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鑫 唐穎

【摘? 要】目的:研究尼可地爾對PCI治療后AMI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療的68例AMI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治療前預防性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療后使用單硝酸異山梨酯;觀察組34例,在此基礎上,在治療前后分別使用尼可地爾。結果:PCI后,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心肌毛細血管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PCI治療患者應用尼可地爾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促進其心肌微循環灌注的恢復。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尼可地爾
【中圖分類號】R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94-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發病率高、病死率高、預后差的心血管急危重癥,如何早期重建血運、恢復心外膜冠狀動脈是臨床治療的關鍵。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是血運重建的有效手段,據相關數據統計,其靶血管再通率可達到90%以上。盡管如此,研究發現,PCI治療后患者發生微循環障礙的比例較高,約為11.5%~37.0%[1]。而尼可地爾能夠對心外膜下冠狀動脈產生擴張作用,保護心肌,改善心功能。本文將就尼可地爾對PCI治療后患者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療的68例AMI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6:18,年齡50~77歲,平均(62.65±8.78)歲,發病至PCI時間(8.89±0.72)h。對照組34例,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5:19,年齡51~78歲,平均(63.24±9.02)歲,發病至PCI時間(8.91±0.75)h。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PCI治療,手術前,對照組患者預防性使用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11022430),劑量100mg,口服,1次/d,同時使用替格瑞洛(國藥準字H20193343),劑量90mg,口服,2次/d;手術后,使用單硝酸異山梨酯(國藥準字H20050037),劑量20mg,口服,1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在確診后預防性使用尼可地爾(國藥準字H20066801),劑量10mg,口服;手術后,再次口服尼可地爾,劑量5mg,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PCI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以及心肌微循環灌注指標(心肌毛細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22.0軟件處理,所涉及計量資料以(x-±S)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PCI后,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心肌毛細血管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PCI是治療AMI的常用手段,可有效重建血管,縮小心肌梗死范圍,改善患者心室功能。但在治療期間,由于需要植入支架或進行球囊擴張,因此可能損傷冠狀動脈內皮,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炎性反應。有學者指出,應對患者預防性應用尼可地爾可改善患者預后。首先,使用尼可地爾后,可有效擴張靜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輕心臟前負荷。同時,給藥后,可激活線粒體ATP敏感性K+通道,達到抑制心肌重塑的效果,阻止心肌細胞凋亡。
研究發現,AMI患者普遍存在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與預后密切相關。尤其是缺血再灌注時,微血管痙攣、組織水腫、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等均可能引起微循環障礙。據調查顯示,當PCI后微血管阻力指數超過40時,遠期心力衰竭發生率、病死率顯著提高[2]。在PCI圍手術期,持續應用尼可地爾,在PCI術后微循環障礙防治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縮小梗死范圍,保護心肌細胞,而該效應主要與其降低微循環阻力、保護心肌細胞的獨特藥理學作用有關。在本次研究中,PCI后,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心肌毛細血管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充分顯示了尼可地爾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PCI治療患者應用尼可地爾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促進其心肌微循環灌注的恢復,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塬坤.尼可地爾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介入術后血流灌注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9,27(04):69-71.
[2]????? 韓孝宇,安建立,王文廣,等.尼可地爾聯合曲美他嗪對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PCI術后心功能的作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8,24(06):46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