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宏亮
摘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文化事業日漸繁榮,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融入,我國部分文化形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粵劇作為我國傳統戲曲文化之一,其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粵劇通過藝術創新等方式積累了大批粉絲,為粵劇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與受眾基礎。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年輕一代更偏向于西方文化藝術形式,使得粵劇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較多的問題。對此,本文將對粵劇的生存狀況及傳承、發展進行分析,為粵劇的長遠發展提出相關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粵劇;生存狀況;傳承;發展
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根”與“魂”,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粵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又稱為廣東大戲或大戲,在明朝之后,開始在廣東以及廣西地區出現,其糅合了戲臺服飾以及唱作念打等多種元素,又被稱為南國紅豆。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粵劇的生存與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對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粵劇藝術的發揚光大進行分析,旨在通過探究粵劇生存現狀以及傳承問題的方式,找尋粵劇發展的優化措施,實現粵劇的持續性發展。
一、粵劇的生存現狀
粵劇作為嶺南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較強的民間性、地域性、歷史性以及藝術性等特征。在長遠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融匯、創新、實踐以及演化,使其具有堅實的歷史沉淀以及文化基礎,同時也讓其占據了相對穩定的文化市場優勢,特別是在一批海內外熱心人士與粵劇“發燒友”的支持下,粵劇相較于其他劇更具有競爭優勢。整體而言,粵劇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留存下來,主要依賴于粵劇人員的苦心經營以及敢于革新的精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我國傳統文化面臨西方外來文化的蹤跡,現今娛樂發展呈現著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現今的文化風格之中粵劇處于劣勢的狀態,使得粵劇的長遠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社會各方對傳統文化藝術重視程度的加強,給粵劇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機遇[1]。
二、粵劇傳承所面臨的問題
1、形式與內容時代貼合偏低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社會文化呈現著百花爭鳴的態勢,伴隨著新型媒體形式的進入,現階段人們對快節奏多樣化的文化藝術接受度較高,而節奏相對偏慢的傳統文化藝術與年輕一代的精神文化追求符合度偏低,使得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受到了阻礙。當前粵劇已成為老年人的“專利”,粵劇舞臺漸漸被冷落,整體而言,粵劇的發展沉陷著下滑的趨勢。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粵劇內容老套,現今粵劇存在劇目以及演繹方式老套的問題,雖然近年來粵劇進行了創新,但是其所附有的時代感并不能貼合都市人們的劇目需求,使其與現今年輕一代的實際需求具有較大的差別,不利于吸引新一代的注意力;二是演員功力不足,部分演員存在觀念老化等方面的問題,對于粵劇市場營銷的方式存在固化弊端,對粵劇市場的拓寬,觀眾的積累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2]。
2、粵劇人才與觀眾面臨斷層
粵劇人才與觀眾面臨斷層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后繼人才較少,在粵劇市場的影響下,粵劇的后繼人才逐漸減少,使得粵劇的發展出現演員青黃不接等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老一輩藝人逐漸退出舞臺,新鮮血液并未即使注入,使得部分優秀角色以及傳統功架逐漸失傳;二是培養途徑較少,目前而言,設有粵劇課程的院校相對較少,使得人才獲取粵劇演繹知識與技能的途徑偏少,使得市場上的粵劇人才逐漸減少;三是演出機會較少,在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下,現今粵劇人才的演繹機會逐漸較少,一方面難以積累觀眾,一方面粵劇演繹人員的收益收到影響。
3、粵劇市場存在著萎縮問題
粵劇市場面臨所謂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營銷手段落后,現今粵劇市場營銷的相關工作人員受到傳統營銷理念的影響,并未采取更加現代化的宣傳與營銷方式,使得年輕一代并未及時獲取到粵劇的相關信息,對粵劇市場的拓寬產生不良影響;二是觀眾覆蓋面,現階段粵劇的鐵桿粉絲局限在老年人群,目前粵劇的市場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定,更多集中在廣州的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江南大戲院等,而其他地區接觸到粵劇演出的機會偏少,相關工作人員的獲利也極少,不利于粵劇演員工作熱情的提升。
4、粵劇的發展經費較為缺乏
粵劇的發展經費較為缺乏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策支持較少,在粵劇院團的不斷改革,現今的粵劇被當做一個具有商品屬性的藝術品投入市場,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粵劇難以獲取生存發展之路,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在于配套的政策有待完善,由于政府部門職能存在協調不足的問題,對于粵劇劇團的扶持更多按照純企業的標準進行處理,雖然給予了粵劇院團一定的發展緩沖期,但是,對于本不占優勢的粵劇院團而言依舊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二是資金獲取途徑較少,粵劇院團的資金主要來自觀眾消費以及政策扶持,本身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由于粵劇院團在文化市場上占據的份額十分有限,觀眾人群更多局限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資金來源偏少,使其對粵劇的支出相對較少, 再加上粵劇院團的支出范圍偏廣,主要涉及人頭經費、創作經費、管理經費、人才培養經費等各方面,使得粵劇院團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為其長遠發展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三、粵劇發展的優化措施
1、強化粵劇承載形式與內容的創新
針對于粵劇承載形式與內容的創新,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潮流元素的融入,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文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目前,年輕一代對潮流元素的追求熱情極高,對此,在粵劇形式與內容創新的過程中,應當切實融入潮流元素以獲取更多年輕觀眾,例如,由網游改編而成的粵劇《決戰天策府》。這個劇目融入了現代的潮流元素,更豐富了網游中人物的性格,極大地吸引眼球。無論是劇情、服裝、道具等都非常合現代人的口味,特別追捧的是大學生們。這部劇目上演后,不少青年們喜歡上了粵劇,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二是豐富表演形式,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路徑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此,粵劇應與時俱進豐富表演形式,使觀眾更快,更容易代入劇里,感受其中。可以借鑒其它劇種的表演形式,揚長避短,再進行創新,使之表演更自然得當,還有可按劇情需要加入舞蹈,群演的反應等。讓表演形式不僅沒有脫離傳統,同時還與時代銜接,使之更光彩奪目,令人意猶未盡。具體實例如下:針對于粵劇承載形式的創新,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粵劇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工藝品之中,并將之用于點綴人們的日常生活,拉近粵劇與人們日常生活間的距離,以此提高人們對粵劇的興趣;針對于新編粵劇劇目內容的創新,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多點貼合當前人們的生活現實進行劇本的撰寫,使其貼合當前人們的精神文化訴求,實現人們對粵劇認可度的提升;針對于粵劇推廣傳播形式的創新,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線下的方式,搭建粵劇溝通平臺,一方面能夠讓更多粵劇愛好者拓寬信息獲取途徑,一方面能夠為粵劇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形式[3]。
2、加強粵劇編劇與演繹人才的培養
人才作為粵劇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于人才的培養,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編劇人才的培養,通過構建完善的培養體系,強化對編劇人才劇本編寫能力的培養,引導編輯人才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基點進行劇本的創作,一方面促進劇本完整度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受眾認可度的提升;二是演繹人才的培養,演繹人才作為粵劇藝術的核心,在對演繹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重視基本功培養、舉辦演繹大賽以及增加演繹機會的方式,強化演繹人才各方面的粵劇表演能力。
3、拓展粵劇院團建設發展融資渠道
針對于融資渠道的拓展,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投入的增加,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強化對粵劇藝術的重視,通過適當增加投入的方式,實現粵劇院團發展資金的增加;二是市場的拓寬,粵劇院團可以通過優化受眾的方式,將粵劇帶入到院校、社區以及城市等,以此獲取更多的收益,為人才的培養以及演繹內容的優化提供重要保障;三是企業支持,粵劇院團可以與相關企業進行溝通與合作,一方面可以實現演繹機會的增加,一方面可以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整體而言,粵劇院團融資渠道的拓寬主要表現在市場搶占、政策支持以及企業支持等方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粵劇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劇烈變化的背景下,其生存與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在人們文化需求與審美的變化,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會流行元素的追求熱情日漸提高,粵劇等傳統文化形式趨向于慢節奏,以人們的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粵劇所占市場份額逐漸下降,對其長遠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在我國大力倡導文化產業建設的背景下,粵劇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對此,粵劇應當以傳統演繹技術為基點,通過調整演繹內容、豐富表現形式等方式,促進粵劇與當前文化需求貼合度的提高,為粵劇藝術的發揚光大提高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畢海榮.粵劇的生存狀況及傳承與發展[J].音樂時空,2016(09):29-30.
[2]江琳.粵劇的生存狀況及傳承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6(01):106-107.
[3]余勇.粵劇的生存狀況及傳承與發展[J].南國紅豆,2013(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