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棖棖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本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屬于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群,擁有比較強的美術功底,但對于軟件類課程,如果單純的教他們如何操作軟件,會讓他們越學越死板,逐漸忘記了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必將回歸于生活的規律,我們需要讓他們將技術應用于生活。如果我們教的課程脫離市場,脫離社會,會在未來當他們走進公司,接受市場考驗后,讓學生陷入一種驚慌失措的狀態。所以,我們教學一線的老師更要在此原則下,深入分析如何讓日常課堂變得更有活力,讓學生能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甚至可以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打破教室的局限,走出教室,動起手來參與到課程。從課前實踐預練,討論、摸索拍攝方法,到課中實踐中修正拍攝剪輯方法,提升能力,最后到課后布置任務,加深記憶,一以貫之,酣暢淋漓。
這次能夠參與到名師工作室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群建設實踐研究中來,我感到十分榮幸。也在得到授課通知后,第一時間就開始認真思考如何真正設計好一堂課,能否給課堂帶來更多的樂趣,如何適當減弱教師的講授部分。由此我想到了,教師可以盡可能參與到實踐拍攝課外指導部分,可以在課堂中盡量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能讓學生在課外還是課堂都參與進來。
于是第一步驟,我在開課前兩周提前開啟了翻轉課堂,讓學生對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提前預習,發布了相關指導視頻,讓學生提前對授課內容有所了解。并啟用了QQ互動分組的形式,3—4人一組讓學生對拍攝方案進行組內線上討論策劃,分工設計安排,每一個人固定一個崗位,包括有執行導演,演員,拍攝人員,場內協調(剪輯)組成的小分隊,拍攝好后把視頻進行創意拍攝分享,視頻素材粗剪組內發布,我在群里把每一個視頻看過后一一進行適當的點撥。
第二步驟,沉浸式實驗課堂,將拍攝內容延伸至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給它一個簡單的詞匯定義叫“拍攝延伸”。它教會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學生由原來的不敢想,不敢動,不敢做,逐漸過渡到學會思考如何操作,如何做的更好,更有創意,并主動拿起手機,相機進行拍攝。在指導之中,我會適當的把一些國內外優秀的網絡教學視頻資源分享給學生,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開拓思維,激發創意,提升認知層次,另一方面讓他們養成主動利用抖音,B站,快手等一切網絡短視頻資源平臺進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其實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讓他們不要光浪費時間在刷手機上,也要學會使用它,讓自己創造出更豐富的作品。就像觀看視頻網站不僅是我們簡單的日常休閑,在上面也能學到不少東西,能和國內外視頻大咖進行互動交流,短視頻創作。學生大可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拿起最常用的手機去拍攝有趣的畫面,學得輕松,玩得愉快,讓學生真正在參與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拍攝、剪輯的樂趣。
第三步驟,理論講解,在課堂上需要把必要的影視后期無技巧轉場概念傳授給學生,播放課前和學生一起錄制的微課講解視頻,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出在拍攝或剪輯時會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剪輯時懂得活學活用,做出滿意的視頻來。
第四步驟,剪輯訓練營,讓學生根據之前研究出的創作思路,把課前預先拍攝好的作品當場剪輯,把素材進行合理拼接裁剪,配合想要有的節奏感,踩準音樂節奏點,進行適當加、減速度處理,最后導出完整mp4視屏格式。
第五步驟,作業點評,把已做好的學生作品與全班分享,并對拍攝,剪輯,音樂的完成效果進行教師評析和學生互評。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當下收到作業成效反饋,立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的活躍程度。同時,教師及時指出作品的不足和改進方法,鼓勵讓學生下課回去修改,作業質量能夠快速得到提升,大大鍛煉了剪輯能力。
本節課在上課之前的準備較為充分,總得來說課程上的較為滿意,也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在課程中使用到了翻轉課堂,拍攝延伸,沉浸式實驗課堂等新教學方法,教師提前兩周將前期實踐拍攝和后期粗剪的部分完成,將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知,熱身,讓他們明白,剪輯其實與學生日常生活、娛樂休閑,密不可分,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的學以致用,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顧一下這節課的上課效果,有個別地方還需修正,以后我會將授課前面部分,盡量簡練,剪輯部分的時間還需要多留出一些,以便給學生更充分的練習時間,并增加與學生提問互動部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思考中來,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希望以后的名師工作室專業群建設實踐研究課能上的更加成熟,有魅力,有個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