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松
摘要:新時期事業單位的改革工作逐漸深入,因此內部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進行調整和創新,充分發揮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力。本文圍繞工作機制、素質教育等方面探究新時期優化事業單位思政工作引導力的途徑,依托“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升全體員工的職業素質,明確事業單位改革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
關鍵詞: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引領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業單位在新時期應著重推進的任務,既需要與時俱進還應腳踏實地,踐行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因此,事業單位有必要結合時代要求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找尋新思路,提升全體員工的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思想覺悟,發揮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引導價值,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一、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機制
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是提升事業單位工作效率的保障,能為企業思政工作提供方案、策略和引導。思政工作機制主要包含績效獎勵、信息反饋等內容,新時期事業單位可以結合這些內容進行創新和調整。其中,科學績效獎勵機制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為其提供待遇和工資保障,同時進發大家的工作活力,挖掘其潛能;在創新反饋機制時,建議思政工作部門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網絡交流平臺,使員工結合單位實際工作情況和業務內容發表個人意見,完成線上的思想交流,針對單位的業務管理部分提出建議,進而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單位業務處理效率。因此,科學的反饋機制能在領導和員工問構建互動橋梁,對于彰顯思政工作的價值意義重大。此外,事業單位還可以針對崗位調動問題完善和創新管理機制,例如當領導處理員工的病退手續時,圍繞“以人為本”的原則展開思政工作,通過上門訪問、面對面溝通等形式加快工作進程,在單位營造人文關懷氣氛,提升員工的凝聚力,促進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員工綜合素質
1.優化思政工作人才隊伍
思政部門若想為事業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幫助,需要優化其工作質量,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發揮思政工作的引導作用。建議統一組織思政部門員工參加系統培訓活動,邀請專家針對思政內容進行科學指導。并通過線上教育和考核平臺提升思政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例如,某事業單位構建了線上思政業務教育平臺,圍繞“交流服務、學習教育、線上活動、監督考核”等模塊,考察員工思政工作學習和專業能力,進而實現思政教育的智能化、可視化、人文化。思政部門領導者應圍繞專業能力、思想道德水平、業務培訓表現、受教育水平、綜合素質、年齡層次等因素對部門員工進行科學的結構劃分,進而打造新時期能力優秀、層次科學的思政工作隊伍。
2.優化招聘和教育工作
建議思政部門管理人員積極吸收優秀人才,結合崗位需要和新時期人才發展方向制定招聘計劃、設計招聘標準、拓展招聘渠道。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線上學習軟件等方式帶領員工觀看思政工作教學視頻,制定季度、月度學習計劃,建設“移動圖書箱”,定期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更新和替換,進而滿足員工的學習需要,使大家明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進而在日后的工作將理論聯系實際,在具體工作中規范和監督不良行為,并完成自我約束,為其今后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奠定基礎。此外,針對單位不同員工群體建議設置針對性思想培訓活動,如技術人員專業培訓、中層干部培訓、骨干員工培訓等,通過理論和實踐學習,幫助大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從而契合單位思政工作需要。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貫穿政治思維
事業單位中政治和業務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開展思政政治工作時,需要堅定原則性和政治性,結合新時期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契合事業單位發展轉型的總要求,發揮思政工作引導作用。同時,思政工作應圍繞“覆蓋到位、一以貫之”的原則,側重預防工作,對職工干部圍繞“先進典型、職業操守、警示廉潔”等主題開展交流和教育活動,使思政工作和黨組織、領導中心組、部門科室的學習生活相結合,奠定思政引導基礎。此外,應結合新時期事業單位發展情況和員工的思想動態,針對性解決其遇到的瓶頸和困難,真正做到思想熏陶、取信于民。
四、優化思政成效評價體系
傳統思政工作成效存在難以精細化和量化的情況,具有內化、潛在特點,抑制員工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新時期通過構建思政成效評價體系,賦予思政工作震撼性和說服力,應用比例法、歸納法對工作進行量化處理,并將工作成效分為三大類別:思想政治引導、作風保障、業務促進。引進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技術開展作風建設、業務發展、黨建工作,進而彰顯單位思政工作的成效。例如,某單位引進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企業思政成效評價體系,通過考核監督、工作留痕、實時分析等手段,開展群眾滿意度在線調查、第三方評價、自我評價等活動,為企業思政工作提供思路,幫助其正確發揮引導作用,提升工作的精準度和周延性。
五、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期事業單位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需要完善、堅持、創新工作模式,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和單位實際情況,圍繞“以人為本”的原則,創設穩定、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創新單位內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與方法,提升思政工作效率,發揮單位思政工作引導力,促進事業單位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