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然 濟寧市兗州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
引言:2019年3月2日李克強總理簽署、國務院3月18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三款中的“預算執行情況和”,將原《條例》第四條第三款中的“財政部門依法對實行招標投標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政府采購政策執行情況實施監督”修改為“財政部門依法對實行招標投標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的政府采購政策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標志著財政投資預算評審的工作重點的轉變。不再關注預算后的執行,而是將工作重點完全放在預算本身,更側重事前管理,通過財政投資項目預算評審,及時發現和糾正建設項目預算分配中的偏差,為審核項目支出預算和合理確定項目投資額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對財政投資評審知之甚少,不了解財政投資評審存在的意義以及評審報評的基本流程,存在提供材料不全、不標準,反復補報修改拖慢評審效率等問題。更有甚者,很多建設單位對財政投資評審持輕視甚至抵觸態度,認為財政評審是多余的流程會拖慢工作進度,從而產生厭煩心理,拒不配合。
“度”即標準、尺度,“過度設計”即是設計超出了需求標準,違反了設計法則。建設方與施工方通過提高相關設計標準,過度設計,提高工程投資額。如在道路工程中設計明顯超出常規的超厚結構層,又如在安裝工程中設計安裝超出實際需求的機器設備零件等。如果預算評審工作機械的按照常規流程進行審核,很容易忽視設計階段的不合理之處,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
工程預算是對工程項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和支出情況所做的計劃。它可以通過貨幣形式來對工程項目的投入進行評價并反映工程的經濟效果。因為是對未來的計劃,所以我們的評審人員通常面對的都是一大堆圖紙和預算書,如果僅僅是根據圖紙對預算書進行審核,很容易造成閉門造車的工作作風。
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強也是制約評審質量的關鍵因素。各地評審中心內部人員造價專業知識不足,知識更新不及時。各地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大多是與社會中介共同完成的。造價機構屬于社會盈利性組織,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責任心以及外部環境等都會對評審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發展歷史較短,目前尚沒有形成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系統規定。投資評審中心工作的指導文件仍是2009年財政部出臺的《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規定》,沒有根據近年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出臺相關政策或者補充規定。很多評審工作流程不規范不嚴謹。有些地方評審機構由于人員有限,沒有實行嚴格的三級復核機制,兼有檔案管理混亂等問題。
首先,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應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主動出擊,加大宣傳力度,向社會普及評審工作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其次,有針對性的向建設方印發評審流程及須提交材料明細表,耐心細致解答建設方對評審工作的不明白不清楚之處,保證雙方信息對稱。
建立相同相似工程橫向比較機制,是發現過度設計強有力的審核工具。過度設計的工程,一般在造價上都大大高于相似同種類工程,評審人員可通過查看以往評審過的同種類工程來篩選出疑似工程,從而有重點的去甄別。
有些預算項目的總投資額與被評審項目的現狀情況緊密相關,比如拆除費用的記取,必須確定改造前的場地或建筑物情況。這就須要我們評審人員認真查勘現場,逐一甄別核對預算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各地評審機構可根據實際工作經驗不斷進行總結,列出須現場核實的預算項目,作為評審工作規范流程的一個重要參照。
對現有評審人員經常組織學習培訓,增強工程專業技術知識和財務知識,注重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其他評審工作先進地區學習借鑒優秀的評審方法和工作經驗。積極發揮協評機構的作用,對協評機構的工作進行考核量化,定期淘汰不稱職協評機構。通過對協評機構的嚴格篩選和有效管理,提高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專業性。
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具有政策性、專業性較強的特點,要充分發揮其評審和監管的職能,必須建立嚴格的內部流程控制制度。各地評審中心工作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評審制度和內控制度。財政投資評審人員在項目評審過程中,應填寫項目評審工作底稿,對整個項目評審過程進行全記錄,同時可由經驗豐富的獨立的一級造價師對其評審工作底稿和評審報告進行復核,建立健全工作底稿和復核意見檔案管理制度,提高評審結論的準確性。
財政投資評審人員在工作中應牢固樹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理念,針對評審工作中出現的新概念、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評審手段,更好的建立適應新變化的評審機制和評審方法,使財政資金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促進政府投資項目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