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棚戶區改造是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而組織實施的一項特殊的住房改造工程。長沙市作為省會城市,棚戶區數量眾多,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嚴重制約了新型城鎮化進程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因此,棚戶區的綜合整治迫在眉睫。棚戶區的理解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空間和時間在長沙城市棚戶區改造的特點,總結了典型的在長沙城市棚戶區改造模式及其優點,缺點和適用性,并構造的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在長沙城市棚戶區改造。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綜合效益;模式
一、長沙市棚戶區改造分析
長沙市棚戶區改造不同于其他商業開發。它有自己獨特的操作規則。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市場經濟的原理,過分相信市場的作用,簡單地把它交給市場,它就會成為資本追逐利潤的場所。長沙市委、市政府有勇氣加大棚戶區改造責任,加大投入,明確監管方向。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市政府組織實施棚戶區有機改造工程。市、區財政承擔82%的資金投入,全部基礎設施和大量公共活動場所由政府建設。這樣,從源頭上遏制了商業發展對利潤機會的追求,始終保持了棚戶區改造的正確方向。二是加強統籌協調。棚戶區改造由市委、市政府負責。市長本人是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組長。區政府、市發改委、建委財政局、國家石材局、規劃局、住房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相互配合,實行城市聯動,以區域為重點。城市棚戶區改造公司負責具體業務操作。減少了利益制約,提高了轉型的整體協調性。三是加強管理考核。為加快棚戶區改造進程,提高效率,杜絕浪費,市委、市政府將每年把棚戶區改造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績效考核內容。切實加快棚戶區改造。據詳細統計,自2008年起,全市共有棚戶區91900個,棚戶區61730個,其中有機棚戶區30170個。
二、長沙市棚戶區改造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
棚戶區改造雖然需要大量投資,但也能促進交通、建材、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由于棚戶區改造,許多土地被騰出。由于大部分土地地理位置優越,原土地在投資建設后通過土地出讓和房屋出售等方式獲得可觀收益,極大地促進了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土地出讓方面:2009年至2014年,長沙市共拆除棚戶區42935戶,剩余土地26386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大多位于市中心較好地段。通過典型調查,根據對長沙市五個區域的四個領域和當前城市土地基準地價的研究,可以看出,169年長沙市公布的當前城市土地基準地價為60億元,出讓價格的30%為商業銷售,合計61.82億元,占計算總價的70%將增加107.78億元。
建筑業方面:2009年至2014年,長沙市建筑業總規模為1346735億元,總建筑面積113707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76911平方米,總產值813851億元。2009-2014年建筑面積年均增長27.00%,2009-2014年總產值年均增長27.69%。未來,這兩種增長趨勢都將遵循慣性。
房地產業方面:2009年至2014年,長沙市棚戶區總套數為42935戶,拆遷后建筑面積為1187.37萬/平方米。現場建設完成后,按拆遷改造后棚戶區樓盤均價計算的銷售價格為1512.05億元,占該樓盤商業銷售的30%,合計1003.15億元,占房屋銷售的70%,合計5089億元。
(二)社會效益分析
棚戶區改造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群眾的根本利益。棚戶區改造不僅是城市的錦上添花,而且是人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其核心是人民的生活質量。長沙市在棚戶區的改造,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優先”的原則,把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首先,為了恢復居住區的整體功能,重建并拆除一些房屋嚴重損壞D級。2008年以來,全市共改造棚戶區3017萬戶,居民住房發生變化。望城區潼關棚戶區曾是舊城區的集鎮,基礎設施受損,房屋陳舊。2012年,有機棚戶區改革啟動。經過三年的斗爭,這個地區重建了450個棚戶區。改造后,每戶增加居住面積30平方米,解決了300戶20平方米以下,100戶無房的問題。
在長沙市棚戶區改造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改造區的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衛生設施,拓寬道路,改造水電,增加消防等硬件設施。另一方面,擴大綠化,建設和完善娛樂場所、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恢復居住區功能,大大改善居住和工作環境。據統計,2008年以來,我市共投入資金1693億元,用于建設有機棚戶區改造工程的道路、水電、綠化、公共場所等基礎設施。對于這個項目的歷史文物,的方法修復和恢復新老“采用恢復原來的單一的文物,文物和地區相對集中,地區街道類型整體修復或恢復類型采用創造性的改造,使它們輻射。除了大量的投資在硬件設施,長沙也注重社會環境的綜合整治,落實“兩個勞動”人員“一對一”教學活動,實施特殊行動,打擊犯罪和消除邪惡,重點打擊“黃、賭博、毒品”。社會環境綜合治理從根本上改善了治安狀況。刑事、治安案件明顯減少,社會治安意識進一步增強。如芙蓉區文義新村社區、開福區龍柏社區、至春路等,原來是一個環境惡劣、居住條件復雜、社會治安混亂的地段。經過一系列的集中改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餐飲、服裝和古玩街。同時,當地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社會文明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了文化活動,創造了多種文明。
三、長沙市棚戶區改造建議
(一)繼續加強征收政策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宣傳棚戶區改造項目在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周邊土地升值、增加居民就業、促進城市發展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量的居民對棚戶區改造的相關政策并不熟悉,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有必要繼續加強館藏政策的宣傳,輿論為先。
(二)科學征收,以人為本,促進和諧
在房屋征收過程當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之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并且注重科學有效的方法符合國情的堅持走群眾路線。特別是要最大限度地照顧被征地人民的利益。在征地過程中,要做好宣傳工作,按照規定進行宣傳,確保征地對象的知情權。有關領導和負責人要先組織實地調研,掌握當地實際情況,創新工作機制,提高薪酬標準。
(三)資金使用透明化
根據我們的調查,很多人認為國家提供的收藏和收藏很大程度上是被挪用和盜用的。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相關政府應該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使資金的使用更加透明,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補償資金和資產的合法使用的監督,防止不當使用資金和資產影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造成“二次”社會不穩定。
(四)做好應急預案,預防突發事件
為了促進棚戶區改造的順利進行,確保社會和諧,我們應該準備雨天,捏捏,使一個穩定和全面的應急計劃,特別是對中型和大型的風險,建立和完善應急組織中,在特殊主題設立專人來解決問題。及時收集、報告征地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及時解決各種矛盾。
四、結束語
棚戶區改造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只有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才能堅信群眾是棚戶區改造的決定性力量和根本動力。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長沙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群眾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目標棚戶區改造”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并嚴格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以質量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全市全面推行市領導聯區(縣)聯戶工程、區縣領導聯戶工程、部門聯戶、干部聯戶、經常聯戶辦卡“四聯戶”制度,干部群眾長期有效地聯系在一起,使干部走遍千家萬戶,傾聽千家萬戶,了解千家萬戶,使棚戶區改造規劃更加貼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使這項工作得到了棚戶區居民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陽志方,鄧楚雄.長沙市棚戶區改造的經濟效益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23):26-27.
[2]李志堅.思路一變天地寬——長沙市棚戶區有機改造模式啟示[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5(21):55-57.
作者簡介:
張文彪(1998—),男,漢族,湖南邵陽,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