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 北京經貿職業學院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旨在系統地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能、方法,能夠掌握招聘、甄選、培訓、薪酬、配置等專業核心技能,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用人的需要,為社會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在不斷的探索中,很多高職學校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本科教育不同,側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但在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上存在著實踐不深入、不對口的問題,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不一致,導致學生進入企業經常從零學起,學校沒有針對高職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適合從事的企業類型和崗位類型進行課程設計及教學設計。
除此之外,高職教育對企業需求反應有一定的滯后性,主要原因有:教學內容陳舊、教師對企業需求缺乏調研。企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互聯網的影響,對職位能力的要求也會隨之變化,而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忽略了這些崗位需求的變化。
師資力量是制約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師資薄弱,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積累,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目前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有一部分不是人力專業科班出身,往往是大類是管理類的教師來上課,兼職教師比例較高,甚至是專業核心課程也由兼職教師來講授。而專職教師具備雙師資格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師缺乏企業經驗,授課容易脫離企業實際。
很多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還是按照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缺少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不足,往往效果不佳,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職院校雖然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但是大多校企合作僅限于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崗位,企業并沒有真正的深入到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環節、教學環節等方面缺乏企業人員的支持,實訓課程往往是校內教師授課,校企共建還是以學校為主,企業參與度不夠。
通過對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統計發現,面向畢業生的對口企業主要是中小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了解中小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各職位的職位需求、任職資格,構建崗位勝任能力模型。明確高職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職業要求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提煉人力資源相關崗位的關鍵技能要求,確定人力相關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教學圍繞這些工作任務進行設計。
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對企業進行調研,根據中小民營企業人力相關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設置,分為基本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能課程、職業拓展課程,其中基本素質課程主要包括英語、計算機等,職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統計、公文寫作、Excel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等,職業技能課程主要包括招聘、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社會保險業務處理,職業拓展課程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演講課等。職業技能課程要根據中小民營企業人力相關崗位設置實訓內容。課程設置方面考慮到了現階段的互聯網及創新驅動大背景,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創新創業意識。
根據企業需求,將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學生所需技能分為通用技能和專業技能。“通用技能”包含電腦操作、外語、溝通、公文寫作、商務談判等技能。而“專業技能”包含人員招聘、薪酬與福利體系設計、培訓、績效考核、優化勞動關系等技能。
在原有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上,引入情景化教學、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實操式教學、競賽式教學。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優質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結合,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
高職院校應積極搭建專業實訓室、實訓基地,大多數企業僅僅提供實習崗位還不夠,實習工作內容都很基礎,不能真正的接觸到崗位的核心,所以可以設置企業咨詢團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企業提供一些真實的人力資源任務交給該團隊處理。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和企業共同制定,一部分實訓課程安排有經驗的企業專家進行授課。教師通過提供咨詢、處理人力相關工作,逐漸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的企業任務能夠獲得企業人力資源相關崗位的專業技能,從而為企業提供所需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培養方式、質量,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應與現代企業需求接軌,更新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高級應用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