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隨著各項有關精準扶貧政策的出臺,農村電商在政策層面上得到了政府的積極肯定。在此之后,在扶貧工作中總是優先考慮電子商務對解決扶貧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吉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迅速開展農村電商扶貧工作。
(一)解除銷售空間制約,增加農產品銷量。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農民占據這樣的地理優勢,農產品的產量也是充裕的,然而農村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依然制約農村的發展。
2019年6月,我國利用網絡來購物消費者達6.39億,較前一年末增加2871萬,占網絡用戶總體的74.8%。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借助電子商務的優勢來實現網上銷售,可以解除銷路窄小的困境,迅速增加產品的銷量,同時挖掘被長期低估的農產品深層次價值,讓電子商務為精準脫貧助力。
(二)提高貧困主體能力,確保產品品質。電商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電子商務運營理念、相關知識、網店技巧營銷及網購操作技巧等培訓來解決電商人才匱乏的難題,能夠提升其接觸市場的意愿與能力,真正從內心深處產生脫貧的強烈動力,這對于農戶獨立生產和經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真正實現真脫貧。貧困主體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在外界市場上尋求相應的需求,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全方面考慮自己的最大贏利點,為自身注入新鮮的創新創業活力。
(三)降低生產經營費用,利用市場完成精準脫貧。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長期受到線下的傳統交易方式的限制,市場時空無法擴大,產品銷售之處受限于長期形成的銷售空間,資源、購買力和信息等各方面的制約,隨著距離的擴大,交易成本會相應的增加,影響產品的輸送,從而降低了扶貧的效果。而利用電子商務來助力精準扶貧就能夠解決這些缺陷,大幅度的提高銷量,通過市場來引導生產,將產品輸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同時也能夠讓人們享受到地道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幫助解決農村一直以來信息流通不對等的問題,提供貧困農戶獲取精準的市場信息的途徑,大量降低相應的成本,增加銷量,最終實現精準脫貧。
吉林省相關平臺聯合各級扶貧部門及貧困村合作社,對幫扶地區進行深入調研,挑選最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通過線上系統等交易平臺為核心進行網絡營銷,將貧困地區原生、特色的產品推向市場,帶動貧困村真脫貧。
電商幫助貧困村農產品上市過程中,對貧困村的品牌建設、宣傳、配套物流、電商營銷、農特產品溯源等方面提供了多角度多維度助力精準扶貧,將運行平臺,貧困村、農村合作社及各類服務商等鏈接為一體的扶貧合作者。
(一)農戶的電商意識薄弱。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已經有一段時間,吉林省電子商務也是后面才追趕上的,對于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普及方面確是十分欠缺的,大部分農戶對電子商務的興趣不夠濃厚,完整的電商意識尚未真正形成。同時,由于農戶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對互聯網等先進科學技術往往缺乏了解和認知,這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二)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年輕或者有一定文化的農村勞動力大部分愿意選擇去大城市工作,而不愿意留在自己的鄉村,從而導致農村的居民不是文化程度低就是年齡稍微大一些的為主。政府和企業雖然會對農戶進行相應的電商知識培訓,提高電子商務人才的比例,但對電商人才的缺乏現狀依然得不到徹底的解決,這一定程度上阻攔了農村電子商務跟上時代持續發展的步伐。
(三)物流配套體系不健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健全的物流配送體系,由于吉林省農村交通基礎設施不夠發達,物流服務站點、物流配送點和倉儲點比較少,基本難以達到“服務到村”的水平。
由于現存的基礎設施、產業基礎、電商人才、配送成本、產品質量、品牌意識的欠缺,以及一些農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缺乏,想要利用電子商務來助力精準扶貧會受到一定的阻力。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分清楚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積極主動為精準扶貧提供相應的幫助,出臺一些有利于精準扶貧的文件,促進精準扶貧的有效實施,同時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對農村電商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讓電子商務運用于精準扶貧而呈現出更大的積極作用。
2.完善貧困地區交通、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推動當地產業鏈的壯大,為農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3.建設農村特色品牌,加強農戶和電商平臺間的合作,提高其市場化程度。同時應有相應的產品質量標準要求,確保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是高質量的,探索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建立和健全優秀人員引入及培訓機制,即利用相關培訓及市場來共同提高電商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水平以及對電商扶貧的認識。
近年來,吉林省商務系統聚焦東西兩片多個貧困縣,促進精準扶貧和電子商務的高度結合,建有縣域公共服務中心、鄉鎮公共服務中心、農村服務站等多個。培訓人次達到12.6萬、由此讓1.3萬人因為增收而脫貧??梢娂质‰娚虒τ诰珳史鲐毜膶嵤┡c完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