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梅軍 耿立國
1.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2.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社會事務局
根據我校每年集中上報的《標準》測試成績反饋情況來看,力量和耐力項目是導致《標準》成績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影響到相當一部分學生運動技能完成的質量與學習效率,導致“軟、硬、笨、暈”現象愈加嚴重,雖經師生共同努力,但收效甚微。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及上級教育部門文件精神,我校以大課間活動內容的改革為研究目標,改變以往的舊的大課間模式,依據學校場地實際,以問卷調查及查閱資料與借鑒優秀案例為改革方向,以每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為分析,制定出以校長牽頭的大課間活動制度,設計出不同季節,不同年齡的大課間實施方案,有效提高我校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保證每天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努力改善全體在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自2014年至2019年某校中小學生的及格率、良好率、優秀率、達標率等體測數據作為對比,進行項目的分析及大課間活動的調整、改革與研究。
1.鍛煉時間:鍛煉時間是體育鍛煉效果的重要保證。煙臺市教育局規定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20分鐘,遵循體育鍛煉從熱身、活動、放松整理完整過程的科學規律和要求,并且分析學生從教室到操場的集合和活動結束后整理返回的時間,并提出結合消防演練以提高學生集合的快速。要求學校對地理位置和地形進行分析和實地考察,計算集合時間,設計出各班級的集合路線,以保證鍛煉效果。
2.鍛煉興趣:為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避免統一運動項目的單調和枯燥,開發了“1+N”、“營養配餐”等模式。“1+N”模式的“1”是指學校傳統運動項目,“N”指的是核心力量鍛煉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營養配餐”模式是指學校根據體能種類,設計不同鍛煉方法,由學生選擇性鍛煉。通過這幾種模式的開發,豐富了運動項目內容和形式,激發了學生運動興趣,多管齊下,有效解決了項目單一、鍛煉枯燥的問題。
1.戶外眼保健操―動能操--跳短繩技能--集體“8”跳長繩--放松操。2.戶外眼保健操―籃球技能操―籃球練習--素質練習--放松操。
1.戶外眼保健操--集體跑操
1.為了細致獲得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水平第一手資料,2013年底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對全校中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
2. 學生體質健康1-9年級測試項目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內容,某校在小學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50*8往返跑、50米跑、1分鐘跳繩;初中進行了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米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1000米跑800米跑等內容進行了測試。
1.小學數據結果顯示:自2013年改革大課間前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全校小學及格率65%,良好率18.9%優秀率4.3%, 達標率88.4%。歷經大課間改革到2019年,我校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結果為:全校小學及格率14%,良好率60%,優秀率,24%,達標率98.1%。通過以上數據清晰得出:小學的及格率差值為51%;良好率遞增了41.1%;優秀率遞增了19.7%;達標率遞增了9.7%。
2.初中數據結果顯示:自2013年改革大課間前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全校初中及格率56.8%,良好率18.7%,優秀率,2.27%,達標率77.7%。歷經大課間改革到2019年,我校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結果為:全校初中及格率36%,良好率41.1%,優秀率14.7%, 達標率91.8%。通過以上數據清晰得出:初中的及格率差值為20.8%;良好率遞增了22.4%;優秀率遞增了12.43%,達標率遞增了14.1%。
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從2014-2019年各項健康水平呈舒緩的上升趨勢,及格率逐漸被良好率所替代,達標率、優秀率提升突出,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大課間內容的針對性設置,經過大課間天天練、月月練、年年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了充分提升。
通過學生身體素質的對比分析,說明利用大課間天天練技體能是有效提高整體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手段。大課間技體能天天練應遵循科學性、健康性、可行性的原則,在制訂天天練時需認真分析,多方考慮,如大課間內容、體質健康測試、季節氣候因素,要做到統籌兼顧、整體設計。只有讓學生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才能夠達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才能達到“健康中國2030”中指出的健康的目的。
技體能天天練仍需完善評價,把評比結果作為班級流動紅旗或優秀班集體評比項目之一。大課間“技體能天天練”并不是一味強調體能練習,而是要關注學生體能水平的發展以及運動技能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體育運動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