸水和蓄水性能,在進行景觀建筑的建設和設計時,還必須嚴格遵循海綿城市理論,建筑本身必須具有較強的海綿特征。在進行景觀設計之前,設計人員應對周圍自然環境和地形進行深入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建筑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然后建設雨水收集系統。通過雨水收集系統的建設,將落在建筑物上的雨水引入水庫,實現雨水的收集利用。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植被灌溉,可有效防止水資源浪費。
4.4 可滲透路面設計規劃
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和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中,透水路面的設計主要包括將各種不能滲透城市雨水的道路改造成透水路面,從而形成地表雨水徑流的各種技術。 全面運用戰略手段。 滲透性路面設計的主要形式是增加滲透性并減少徑流。 在某種程度上,在城市雨水管理中實施滲透性路面措施實際上可以減少雨水問題。 同時,減少使用其他雨水管理技術和應用,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雨水問題,提高城市雨水管理效率。 當前,除了可滲透的混合混凝土外,水泥磚還被廣泛用于可滲透的路面。
4.5 科學合理地設置城市景觀, 減少開發所帶來的影響
4.5.1 在城市景觀建設過程中,應將綠色基礎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有效結合。為了更好地管理雨洪資源,在采用源頭分散控制方法的同時,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必須完善生態調蓄設施和方法,合理開發利用雨洪資源。在城市景觀規劃區,需要以水量的流量系數和徑流系數為規劃標準,優化各種設施及相關技術的利用,提高利用率。例如,水上花園和生態濕地。為保證城市景觀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城市設置碎石溝、碎石透水帶、水庫、植草溝、透水通道、混凝土透水路面等海綿設施時,應因地制宜地設置透水路面。同時,為了有效地降低雨水管網的壓力,必須在減少徑流的基礎上實現蓄水、防洪的目標,建立分布式雨水管網。可見,在城市景觀建設過程中,綠色基礎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有效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城市景觀多樣性的特點。
4.5.2 在建立城市景觀時,園林植物需要在綠色基礎設施下進行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植被和土壤是雨水適應性強的重要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城市土壤的具體情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在掌握城市土壤的具體情況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和優化,減少城市土壤中的徑流,補充地下水。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合理補給城市地下水,又能通過過濾吸收有效解決徑流污染,提高城市地下水的凈化程度。
5 結語
目前,“海綿城市”理論已經提出,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這一理論在我國的應用時間并不長,在海城的城市景觀設計理論和實施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景觀設計的控制,建立完善的設計標準,為今后的城市景觀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可以有效地提高園林整體的吸水和蓄水能力,防止水資源的浪費,有效地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因此,該理論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建新, 楊雅晴.城市園林設計中海綿城市理論的運用分析[J].現代園藝, 2019 (02) :165-166.
[2]陳蒙.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科技, 2018 (24) :126-128.
[3]楊德良.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建材, 2017 (10)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