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 Modern Art Oxford

1“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

2“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
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
2020年2月8日—3月15日
展覽地點: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
“我媽媽總說我在學習讀寫之前就開始學編織了。手對我來說是一個無法分離的工具。”
——約翰娜·烏蘇耶塔,2019
烏蘇耶塔通過對材料、尺度和手工工藝的處理,將人性從工業中抽離出來。“生活的工具”展覽促使我們去思考那些被忽視的人類行為,以及創造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假思索地去依賴的物品和技術所需要的努力。
在約翰娜·烏蘇耶塔看來,從她在藝術學校學習的早期開始,她一直希望把她的作品帶到現實世界中去。這是一種挑戰邊界的方式,也是一種測試方式——測試她的作品在不同環境中如何表現,以及世界對它的反應。
1974年,約翰娜·烏蘇耶塔出生于智利圣地亞哥,現工作并生活在紐約。縫紉和制作物品,是她日常創作實踐的一部分。藝術家的手工制作,類似于她所謂的“貿易”,特意將美術、工藝、應用藝術與制造工藝集結在一起探索商業化的生產方法。烏蘇耶塔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將正規美術教育與實用工藝技能教學相結合,其中包括與智利南部的馬普切人合作學習他們復雜的編織技術,并結合危地馬拉的天然染色工藝,同時她也學習了刺繡,還有來自她家族女性的縫紉和制模技藝。
合作既是一種藝術策略,也是支持烏蘇耶塔工作的政治承諾。因為她的行為,紡織品的使用和正在進行的出版項目往往涉及其他人的投入和專業知識。這是后獨裁統治下的智利,藝術家早期職業生涯所要面臨的情況。在這里,由于幾乎完全沒有國家藝術基金,藝術只能在像圣地亞哥的智利畫廊這樣的公共藝術空間進行創作和展覽,這些不穩定的流動空間由藝術家主導。

3“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

4“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
在過去的20年里,烏蘇耶塔的藝術實踐探索了藝術家所描述的“勞動對人類技術、歷史、社會的影響以及它與自然的聯系”。1999年,這位藝術家開始創作毛氈雕塑,精確地再現了硬件工具、工業機械和各種制造零件,例如鏈條與齒輪、水槽、管道和水龍頭。這些作品經常被安裝在工業場所,在那里,她創造的對象很有可能會出現;或者藝術家根據自己身體的大小將這些藝術作品以放大的比例呈現,例如在第一展廳展出的超大毛氈雕塑。
烏蘇耶塔通過創作具有移動和運動潛力的毛氈雕塑來“賦予物體生命”。運動連接了她作品許多看似不同的方面——從暗指操控的鏈條和齒輪、水流通過的毛氈水龍頭,到通過畫中的循環動作、穿著時被激活的衣服來追蹤自己身體的運動。這一潛在的主題訴說了她對建構和功能的濃厚興趣:烏蘇耶塔在創造出天然材料制作的替代品之前,會非常仔細地研究這個對象,了解它的機制。這讓人想起了人工制品和自然世界之間的對稱性。烏蘇耶塔相信人造物品和設計方案往往來源于自然現象,將生物創新轉移去改進日常工作或物體(如金屬鉸鏈模仿昆蟲翅膀的運動)。烏蘇耶塔有力地證明了這些仿生學的原理:受到自然啟發的方案為人類獲取了可持續的生活和生產。
在掛有壁畫的旁邊第二展廳中,收藏品是一組手工制作而成的簡單服裝,讓人聯想到工廠工人的制服。這些衣服的布料來自危地馬拉一家工廠的舊牛仔褲,烏蘇耶塔重申了她的承諾:在可能的情況下重新利用已有的材料。這些服裝是為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量身定做的,工作人員將在展覽的開幕之夜穿上它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將它們激活為“可穿戴的雕塑”。這樣的表演參與是烏蘇耶塔的藝術實踐一直以來的特點——不斷模糊物體之間的界限和行動。

5“約翰娜·烏蘇耶塔:生活的工具”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
在第三展廳,一件影像作品由小投影展示,作品拍攝于智利中部比奧比奧地區托梅市的一家歷史悠久的紡織廠,智利80%的羊毛紡織品都是由它生產的。烏蘇耶塔的無聲電影是用一種近乎過時的8毫米膠片技術——超8攝像機拍攝的,影像被投射到工廠編織的一塊織物上。在2008年之后,這家工廠逐漸破產,經營規模也隨之而減小。鏡頭在廣闊而似乎被遺棄的工業空間中穿行,顯示工廠仍在運作,并通過剪輯羊的鏡頭暗示產品的制作來源。
約翰娜·烏蘇耶塔說:“我不認為繪畫一定要掛在墻上。它是一個你可以在其周圍走動的物體,而不是一個平面。我認為它們是雕塑。我所有的東西都是空間裝置。”
占據最后一個展廳的是烏蘇耶塔正在進行的獨立抽象繪畫系列。作品的題目列出了烏蘇耶塔創作它們的月份、年份和所在城市,體現了藝術家花費在制作繪畫作品上的時間(它們的復雜設計所隱含的勞動力)。這一系列的作品始于2013年,這些大尺幅的紙,常常被涂上靛藍色、黃色或其他天然染料,并通過透明框架的支撐轉化成三維物體,固定在當地回收的木材底座上。這一抽象系列作品,無論是精密的還是手工的,都包含了變化和不精確的元素,同時從對稱的幾何圖形和自然界中的“黃金比例”中獲得靈感,既有圖解又有與人體的深刻聯系,它們指出了人體有機生長和更新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