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賢坤
【摘? 要】目的:觀察克氏針內用于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內固定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所有患兒均給予克氏針進行內固定治療,觀察所有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46例肱骨髁上骨折經內固定治療均骨性愈合,治療全程未見肘內翻畸形、醫源性神經損傷及針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隨訪6個月,46例患者的Flynn肘關節評分優良率高達93.48%(43/46)。結論:在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內固定治療中應用克氏針的效果確切,患兒愈合率高,并發癥少且肘關節功能恢復快。
【關鍵詞】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針;內固定;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59-01
肱骨髁與肱骨干之間扁平的擴張部分是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發生位置,力學結構較為薄弱是該部分的一個特點。因此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發病率較高,且伴隨著交通工具的普及,體育事業的發展,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發病率呈連年上升的趨勢[1]。為探究克氏針內固定法用于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具體效果,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46例骨折患兒的治療中應用了克氏針內固定法,取得了理想效果,現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共收集46例),病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兒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13歲,平均(7.72±2.32)歲。所有患兒均為新鮮閉合型骨折,屈曲型13例,伸直型33例(其中橈偏型、齒偏型骨折分別有12例、21例)。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Ⅱ型、Ⅲ型分別有11例,35例。術前骨折時間1.2~6h,骨折患兒均無血管及神經損傷。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兒均開展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手術進行治療,首先行臂叢神經阻滯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術前行臨床常規消毒并鋪巾。在C臂機X線的透視條件下對骨折部位牽引復位,維持牽引并選取1.6mm克氏針刺入肱骨外髁上幾何最高點處。分別以在矢狀面與肱骨干縱軸呈向前15°角及在冠狀面與縱軸線呈40~50°角為進針方向,以1mm作為針刺肱骨近端對側骨皮質的深度。再應用1.6mm克氏針分別以在矢狀面與肱骨干縱軸呈向后10°角及在冠狀面與縱軸線呈35~40°角為進針方向,對近端對側骨皮質行1mm深度的穿刺。兩枚克氏針需要交叉固定,多余針尾需剪去,但要留出0.5cm左右的針尾于皮外[2]。在C臂機X線透視情況下對骨折復位情況進行檢查,若滿意則行無菌包扎,以70~90°為屈肘角度,最后應用石膏進行骨折部位的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46例患兒骨性愈合情況及肘內翻畸形、醫源性神經損傷及針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隨訪6個月,對患兒的Flynn肘關節評分進行評定,并計算出相對應的優良率。優良率評定標準:優:丟失攜帶角與屈伸功能在6°以下;良:丟失攜帶角與屈伸功能在7~11°之間;可:丟失攜帶角與屈伸功能在12~16°間;差:丟失攜帶角與屈伸功能在16°之上。優良率為肘關節功能優、良患兒占所有患兒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患兒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以(均數±均方差)形式表示,肘關節功能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表示。
2 結果
2.1 患兒骨折愈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46例患兒骨折均愈合且為骨性愈合,治療全程中未出現肘內翻畸形、醫源性神經損傷及針孔感染等常規手術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即骨性愈合率100%,并發癥發生率0。
2.2 患兒Flynn肘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 經治療,46例患兒中肘關節功能優33例,良10例,可3例,差0例,Flynn肘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為93.48%。
3 討論
兒童肱骨髁上部位的力學結構很薄弱,而側副韌帶及前關節囊卻具有相對堅固的結構,因此大部分肘部外傷直接會導致骨折而不是脫位。嚴重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移位,進而造成血管及神經的損傷[3]。以往,傳統閉合復位法結合石膏外固定在部分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情況不嚴重(主要指軟組織損傷較小、骨折端骨膜基本未缺失受損的輕微骨折)的骨折復位及固定中效果良好。但對于很多骨折損傷嚴重、Cartland分型為Ⅱ型、Ⅲ型及骨折移位較大的患兒,傳統固定法不僅很難保持骨折復位,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時會有肘部內翻畸形、醫源性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出現[4]。本研究中,我院對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采用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首先在C臂機X線的透視條件下進行骨折的復位,可有效提升骨折復位的準確性,再行經皮克氏針交叉內固定。另外,治療全程中均無需作相關切口,有利于對骨折周圍組織及血管進行保護,進而維持相對穩定的生物內環境,以便加快骨折愈合,減少水腫等并發癥[5]。本研究結果顯示,46例肱骨髁上骨折經內固定治療均骨性愈合,治療全程未見肘內翻畸形、醫源性神經損傷及針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隨訪6個月,Flynn肘關節評分優良率高達93.48%(43/46)。提示該固定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確切,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在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內固定治療中應用克氏針的效果確切,患兒愈合率高,并發癥少且肘關節功能恢復快。
參考文獻
[1]????? 梁康.兒童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4):47- 48.
[2]????? 劉建峰.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交叉克氏針內固定術的不同手術入路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3):112-113.
[3]????? 陳方興,陳源,陳浩波.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與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醫外治雜志,2018,27(1):22-23.
[4]????? 何雨,邱利杰,苗蘭芳.兒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8,26(5):96-98.
[5]????? 盧炳肖,周振魏,陳海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徒手復位經皮克氏針交叉內固定術治療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