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體育運動學校 北京 102401)
振動訓練作為國際上一種新的力量訓練方式,通過機械引發和促進肌肉進行運動的方式進行開展。相關的研究認為,振動訓練對神經肌肉和骨骼系統都有積極地影響,可以有效的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彈性能力、柔韌性和協調性。這些研究成果對于將振動訓練運用于競技體育項目上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目前振動訓練運用于游泳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嘗試探討振動訓練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的影響,以期為振動訓練在短距離項目上的運用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以房山體校的24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其中的12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為實驗組(即振動訓練組),另外12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為對照組(即無振動訓練組)。
(1)文獻資料法。
以“振動訓練”和“短距離游泳”為關鍵詞全面了解相關的文獻資料,以期為本文的研究理清思路。
(2)專家訪談法。
咨詢游泳領域的專家和一線教練,深入了解振動訓練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的影響,并為影響的原理提供專家意見。
(3)實驗法。
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進行為期12周的實驗,每周兩次,每次40分鐘左右。實驗組采用的振動訓練采用美國的Power Plate振動訓練儀,其頻率為30Hz,振幅為2mm。訓練時,受試者在振動訓練儀上依次完成提鍾(3分鐘一組,組間休息1分鐘,共4組)、半蹲(3分鐘一組,組間休息1分鐘,共4組)和深蹲(3分鐘一組,組間休息1分鐘,共4組)等抗阻訓練。對照組在振動訓練儀平臺上進行相同時間和內容的抗阻訓練,但訓練過程中無振動刺激。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深入探討振動訓練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的影響。
(4)測試法。
實驗前后分別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自由泳 (50m、100m和200m)、仰泳(50m、100m和200m)、蛙泳(50m、100m和200m)和蝶泳(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進行測試。
(5)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前后測試的專項成績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研究振動訓練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的影響。

表1 實驗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比較表(N=24)
通過對實驗前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測試結果表明(見表1),在短距離自由泳專項成績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50m自由泳成績分別為27.81±0.73秒和27.83±0.64秒,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僅相差0.02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自由泳成績分別為1.04±0.69分和1.03±0.37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差距為0.01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自由泳成績分別為2.22±0.51分和2.23±0.72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也僅有0.01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仰泳專項成績上,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50m仰泳成績分別為35.47±0.38秒和35.48±0.244秒,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僅相差0.01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仰泳成績分別為1.13±0.45分和1.12±0.61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差距為0.01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米仰泳成績分別為2.40±0.17分和2.39±0.58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也僅有0.01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短距離仰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蛙泳專項成績上,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50m蛙泳成績分別為36.98±0.42秒和36.97±0.39秒,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僅相差0.01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蛙泳成績分別為1.19±0.48分和1.18±0.72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差距為0.01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蛙泳成績分別為2.53±0.71分和2.53±0.69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相同。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短距離蛙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蝶泳專項成績上,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50m蝶泳成績分別為32.49±0.62秒和32.47±0.54秒,兩組運動員的均值僅相差0.02秒。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米蝶泳成績分別為1.11±0.35分和1.11±0.24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相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米蝶泳成績分別為2.37±0.49分和2.36±0.44分,兩組運動員的均值也僅有0.01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短距離蝶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無無顯著性差異(P>0.05)。綜合看來,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均處于同一水平。
(1)實驗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專項成績的比較分析。

表2 實驗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專項成績的差異性檢驗(N=12)
通過對實驗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專項成績比較發現(見表2),在短距離自由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1.34秒、2.65秒和11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短距離仰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4.08秒、5秒和15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仰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短距離蛙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3.49秒、5秒和14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蛙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短距離蝶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4.37秒、7秒和16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蝶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可見,實驗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在實驗前后具有顯著性提高,且泳距越長,提高的成績幅度越高。表明采用振動訓練的實驗組對提高專項成績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對照組運動運實驗前后專項成績的比較分析。

表3 對照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專項成績的差異性檢驗(N=12)
通過對對照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專項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見表3),在短距離自由泳成績上,對照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0.02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仰泳成績上,對照組運動員的 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0.06秒、0.01秒和0.03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仰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蛙泳成績上,對照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0.05秒、0.01秒和0.02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蛙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短距離蝶泳成績上,對照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分別提高了0.06秒、0.01秒和0.02秒,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短距離蝶泳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均在實驗前后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未采用振動訓練的對照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與實驗前相比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提高的效果還不顯著。
(3)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對比分析。

表4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的差異性檢驗(N=12)
由表4可見,通過12周的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具有較大的差距。在短距離自由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分別比對照組高1.34秒、2.62秒和10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在自由泳專項成績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短距離仰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分別比對照組高4.03秒、3秒和12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在仰泳專項成績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 (P<0.01);在短距離蛙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分別比對照組高3.43秒、3秒和12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在蛙泳專項成績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短距離蝶泳成績上,實驗組運動員的50m、100m和200m專項成績分別比對照組高 4.29秒、6秒和13秒,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在蝶泳專項成績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綜合看來,采用振動訓練的實驗組在專項成績的提高幅度上明顯高于無振動訓練的對照組,表明振動訓練對提高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具有顯著效果。分析認為,振動訓練產生的振動刺激觸覺感受器,激活更多的運動單元參與運動,導致神經系統所具備的肌肉調節反應力和靈活性有所增加,繼而強化了肌肉的爆發力,這也是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成績提高的關鍵因素。
通過12周的對比實驗發現,采用振動訓練的實驗組的專項成績提高明顯,與無振動訓練的對照組運動相比也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表明,振動訓練對提高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效果明顯,且泳距越長,提高的幅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