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審時
摘 要: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食品安全不僅促進著社會的發展,同時也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建設。科技的進步,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也不斷更新,現有的檢測技術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本文將針對食品安全監測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檢測;歷程;改進
現階段,食品安全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安全的食品不僅能確保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關系著人們的健康生活,帶動著經濟的發展。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多食品安全問題事件,說明我國食品檢測體系還有很多漏洞和不足。為此,需要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體系,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上也需要更新和優化,以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雖然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但是還有很多突發食品安全事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
1 食品檢測對食品安全的核心作用
食品檢測環節是食品流入到市場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的食物品種不斷增多,要想確保食品安全,確保人們的健康,就要開展食品檢測工作。現階段,我國的很多食品檢測結構已經有了一套食品檢測流程,但是在檢測體系和技術上需要提升,先進的技術沒有得到大力的應用和推廣。為此,還需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監督和管理上加大力度,讓食品安全有所保障,促進經濟的發展[1]。
2 食品安全檢測中出現的問題
2.1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不夠先進
目前,還有很多食品的檢測技術和檢測方法尚未開發和研制。例如,蛋類、魚類以及牛奶等食品中致敏蛋白的檢測技術就開發的較少。與此同時,很多的企業在食品加工和生產中,會用到雙氧水或者膨松劑等,這些非食品添加劑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嚴重傷害,甚至會造成中毒,對于這些物質的檢測,沒有統一的技術和標準,這些物質的檢測很多是定性檢測,但是定性檢測缺乏準確性,無法檢測出添加量。很多的食品添加劑沒有相關的檢測技術,僅規定了使用限量以及范圍,相關部門沒有監督依據,很多的不法生產廠家就利用此漏洞,做出了違法行為,為食品埋下了安全隱患。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技術還需要提升,尤其是在靈敏度以及特異性上。另外,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環境的保護也備受關注,國外研發了可以檢測污染物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尤其是對于獸藥殘留的檢測等,采用了先進的技術和儀器。很多國家在檢測技術上投入了較多的資金,我國在這些方面還比較欠缺[2]。
2.2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不統一,很多違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機,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一般情況下,很多商家都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在生產中存在僥幸心理,忽視了食品安全。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食品安全監督上也出現了問題,監管的力度不足,法律法規尚未起到約束作用,很多檢測機構都只是檢查假冒偽劣商品,沒有對于食品的成分采取有效檢查。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之后,僅僅是稽查銷售環節。
2.3 食品安全檢測標準體系不夠健全
現階段,我國食品檢測行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由于我國制定標準的部門過多,各個部門之間沒有有效溝通,往往都是各自運行,造成相關標準條款太多,其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都出現了重復,甚至矛盾等問題,沒有統一性,在實施和執法過程中無法落實;另外,標準的技術內容也存在很大差異,尤其是我國制定的標準和國外國家相比要求較低,其中定量和定性指標很少,檢測的可操作性差,與此同時,在計量單位上也缺乏規范,檢測方法存在不配套等情況[3]。
3 改進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辦法
3.1 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現階段,相關食品部門著手修訂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細則,詳細闡述食品衛生標準、農產品安全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和相關領域標準的整理歸納工作,建立了相對健全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有效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可以防止盲目的食品檢測工作,提升檢測的可靠度,進一步落實食品檢測部門在技術上的規劃與責任。
3.2 消費者要具備安全觀念
為了切實減少食品安全隱患,要不斷提高對企業生產結構的監管程度,并且消費者也要具備食品安全觀念,明白食品安全對自身的關鍵作用。①利用媒體平臺揭露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的食品問題,把這類食品公之于世。②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宣傳途徑,定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重視食品安全問題。③消費者要提升自己的消費識別能力,在進行食品選購時,要仔細查看食品的到期時間和食品成分,防止出現因食品損害消費者人身健康的情況。
3.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
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因素在于沒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監測法律法規。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政府相應部門要進一步探析食品安全市場情況,依照國家食品檢測監管條例科學有效的制定出具體的法律法規,以更好地為食品安全檢測與安全監管服務,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提升消費者的健康系數。當前,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頒布了食品安全檢測法規,也建立了專門的檢測部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但在較為詳細的管控中還是出現了某些問題,政府部門要更深層次的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健全的食品抽樣體系。
4 食品安全檢測的發展趨勢
4.1 吸納先進檢測設施
在網絡發展的當今時代,食品安全檢測和管控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較為普遍,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檢測成功率,縮短了檢測時長,更有效的節約了檢測投資。所以,相關部門要加大檢測資金投入量,及時更換老舊檢測設施,提升檢測設施的工作效率和運作速度。與此同時,當食品企業出現食品生產與加工問題時,企業相關部門要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檢測,保障檢測效率。
4.2 向高效性、便攜性轉變
食品安全有關法律法規中設定了嚴謹的標準,食品安全檢測的核心內容有:①食品添加劑的具體應用范疇和類別。②食品產品中含有的重金屬、藥物殘留、獸藥殘余、致病微生物和污染物質。③特殊人群和嬰幼兒主要輔食食品中營養元素。④食品安全和衛生質量指標。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逐漸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要督促相關且提升食品檢測專業技術,讓其更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
5 結語
食品安全的核心在于食品安全檢測專業技術,這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健康有著重大影響。筆者分析歸納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中的問題,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法律法規和檢測體系等5個內容,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措施,為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的綜合效率和質量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森,王雪靜.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導刊,2017(6X):41.
[2]余雙炳.預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影響[J].現代食品,2018(8):74-76.
[3]萬敏.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J].食品界,201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