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隨著“全面健身”浪潮的興起,籃球這項運動也在高校中不斷的普及和深化,繼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得學生渴望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但不限于籃球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更好的豐富自身的課余生活。但是,高校公共教育課籃球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及學生新的需求上面逐漸的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考評制度不夠完善,教學內容缺乏創新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本文將著重對于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的剖析,并相應的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希望可以給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及理論依據。
在以往高校公共體育課籃球教學中,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老師的示范和講解為主,學生基本上通過對老師動作的模仿來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將老師所講的內容以及示范的動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至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無法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進行一些復雜動作的學生的時候,學生無法全面的掌握,更談不上進行有效的練習。除此之外,在課堂上老師往往過分的強調自己的主體地位,使得在進行籃球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是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做,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一板一眼的教學形式,在長時間的學習中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自然教學質量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傳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籃球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考核往往采用統一的標準。因為各個學生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身體素質上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差異,倘若對于學生們都實行這種統一的考核標準,難免會造成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高校的體育老師進行籃球教學的時候,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因素的限制,往往過于注重對于學生籃球技術的訓練,忽略了籃球這項運動的普及性;過于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卻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體育老師的教學理念存在著一定的落后,不能滿足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高校公共體育課籃球教學的目標還主要集中于學生身體機能的鍛煉以及籃球技術的培養,很少把關注點放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學生思想和素質的教育培養。這樣的教學目標導致的后果是,只能增強學生的體魄和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是一種規則比較繁多、技術比較復雜的體育運動,例如,防守、傳球、投籃、進攻等,其中每一種技術中又包含著很多不同的技術動作。在進行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可以隨機應變的完成各種攻防動作。所以,籃球這項運動的戰術和技術的學習要經歷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但是,在當前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籃球教學中,課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籃球教學的有效進行,使得學生在組合動作的學習上面具有較大的難度,不能有效的掌握籃球動作的技術要領。很顯然,要想實現長時間積累的目標,就目前的籃球教學來說,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此外,因為學校過于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對于體育教學方面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對于籃球教學設施的投入有所不足,訓練場地比較簡陋,在進行籃球教學的過程中,也缺乏必要的運動器材和力量訓練器械。
籃球運動作為體育教學中基礎運動項目之一,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主要渠道。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高校的籃球體育教學中,應該適當的改變傳統的過于落后的教學模式,適當的運用科技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可以采用多媒體、幻燈片等教學手段,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籃球技術動作的分解視頻,幫助學生可以直觀且清晰明了的學習并且掌握籃球的技術動作,或者是播放一些國內外比賽的視頻,通過這些精彩的視頻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體育老師在進行籃球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籃球知識和掌握技術動作。比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運球往返接力的比賽,將班級的學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5-7人,各個小組的成員統一的站成一條縱隊。在老師宣布比賽開始的時候,各個小組成員按照排列順序逐一的進行交接,其中所用時間最短的隊伍為獲勝的小組。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籃球技術動作的練習以及熟練的掌握。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需求。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籃球教學活動之中,并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高校實現籃球教育改革,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實現籃球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所以,必須要建立現代的、科學的教學理念,其中包含素質教育觀、健康第一觀等,力求達到真正的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最終體現是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則是教學理念。籃球技術的提高和培養只是籃球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手段,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進行高校公共體育課籃球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敢于拼搏、團結合作、堅韌不拔的精神,才是高校籃球教學最終的目的。所以,體育老師必須要立足于實踐,加強自身的學習和職業素養的提高,盡快的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創造以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的新型教學目標。
在這個“全面健身”的時代,高校的體育教育應當把“健康第一”的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將籃球這項運動當作一種體育文化進行推廣和普及,使得學生在籃球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的鍛煉身體,還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在日常的籃球訓練活動中,老師必須要立足于實際,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差異化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采取分組、分層、分類的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差異,這需要體育老師在進行學生成績考核的時候,必須采取靈活的考核標準。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對其適當的提高要求,比如全場運球上籃,或者是三分投籃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加強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喜愛;對于身體素質比較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習,老師可以要求其完成一些基本的動作,比如,簡單的運球、相互之間的傳球等,并且在適當的時候對于學生的表現予以贊賞和鼓勵,增強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習建立學習籃球的信心,從而使其向更高難度籃球動作的學習。通過這樣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們學習籃球課程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在高校以往的課程安排中,體育課程在學生學習的所有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基本上一周只有1到2節課是體育課,并且兩節課之間的跨度很大,每堂課通常在一個小時左右,老師往往給學生講述了技術要領,示范了動作之后,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非常的有限,使得學生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熟悉和掌握老師教授的動作,在進行下一次籃球教學的時候,學生對于之前學習的技術動作已經忘的差不多了。眾所周知,籃球運動相比于其他體育項目來說,技術動作比較復雜,內容更是繁瑣,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的話,籃球教學的效果是很難得到提高的。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方面應該合理調整課程結構,在原來體育課時的安排上增加1到2個課時,并保證課程之間的跨度不會太大。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籃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加強動作的鞏固和練習。
此外,體育老師可以在每次課程教學結束之后,給學生適當的安排一些課后的作業。比如,要求學生將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加強練習,或者是對于下一節課要學習的技術動作先進行了解和熟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創新的當下,高校應該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大對于籃球教學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加強對于籃球訓練場地的建設,盡快的完善運動器材和相關的體育教學設備,以此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保證籃球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總的來說,籃球運動作為高校中最為火熱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深受學生們的追捧和喜愛。籃球運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敢于拼搏、團隊協作的優良品德,符合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學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應有的重視。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采取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針;然后,應當采取創新的教學模式,運用科技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并且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最后,根據學生之間差異化的特點,來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課程以及考核標準,讓籃球的課程設計更加的合理。作為學校,應該適當的調整課程安排,加大籃球教學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只有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