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東
摘 要:根據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實際經驗,本文著重分析了油田地面建設工程常見的幾個質量問題,并對如何提高工程質量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油田地面建設工程;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解決對策
油田地面建設工程包括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和石油礦區建設工程,涉及土建、安裝、電氣、道路、市政、水工等多個學科專業,具有工程規模大、施工周期長、涉及領域多、技術工藝復雜等特點,由于各參建單位、項目管理以及施工作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各種原因,導致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引發質量安全事故,直接影響工程投資效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有必要對油田地面工程建設工程常見質量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制定解決對策,從而消除質量問題隱患,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安全。本文針對油田土建工程施工的四個典型問題,分析了問題原因,提出了問題解決對策。
一、土方開挖邊坡坍塌
1、問題
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擾動,承載力降低,嚴重的會影響建筑物的穩定和施工安全。
2、原因分析
(1)基坑(槽)開挖較深,放坡坡度不夠。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層濕化,粘聚力降低,在土層作用下失去穩定而引起塌方。
(3)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車輛等外力振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導致塌方。
(4)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3、解決對策
(1)根據土的種類、物理力學性質(如土的內摩擦角、粘聚力、濕度、密度、休止角等)確定適當的邊坡坡度。對永久性挖方的邊坡坡度,應按設計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之間。
(2)開挖基坑(槽)和管溝,如地質條件良好,土質均勻,且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標高時,挖方深度在5m以內不加支撐的邊坡的最陡坡度,應按規定采用,且挖方邊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撐,但挖方深度不得超過規定的數值,此時砌筑基礎或施工其他地下結構設施,應在管溝挖好后立即進行。施工期較長,挖方深度大于規定數值時,應做成直立壁加設支撐。
(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響邊坡穩定的范圍內積水,造成邊坡塌方。當基坑(槽)開挖范圍內有地下水時,應采取降、排水措施,將水位降至離基底0.5m以下方可開挖,并持續到回填完畢。
(4)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分段分層、依次進行,隨時做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腳,造成坡體失穩。相鄰基坑(槽)和管溝開挖時,應遵循先深后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順序,并及時做好基礎或鋪管,盡量防止對地基的擾動。
二、回填土密實度低
1、問題
回填土、灰土回填密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造成室內地面空鼓、開裂及下沉。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未過篩,粒徑過大且含有雜質;未分層攤鋪或分層厚度過大;沒有達到最優含水率。
(2)灰土體積比例控制不嚴,灰土拌合不均勻。
(3)夯實機械選擇不當。
3、解決對策
(1)回填土料不得含有草皮、垃圾、有機雜質及粒徑大于50mm塊料,回填前應過篩;
(2)回填必須分層進行,分層攤鋪厚度為200~250mm,其中人工夯填層厚不得超過200mm,機械夯填不得超過250mm;
(3)攤鋪之前,應由試驗員對回填土料的含水量進行測定,達到最優含水率時方可夯實;在含水率較低情況下,應根據氣候條件預先均勻灑水濕悶原土,嚴禁邊灑水邊施工;
(4)通常大面積夯實采用打夯機,小部位采用振沖夯實機,夯實遍數不少于3遍,夯填方式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交叉進行;
(5)每層密實度應由試驗員現場環刀取樣,通過檢測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上層攤鋪;
(6)回填土宜優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對濕陷性等級較高的黃土,應采取塊填方式;
(7)灰土拌合之前,應復核配比,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體積比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減少石灰在土中的摻量;
(8)灰土拌合盡可能采用機械拌合,若人工拌合時翻拌次數不得少于3遍,要求均勻一致;
(9)拌合用石灰采用生石灰,使用前應充分熟化過篩,不得含有粒徑大于5mm的生石灰塊料。
三、混凝土施工表面缺陷
1、問題
現澆混凝土施工,拆模后表面存在蜂窩、麻面、孔洞。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碎石多。
(2)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不均勻,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前澆水濕潤不夠,或模板縫沒有堵嚴,澆搗時,與模板接觸部分的混凝土失水過多或滑漿,混凝土呈干硬狀態,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許多小凹點。
(3)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一部分氣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4)混凝土攪拌時間短,用水量不準確,混凝土的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筑后有的地方砂漿少石子多,形成蜂窩。
(5)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澆筑沒有分段、分層灌注;下料不當,沒有振搗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充分振搗又下料,造成混凝土離析,因而出現蜂窩麻面。
(6)模板穩定性不足,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
3、解決對策
(1)模板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濕潤,清洗干凈,不留積水,使模板縫隙拼接嚴密,如有縫隙,填嚴,防止漏漿。鋼模板涂模劑要涂刷均勻,不得漏刷。
(2)混凝土攪拌時間要適宜。
(3)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2m時,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斜槽或振動溜管進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須掌握振搗時間,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約20~30s。使用內部振動器振搗混凝土時,振動棒應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層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內50~100mm,以促使上下層相互結合良好。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來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且呈水平狀態,混凝土將模板邊角部分填滿充實。
(5)澆筑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板,發現有模板走動,立即停止澆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四、混凝土墊層厚度不夠
1、問題
基礎墊層厚度不夠,地面結構板混凝土墊層厚度只有5cm,達不到設計要求的10cm。
2、原因分析
(1)施工單位對基礎墊層不重視,有意識減少墊層的厚度以節省材料。
(2)監理人員對混凝土墊層以下土方回填面標高的復核不到位。
3、解決對策
(1)對墊層厚度不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的情況根據合同扣除施工單位費用。
(2)監理人員在土方回填夯實完成后要復核其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