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永通
摘要:肺癌是一種發生在支氣管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具有較強轉移、侵襲等特點,手術是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手術切除肺葉病變,達到緩解癥狀,提升患者生命質量的目的。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手術方式也不斷更新,微創手術出現且其優點不斷凸顯。基于此,本文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展開綜述。
關鍵詞:肺癌;微創治療;介入治療
【中圖分類號】R7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280-02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死亡率,臨床通過手術切除肺葉病灶達到治療目的[1-2]。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肺癌治療方式不斷更新,作為其中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微創手術的應用不斷普及。筆者對近幾年文獻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明確肺癌微創治療進展。
1肺癌治療
肺癌治療需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并運用多學科進行綜合性治療,由于肺癌分期不同,其所采用的治療方式也不相同[3-4],其中,早期肺癌屬于肺局部病變,中晚期已發展為全身性惡性腫瘤,因此,早期肺癌在進行靶向治療的同時也需進行全身性治療,而全身性治療過程中需針對性進行局部治療。
2肺癌介入治療分析
介入治療是支氣管肺癌常見治療方式之一,主要是通過向支氣管注入相關藥物進行化療[5-6]。該類型肺癌跟患者支氣管病灶關系密切,結合患者肺癌原因、分期等,采用化療、放療、靶向、手術等相結合治療方式,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將介入技術應用于肺癌治療中,使用相應方式將藥物直接傳達到腫瘤部位,有助于維持藥物濃度,提升靶向治療效果,且在治療過程中,有效避免對病灶部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害。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介入治療對患者的皮膚、肌肉組織等傷害更小,有效提升患者恢復速度。但與傳統治療相比,介入治療的費用較高,不具有普及性。因此,該治療方式具有較大局限性。
3肺癌微創治療
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微創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逐漸凸顯,且經微創手術治療后,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明顯提升,因此,該手術在臨床應用逐漸廣泛。傳統肺癌治療一般采用影像引導進行,但由于影像檢查結果并未反應腫瘤具體情況,且由于心臟搏動等影響,增加手術過程中監測的難度,增加手術治療風險。因此,魏合成[7]等人將常規開胸手術與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傳統治療與胸腔鏡結合治療肺癌,能降低手術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且能充分切除肺部病灶,治療效果顯著。
3.1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
降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二次傷害以促進患者康復是微創手術的優勢,肺癌微創手術采用胸腔鏡方式對肺葉進行切除,能有效減輕術患者術后疼痛,提升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在眾多臨床成功案例的基礎上,劉新國[8]等人對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安全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是治療肺癌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其通過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有效避免開胸手術對患者神經造成的損傷,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利用胸腔鏡進行手術能擴大主刀醫生手術視野,避免客觀環境對手術造成的干擾。
隨著胸腔鏡技術不斷成熟,有效解決了淋巴結清掃中存在的難度,提升肺病灶部位淋巴結清除率,提升治療效果及預后效果。呂兵[9]等人對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開胸肺葉切除術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對淋巴的清掃徹底程度與傳統開胸手術效果一致,同時,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影響更小,有效確保其機體免疫能力,促進術后恢復。隨著胸腔鏡技術不斷發展,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出現且應用逐漸廣泛,該手術方式主要利用胸腔鏡對患者肺部進行觀察,避免對肺周圍組織的傷害,促使手術切除更加精準[10-11]。
3.2胸腔鏡下小切口開胸手術
胸腔鏡微創手術適用于肺癌分期較晚、肺占位較大患者,該方式不通過撐開肋骨等方式進行手術,相較于僅采用腹腔鏡行手術,該手術方式具有操作更簡單、手術視野更開闊、清晰等特點。胸腔鏡下小切口開胸手術將胸腔鏡技術與傳統開胸技術相結合,實現小切口開胸進行手術的目的,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感染,利于術后恢復。林樹潮[12]等人通過回顧性分析,將180例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胸手術,研究組采用胸腔鏡技術,研究結果顯示,胸腔鏡下小切口開胸手術對患者免疫力影響較小,患者術后不久即可下床,且手術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因此,胸腔鏡下小切口開胸手術是一種有效治療肺癌的微創手術方式[13]。
3.3胸腔鏡肺部楔形切除術
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胸腔鏡肺部楔形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對,該手術方式適用于高齡、低肺功能、肺葉切除術風險較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更加顯著。近年來,采用胸腔鏡行單孔肺癌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相較于傳統2孔、3孔腔鏡更有優勢。
3.4肺段切除
目前,肺段切除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手術方式適合早期、肺功能差、年齡大肺癌患者。由于肺屬于體循環具有相當豐富血供,因此進行多支肺段切除對患者肺部造成的影響也不會太顯著,該治療方式較楔形切除更精準、又能保留更多健康肺組織,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4總結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微創治療成為目前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給患者造成的創傷小等有限,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但臨床治療肺癌前需進行相應檢查以便明確患者個體情況,同時,采用肺癌診斷方式明確肺癌情況,將相關結果結合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以便提升治療方案的針對性,且在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實現微創治療的有效性,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寶興, 李印, 馬海波, 等. 術中發現胸膜轉移擴散的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手術治療效果[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7, 33(9):522-526.
[2]張寶石[1], 于長海[1], 俞建琦[1], 等. 非小細胞肺癌合并腦轉移62例外科手術治療分析[J]. 臨床軍醫雜志, 2015, 43(3):231-233.
[3] 孫澤輝, 孫澤林, 張彥, 等. 不同治療方式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年存活率及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 中國綜合臨床, 2017, 33(2):145-149.
[4]程曉偉, 朱龍飛, 李勇. 直接跨葉侵犯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T分期及手術方式的探討[J]. 國際呼吸雜志, 2016, 36(18):1384- 1389.
[5]胡守章, HUShou-zhang. 肺癌患者介入治療前后凝血、纖溶功能及血小板參數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7):58-60.
[6]楊劍, 盧偉, 蔣富強, 等.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合血管介入治療難治性晚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5, 21(3):27-29.
[7]魏合成, 張海霞.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6, 38(11):1688-1690.
[8]劉新國, 鄂勇. 全胸腔鏡下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療效對比觀察[J]. 實用癌癥雜志, 2015, 30(8):1163-1165.
[9]呂兵, 陶永忠, 吳旌, 等 胸腔鏡下與開胸肺葉切除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炎癥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6, 22(16):1816-1818.
[10]李志新, 胡學飛, 萬紫微, 等. 單中心全胸腔鏡下全肺切除術治療肺惡性病變的圍手術期安全性及中期預后分析[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9, 35(3):129-132.
[11]劉本剛,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胸外科 廊坊, 劉本剛,等. 全胸腔鏡輔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療效觀察[J]. 陜西醫學雜志, 2017, 46(2):178-179.
[12] 林樹潮, 黃暉, 文超劍. 胸腔鏡技術與傳統開胸手術對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行肺癌根治術的療效研究[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9, 37(4):122-123.
[13]周華. 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比較[J]. 2016, 29(5):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