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杉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引言:歷史已經進入了21世紀20年代,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從千禧年開始的世界一超多強的局面正在逐漸轉化,在此期間,中國的復興和崛起已呈不可阻擋之勢,隨著我國高新技術專利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勢必在新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條戰線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市場龐大,在40年的時間內充分吸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和經營模式,因此使建設時間大幅度減少。目前看來,中國市場雖然還擁有一定的潛力,但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會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主旋律。基于此,國內外的企業都會尋求新的市場,比如非洲等地。在眾多擁有雄厚資金、技術的企業開展競爭的環境下,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因此國際經濟合作數量會繼續增加。中國政府倡導的一帶一路政策,旨在帶領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共同發展,為全人類謀求福利。世界很多國家通過與中國合作,已經充分享受到了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豐碩成果,感受到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占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中國合作,共同進行項目開發,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首選。
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在商品輸送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文化交流。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總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中互不干涉內政這一條具有遠見卓識。不同國家和民族經過長期的發展,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由于認知角度的不同,在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時,均會出于本能的反應做出防范措施,外部勢力在缺乏系統了解的情況下,經常會以自身價值體系進行評判,很可能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基于此,互不干涉內政,讓各國人民自行解決內部問題,本著合作互惠為唯一目的進行國際經濟貿易,是當前世界經濟最為理想的發展方式。然而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經常實行文化入侵,妄圖以自身價值取向評判全世界,由此造成的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沖突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在此情況下,中國企業應該在黨和國家的指引下,堅守克制、理解、耐心的原則,一切以大局為重,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彰顯大國風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美元作為世界范圍內的結算貨幣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時至今日,美聯儲的決議會擁有的權力似乎已經不受限制,美國近年來的“退群”行為已經讓很多國家心生不滿,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合作中絲毫感受不到美國的責任心。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爭議事件的處理中,處處維護國際秩序,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從和平的角度出發盡力斡旋,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好感。由此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不但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還將人民幣作為本國通用貨幣納入法律規定,這些現象顯示出人民幣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增值是大勢所趨,但這也是一柄雙刃劍,對普通民眾來說,人民幣的購買力加強,有助于很多家庭送孩子到外國求學、購買外國尖端產品;弊端在于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會大幅度縮水,因此這是一場以貨幣為核心的以中美兩國為主角的經濟博弈,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也許世界經濟形勢會出現巨大的波瀾。不僅如此,美國國內部分倡導“美國優先”的政客們勢必在國際舞臺上針對中國進行更加瘋狂的詆毀和污蔑,中國人民應該在更加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中堅守本心,審時度勢,讓中國經濟在世界的狂風巨浪中屹立不倒[1]。
面對更加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企業應該具備足夠的魄力,做出正確的抉擇:第一,堅持黨和國家制定的對外政策,無論經受何種困難、挑釁甚至是惡性事件,都應該遵守國內國際法律法規,盡量做到經濟貿易往來有法可依,使商業行為透明化,不讓居心不良者找到任何攻擊、污蔑的機會。第二,敢于應對各種形式的貿易戰。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很多中國商品出口到國外,被外國政府以反傾銷為名進行阻礙,由于彼時中國政治、經濟影響力還不足以進行震懾,加之外國對中國的了解不夠,很多中國企業被迫接受莫須有的罰款,進而退出外國市場。而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很多中國企業積極應對,全力配合出口國的法制機構進行調查,提供很多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反傾銷案件的勝利。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抓住時機,在駐外使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將中國文化和中國政策進行有利宣傳,使外國看到了中國具備的實力和信譽,因此與中國的合作持續增加。因此,中國企業應該繼續以責任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思路,用健康的經濟貿易往來,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力量。第三,加強技術輸出,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與世界各國展開全面合作交流,為世界早日成為真正的“地球村”而努力[2]。
結語: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充滿變數,隨著各個國家國內市場趨近飽和,面向外部進行資源和市場的爭奪是未來長時間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基于此,中國企業應該審時度勢,在黨和國家的科學思想指導下,積極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在國際經濟博弈中彰顯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