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謙 廣州外國語學校
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移動支付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支付方式。如今,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移動支付已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和行業監管漏洞問題,這都制約著移動支付行業實現進一步發展。
移動支付是指移動客戶端利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通過移動終端對商品進行電子貨幣支付。其支付方式主要分為三種,首先,移動支付可以根據支付金額的大小分為小額支付和大額支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通過運營商建立的賬戶進行支付,而后者直接通過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進行支付。其次,移動支付也可以根據支付方與收款方的空間關系分為遠程支付和現場支付,如掃描二維碼支付和遠距離控制支付。此外,移動支付還可以根據運營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以銀行為主體的移動支付、以移動運營商為主體的移動支付和以第三方支付企業為主體的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具有時空限制小、管理簡便、隱私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
(1)時空限制小。移動支付打破了傳統支付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完成支付操作,為用戶帶來了較高的支付自由[1]。例如,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在各大電商網站購買商品并即時完成支付。
(2)管理簡便。通過移動支付平臺,用戶只需打開手機就能對個人賬戶進行一系列的管理,包括交易查詢、充值繳費、轉賬等各項服務,用戶還可以通過賬單管理了解自己每日的消費開支,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生活。
(3)隱私性和綜合性強。通過移動支付進行交易時,需要輸入用戶的密碼或指紋等個人獨一無二的生物信息,這使得移動支付的隱私度得到了良好的保障。移動支付還能為用戶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如繳納水電費,網上購物等等。
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不斷普及,移動支付步入了發展的新階段。首先,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不斷增大,增長速度十分之迅速,表現出大眾對移動支付這一新興行業較為認可,對其未來發展有良好的預期。其次,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8年《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顯示,移動支付覆蓋了多種線下支付的場景,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場景為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并且也顯示出使用移動支付場景的不斷增多,表現出移動支付在生活方方面面的不斷普及深入。最后,如今我國各大支付平臺間的競爭十分激烈,且主要集中在線下支付。激烈的競爭好比大浪淘沙,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最先搶占了行業的主擂臺,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線下支付市場,逐漸形成了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首,多家支付平臺互相競爭發展的場面[2]。
當前,我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中存在以下三個明顯特征。(1)用戶群體趨于年輕化。有關調查表明,我國移動支付的使用群體主要集中在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這類人群往往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且對新興事物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移動支付平臺應大力發掘新市場,擴寬移動支付面向的人群。(2)移動支付適用范圍擴大。如今移動支付不再僅僅局限于商鋪交易的“掃一掃支付”等方面,而是拓寬到了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而且,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刷臉支付等方式為移動支付滲入更多交易場景提供了可能,因此有理由相信移動支付的適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3)移動支付使用頻率增高。據調查,多數消費者相比于傳統現金支付,更傾向于使用移動支付。并且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深入,頻率將會繼續升高,直到真正進入“無現金”時代。
為了進行方便快捷的支付,移動支付往往會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并綁定銀行卡,所以移動支付平臺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但是仍有許多不法分子盜取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用于非法途徑。例如,2017年浙江警方破獲一起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重大案件,以12名核心成員為首的犯罪團伙盜取某第三方支付平臺3億條個人信息,信息內容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用戶的賬號、登錄密碼、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支付密碼等信息。這些盜取的信息被販賣給其他犯罪團伙進行違法活動,比如將第三方支付賬號作為詐騙后的洗錢工具,或者利用賬號發送大量詐騙信息。此外,手機作為移動支付的重要工具,一旦遭受病毒的襲擊,極有可能導致用戶個人信息的丟失,最后危及用戶的個人財產安全。
我國在有關移動支付的法律法規制定上仍有較大空白,現有的法律中僅《電子簽名法》一部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但總體規定過于籠統,針對性不強。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也出臺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但其存在法律層級較低,法律效力不足等問題。缺乏統一的電子支付法律法規,將會導致移動支付用戶出現“維權難”的問題,進而降低用戶對移動支付的信心,成為移動支付發展的“絆腳石”。此外,我國移動支付還面臨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央行、工信部等部門在監管工作中存在業務交叉,導致責任不清,難以保障移動支付健康發展[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發展不協調以及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等方面。特別在城鄉發展不協調方面,在我國絕大部分的城市地區,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日常出行甚至不需要帶錢包,只需一部手機。然而我國農村部分地區的區域網絡基礎設施還不完備,網絡信號不穩定,甚至還有部分農村家庭沒有連接網絡,這影響著移動支付在農村的推廣應用。此外,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務工,剩下的多為老弱婦孺群體,他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移動支付方式不太熟悉,這給移動支付在農村的推廣也造成很大困難。
首先,移動支付的用戶應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使用移動支付時應確保收款方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級,并時刻警惕不法分子,不因粗心而遺失個人信息。其次,移動支付平臺應大力加強移動支付的安全性能,通過技術創新解決支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完善用戶的實名認證[4]。最后,國家需出臺相關政策以保障移動支付安全性,并整頓網絡亂象,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依法懲處不法分子及無良商家,維護消費者正當權利。
在法律法規制定過程中,可以有選擇性地吸收發達國家在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結合我國移動支付具體發展情況,構建符合中國具體發展實踐的移動支付法律法規體系。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需根據移動支付創新發展的方向,與時俱進地修改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促進移動支付實現更加穩健地發展[5]。為確保法律法規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國家要建立與法律制度相配套的監督機制,明確“有權必有責、權責相統一”的職權監督機制,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監督法律的落實情況。
首先,應改變當地群眾落后保守的消費觀念。具體做法如深入該地區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方法和其優點進行宣傳和講解,并開設一些咨詢點讓群眾隨時可以詢問使用移動支付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努力提高當地群眾對移動支付方式的接納程度。其次,應當加大對落后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政府要充分發揮財政在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支持運營商在落后地區的投資。運營商要大力建設農村的信號站點,確保信號穩定暢通,為普及移動支付保駕護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走進了千家萬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和舒適,但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因此,需要通過用戶、企業、政府等多方主體共同努力維護行業的發展成果,參與風險防范與規制,我國的移動支付才能實現更加健康平穩的發展,在新時代開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