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淮安市平橋鎮衛生院
鄉鎮衛生院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任務是需要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主要群體是農村居民。這些年,國家重點建設新農村合作醫療,鄉鎮衛生院的醫療地位大大提高。為了正常運營鄉鎮衛生院,則需要科學管理其經濟。完善鄉鎮衛生院經濟管理制度并進行開拓創新,是其未來發展趨勢。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很多鄉鎮衛生院的工作重點依舊是醫療建設,完全忽略了財務管理,這對于鄉鎮衛生院短期的發展沒有什么影響,但是長期發展,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因此,鄉鎮 衛生院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著手,采用科學的經濟管理模式,改善衛生院經濟情況,從而讓鄉鎮衛生院經濟達到可持續發展。
這幾年,我國經濟達到飛躍發展,醫療行業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臨床醫療水平明顯提升。仔細看,鄉鎮衛生院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比如,管理經濟效率低下,對鄉鎮衛生院發展有了較大的限制。除此之外,城市與鄉鎮的醫療水平之間較大差距的問題困擾著居民,農村低水平的醫療設備一直讓本地居民沒有辦法得到較高的治療服務,因此,一定要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建設,盡可能將鄉鎮衛生院的經濟最大化管理,讓農民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一)缺乏合理的資金管理模式。鄉鎮衛生院當下對經濟管理制度不看重,從而造成衛生院內部對經濟管理的制度雜亂無章,有些鄉鎮衛生院根本就不知道財務經濟管理是什么,就更不要說成立財務管理部門。即便是有該部門,也沒有專業的員工,制定科學的財務統計制度,不科學的資金管理模式以及投入計劃導致資金被大量浪費,對經濟發展不利。
(二)經濟收支模式不平衡。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都沒有獲得國家撥發的補償金,即便是得到了有關的補償,金額也是比較少的,因此,鄉鎮衛生院只有制定科學的模式來經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己負責盈利與虧損。假如鄉鎮衛生院只有國家撥發的財政補貼的經濟來源,那鄉鎮衛生院將隨時會出現經濟破產。這些年,鄉鎮衛生院完成了對服務模式的改變,不只是零差額的售賣藥物,還制定了適合其管理經濟的制度,產業結構的完成對提升鄉鎮衛生院的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三)缺乏針對性的管理體制。鄉鎮衛生院的經濟發展基礎是監督管理制度,只是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完全忽略制定監督管理制度,讓財務的所有工作雜亂無章。除此之外,大多數鄉鎮衛生院都發生了經濟數據虛假的情況,讓鄉鎮衛生院出現不穩定發展。除此之外,還有些鄉鎮衛生院對于在崗職工沒有進行專業培訓,對工作缺乏積極性,最后造成有關的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限制了鄉鎮衛生院發展的速度。
(一)實施補償制度,保障收支平衡。鄉鎮衛生院要制定健全的補償制度,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經濟管理合理化。第一,將衛生院的實際收支情況當作重點,對收支數據的統計一定要詳細。比如按季度或者是年度數據來進行核算等,從而按照財務的實際收支數據進行剖析。第二,制定科學的評估制度,了解財務的收支情況,從而實施科學的經濟管理模式,提升經濟水平。第三,將醫療儲備工作做好,確保醫療資金充足,從而能夠在短時間內實施醫療服務。
(二)實現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要想鄉鎮衛生院達到預期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就一定要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突破,利用科學的方法將衛生院所有部門互相結合。因此,鄉鎮衛生院一定要對自身的有關情況足夠了解,從而制定出適合自己當前經濟情況的預算管理制度,采用嚴謹科學的態度工作。在鄉鎮衛生院經營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資金收支合理。在管理鄉鎮衛生院資金是較為復雜的,比如預算分析、控制以及收入統計等部分,但現在的制度中潛藏著非常多的問題,還要繼續突破原有規則,制定出更為科學的財務運營制度。
(三)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當下,大部分衛生院都不重視對財務的管理,只覺得經濟能夠發展就行了,不需要對財務實施管理,這項的思想是單方面的,需要將管理財務看成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第一,有關領導需要重點關注財務部門的各項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好帶頭作用,確保工作質量。制定健全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將經濟效益作為工作人員的重要考核指標,帶領工作人員了解最為基礎的管理經濟的模式。第二,定期對工作人員培訓專業技能,最大程度的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對于特殊崗位,制定的對應的培訓計劃,重點關注城鎮衛生院對工作人員實施的培訓,提升城區衛生院人員的專業水平。第三,制定科學的會計控制制度,特別要重視制定的賬本制度、會計軟件程序和預算制度等,必要時還需要制定財務分析、內部憑證以及獎懲等制度。
綜上所述,從經濟管理方面來看,鄉鎮衛生院在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對鄉鎮衛生院的發展以及經濟效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現在的重點就是需要對鄉鎮衛生院執行經濟管理的時候明確其問題,,從而對出現的問題實施改善,爭取采用科學的改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不斷發展和促進鄉鎮公共衛生服務事業,從而加強提升鄉鎮衛生院的經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