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
摘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很多新奇的新聞事件傳播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不僅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而且還增長了人們的知識。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廣電編輯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不斷豐富個人的文化知識和提高個人的修養,創新思維和理念。本文就如何創新廣電編輯思維,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廣電編輯;思維創新;策略
自報紙媒體形成至今,先后歷經過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媒體形式的更替,同時也體現出媒體發展與科技進步之間的緊密關系。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從根本上改變以往被動、單一的傳播方式確有必要,但是廣電媒體必然面臨巨大壓力。
一、當前廣播電視編輯的基本要求
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媒體的創新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中應當創新節目方可吸引觀眾。為此,廣播電視行業應當順勢而發,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以期能夠有效擺脫以往被動的狀態。
首先,廣電節目的準確性與實效性。對于廣播電視臺編輯人員而言,他們在新聞采編過程中應當將節目內容做得更為生動、形象,牢牢抓住廣大聽眾的心理,把握聽眾的喜好,這樣才能做出受人喜歡的節目。實踐中,我們應當將視野放寬一些,切忌拘泥于以往的熱點話題,并且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范圍也進一步拓寬。
其次,采取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踐中應結合群眾的需求,根據受眾群體開設一些居家生活小妙招之類的廣播電視節目,或者為一些單身適婚青年們,開設一些情感類咨詢節目。同時,廣播電臺也應當開設一些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電視節目,為廣大受眾解決日常問題,使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能夠通過廣播電視媒體獲得幫助。比如,外出務工人員一般都會背井離鄉,在外闖蕩都是為了生計,難免會有生活的壓力以及個人獨處之時,心里感到寂寞時通常無處訴說。針對該種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廣播電視臺是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和途徑,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接聽他們的電話,為他們及時排解內心的抑郁和壓力,使他們得以緩解壓力。
最后,拓寬編輯人員制作節目的思維,做好素材提取工作。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而言,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輯人員制作節目時的思維、獲得的素材。試想,一名思想古板的編輯人員,如何能夠制作出優秀的廣電節目作品。反觀傳統的廣電節目內容,編輯人員表現出邏輯嚴謹、平鋪直敘節目內容的思維特點。在該種思維指導下,制作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平淡,缺乏新意,一般不會給廣大受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興趣。基于此,實踐中編輯人員應當破除常規思想,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新聞編輯的職業價值和內容,將傳統的循規蹈矩思維模式,及時轉變成非線性思維。在制作廣電節目時,應當在非線性思維語境下進行,對節目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解放廣電節目的單一畫面,采用發散性思維對廣電節目畫面進行重組,從而使廣大受眾能夠更加直觀地去感受廣電節目變化,對這一節目產生興趣,從而起到穩定節目受眾、提高節目收視率的目的。
二、廣電編輯節目制作創新點
在廣電節目拍攝以及剪輯過程中,所用到的寫作和其他相關技術手段很多,在廣播電視節目中編輯就是“大腦”,其決定著整個節目制作的質量。編輯之于廣播電視節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直接決定著節目的思想藝術及其結構,同時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傾注環節。實踐中可以看到,對于廣播電視編輯人員而言,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鏡頭角度,基于前期策劃成果,對于一些鏡頭進行拍攝,再排列這些鏡頭,即可形成敘事性以及趣味性加強的一些畫面。然而,若畫面需形成引申性內容,則需編輯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
從本質上來講,畫面剪輯實際上就是動態編織的過程,采用加減、拼接等方式來實現編輯之目的,以此來感染廣大受眾,調動他們的情緒。事實上,廣播電視節目更應當貼近群眾的生活,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內容,通過凸顯主題來有效打動人心。比如,在一檔名為《看見》的電視欄目重,某期的標題是《最美媽媽》。該節目所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眼見到一個孩子墜樓,然后出于內心的母愛毅然伸手接住了孩子,導致雙臂骨折。在本期節目策劃以及編輯時,如何對節目格局進行確定,如何選定合適的表達方式或者形式,是本期節目的重點。在節目拍攝過程中,攝制組根據需要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現場模擬的內容,比如現場模擬聲音等,可以讓廣大聽眾感同身受。不僅可以確保視覺觀感良好,而且可以從感性視角給廣大聽眾以刺激。總結起來,廣播電視節目是否足夠精彩,關鍵在于編輯人員的思維是否活躍,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節目的品質以及收聽率。
三、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面l臨著很多的問題與挑戰,尤其在互聯網技術背景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電視編輯應當立足實際,及時創新和改進思維模式。在新的環境和要求下,廣電編輯應當創作出更多更加符合大眾需求的優質節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