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辰 衡陽技師學院
前言:在我國綜合國力有著持續提升的今天,當下我國十分關注會計人才的培養,也還有一眾企業和中等職業學院進行了合作。會計工作需要從業人員有較強的嚴謹性,熟知行業的規范和標準,可以從細節開始計算,這和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有一定的吻合。所以,在培養職業會計人才時運用工匠精神顯得十分必要。要更好的發揮工匠精神,一定要正確定位、創新教學的模式、進行校企的合作。
工匠精神在中國屬于流傳已久的優秀文化,“工匠”來自手工藝業,在過去手工產品生產的時候,工匠們就會持續性的雕刻工藝品,優化工藝,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對產品的品質還有堅持不懈的追求。中國的“四大發明”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各式各樣的民間手工藝品也因為精美的設計而震撼世人。而這些的手工藝品也傳達著中國工匠追求完美、一絲不茍、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寓意著他們在工作中對作品品質的執著和對完美的追求。
新時期的“工匠精神”不只是停在技術的層面,更體現為那種職業的精神和品格。它是一個人對自己職業的喜歡、對創造作品、提供服務的專注、嚴謹、細心、還有在追求完美時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嚴謹細心、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執著耐心、并且對這個行業還要有認同和責任感。
(一)會計職業技能培訓當下的狀況。中等職業學校內會計人才培養的目的是針對各類企業出納崗位,如會計、會計管理等,使他們具備更優的會計職業水準,完備的專業知識,更高的會計實踐水平,更完美的素質。這樣在他們畢業后便可成為會計工作中更優秀的人才。因為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老師并沒有現實中財務工作的經歷,在授課時老師大多只關注教導學生怎么做會計核算,財務部門的分工,各個崗位和角色,各種文件的傳輸、匯款等內容較少涉及,這會造成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不了。在現實財務的工作里,會計崗位并不獨立。在授課的時候,老師應將工匠精神和特定的專業場景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到工作的情境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教育成具有“工匠精神”專業性人才。
(二)職業會計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難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仍然還有諸多的狀況。一是實訓課量不夠。目前,由于課程設置、學業考試、升學壓力等多種因素,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在授課時會有課時不足的狀況,這使學生只是去接受教師單方面講解,缺乏實踐操作的時間,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缺乏。第二,培訓環境有限。中等職業學校的一些實訓室都是基礎設備不夠、獨立性不好、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等問題。設備滿足不了會計培訓的需求,就不能科學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這對學生的就業沒有幫助。第三,沒有崗位培訓。在學校時會計培訓都是由學生單獨進行的,而不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體驗不到和同伴合作的樂趣,團隊合作的經驗也會很少。
(一)全方位模擬商業的情景。對企業財務部門的經營和工作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模擬,這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體驗現代企業財務部門工作的具體流程,讓學生有更切實的職業體驗。例如“轉讓支票支付北京廣告”,首先廣告公司銷售專員填寫的發票付款申請,營銷和財務的經理需要對付款申請進行審計,然后付款申請、發票填寫支票之后財務經理可以加蓋印章,緊接著給銷售專員支票存根、發票、付款批復等。財務經理審計后會計憑證,出納、成本會計登記銀行存款和附屬分類賬、銷售專員將支票給到收款方。學生去處理教師發布的任務,這可以加強學生的賬目解決水平,不只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和職業的水平能夠有一個提升,還能更快的提升學生的溝通、協調、分析、解決問題的水平,使學生更加具備團隊精神。
(二)角色模擬。教師采用“教做一體化”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的活動,學生作為“員工”完成會計任務。學生可以直接去到將來工作的環境中,在財務工作里體驗將來的工作,學生不只是等待老師的標準答案,而是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自發的做好該項任務。在團隊合作中感受工作的環境,讓學生了解與企業和別人的合作關系,這樣可以更熟悉社會環境。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時候,也在身體力行的深化工匠精神,具備認真、踏實、敬業的工作態度,還有追求完美、細致的工作觀念。中等職業學校可以去營造虛擬的商業環境。在做綜合財務培訓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和發揮不一樣崗位在財務工作中的作用,了解財務工作如何進行分工以及如何與企業周邊組織進行合作,全方位發展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水平。
會計專業的老師不應忘記培育優秀會計技能人才的初衷,要讓學生建立優秀的會計職業的修養、情感和素質。從過去的理論授課到如今的實踐教學,這都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更好的提高。在平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會計職業技能組合起來,教育出大量具備“敬業、專注、嚴謹、細致”態度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