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惠
摘 要:本文從中職教育的角度出發,通過調查了解中職生使用漢語言文字的現狀,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結合語文科的特性,對中職學校如何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做了些許探究。
關鍵詞:漢語言文字;中職生;現狀;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職校是面向市場辦學的,市場的需求就是職校的辦學方向。《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語文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2001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施行使得我國語言文字工作有法可依,加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們正好以此為契機,大力提倡規范語言文字教育,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進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為學生日后就業增加砝碼。例如:幼師專業的學生說好普通話,可以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服務類專業的學生說好普通話,可以更好地與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客人溝通,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使用規范漢字,可以更便捷的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使語言文字服務領域由“人人交際”拓展到“人機交際”,加快信息產業的發展。
一、中職學生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現狀及原因
現在社會不規范用字屢見不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廣告宣傳、電視媒體常常錯字百出、繁簡不分。受社會不規范用字的影響,中職學生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現象越來越多。課堂上說本地方言,使用繁體字,寫錯別字,使用網絡語言。尤其是受本地方言的影響,普通話不標準,翹舌音和平舌音不分,前后鼻韻不分。而幼師專業的學生,對普通話不重視,對其今后的就業影響很大。面對上述種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正確引導,學生極可能養成不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習慣,最終導致表達交流的混亂,甚而影響他們的就業前景。一個人的語言表達和使用情況往往受居住環境、校園文化和社會環境、網絡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環境的影響。本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自小接觸的語言都是本地方言,他們在這種居住環境中和人交流也只能用本地方言,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這種語言環境,這也是造成農村學生普通話基礎差和羞于說普通話的關鍵原因。
2.校園文化的影響。本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閩南地區,雖然小學、初中教師用普通話授課,但學生課后仍然習慣用閩南話交流,他們缺乏需要用普通話交流的對象,說普通話的氛圍不濃厚。
3..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上不規范用字屢見不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廣告宣傳、電視媒體常常錯字百出,繁簡不分,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
4.網絡環境的影響。網絡上的各種符號、方言的使用,導致了網絡語言出現口語化、粗俗化、不規范化的局面。學生摒棄傳統的語言規則而不顧,一旦有了長期使用網絡語言的習慣,會導致正規語言運用能力的下降,如:“我靠”、“我太南了”、“ 檸檬精”、“ 盤它”、“ 雨女無瓜”等等。
以上四方面是影響中職學生不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的重要原因。要結合原因尋找對策,才能引導中職學生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
二、引導中職學生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的對策
作為語言文字工作的主陣地,學校推行規范語言文字的工作可謂任重道遠,而中職校以培養新型社會勞動力為己任,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工作、業務聯系中、結社聚友中、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接觸中,都離不開講普通話和運用規范字。因此,推廣普通話,使用規范漢字成為中職學校教學的當務之急。對策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語言文字環境
良好的校園語言文字環境可以熏陶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1.教師要以身作則。教師平時上課或日常交流都要自覺說普通話,規范書寫漢語言文字,尤其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應用能力,重視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訓練和培養。
2.利用各種媒介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宣傳環境
(1)在校門口、教學樓樓道等醒目位置設“請講普通話,請用規范字”為主題的永久性宣傳標牌。
(2)利用黑板報、班團活動、專欄宣傳 “推廣普通話、用規范字”的重要性,全面推進“雙推”工作,創設規范語言文字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3)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絡專欄以及校刊(報)等宣傳陣地,積極推廣普通話,介紹國家有關文字法的知識,倡導學生和教師把普通話和方言結合起來進行比照性學習,有針對性地強化對自身方言的糾正。通過宣傳,努力營造一種氣氛,創造一種環境,讓學生和教師在這種氣氛和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二)發揮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
發揮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語文教師課堂用語必須規范,板書字跡應工整清晰;將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能力的綜合訓練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采用朗誦、演講、作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給學生廣泛提供鞏固語文知識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的機會,使語文課成為學校普及普通話,使用規范字的陣地。
(三)經常舉辦各種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
1.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與學校各項活動相結合。學校各項活動人員參與面較廣,使用口語頻率較高,這是練習普通話的極佳時機。為此,學校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求使用普通話,努力營造時時處處講普通話的氛圍,使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
2.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與評比表彰相結合。為了促進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學校在年度和學期評比中加入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的相關條款,作為三好學生、先進班級、優秀教師和教研組的評審條件之一,促進語言文字工作的健康發展。
3.每年以“推普周”為契機,積極開展“推普”活動,進一步強化校園用語、用字的規范性,營造“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氣氛。通過開展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書法比賽、漢字聽寫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重視及講好普通話的熱情。
4.組織學生上街開展“啄木鳥行動”。
總之,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需要一個過程,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總有一天會有良好的收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1年.
[2].《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