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士杰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是關鍵。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有效途徑,其在刺激農村消費、激勵產業升級、提升扶貧成效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不僅只是銷售農產品,而是通過電子商務的互聯網平臺賦能一個產業,最終賦能一個農產品,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改造提升。從國家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后,經過五年時間,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業農村的經濟提升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并為中國傳統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農村電商推進中仍存在產業鏈成本高、電商相關人才匱乏、行業基礎配套設置不完善、農民參與度較低、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足等眾多問題。
2019年10月20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綠色的寬帶網絡環境,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鄉村寬帶進鄉入村”。互聯網在城鄉地區的普及率同步提升,截至2019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5億人,占網民總數的26.3%,較2018年年底增長305萬人。城鎮網民規模為6.30億元,占網民整體的73.7%,較2018年底增長2293萬,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依然顯著。我國非網民規模5.41億,其中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約為62.8%,非網民依然以農村地區為主,使用技能缺乏和不會拼音等文化限制依然是非網民不上的網的主要原因。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民消費需求從“溫飽”向“品質”轉變,這是我國調整城鄉經濟結構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契機。近幾年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借助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新型電商平臺等方式,依托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微商等平臺將全國貧困縣的農田同城市寫字樓、小區連接一起,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行了重塑,農村電商由淘寶村、京東村店的消費品下鄉,逐漸發展為農產品上行,電商模式由單一的網絡零售向網絡零售、網絡批發并重轉變。以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為例,2013年,全國只有20個淘寶村,到2019年6月全國淘寶村數量達到4310個,淘寶鎮1118個。如今,淘寶村已經廣泛分布于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9年天貓“雙11”,22個小時內,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突破70億元,比去年“雙11”全天增長53%。半天時間,“天貓雙11”興農脫貧會場的成交額,已超過去年“雙11”全天。
農民對電子商務認識不到位,信息技術水平較低。在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貧困農民思想觀念落后,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弱,認知水平不高是一大影響因素。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市場主體主要是由農戶、種養殖大戶等傳統市場主體轉型而來,他們對傳統的農產品市場運營較為熟悉,而對新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運營較為陌生,對農村電子商務運營產業鏈建立積極性不夠;另一方面,農民對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技能水平也較弱,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計算機基本操作和電商平臺使用技能的方面的教育,且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進而造成了鄉村電子商務發展遲緩,進一步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
電子商務和傳統線下銷售不同,需要對互聯網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要對銷售產品進行電商品牌營銷策劃、設計、包裝、宣傳等,工作人員還需要熟悉掌握電子商務的整體運營模式。但是,農村電商應用型人才少,貧困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對新技術、新信息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對電子商務了解不深,尤其是縣、鄉、村電子商務三級體系的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和數據分析三類人才缺乏。同時,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才吸引力差,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很難流動到農村,不能有效滿足當地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需求。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支撐力量,農村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對電商配套物流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道路運輸、倉儲包裝、物流服務網點等物流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現階段,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健全,但是農村電商所需要的物流配送體系還不完善,通達率較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物流快遞公司因貧困農村物流快遞業務量小,農產品快遞運輸成本高等原因,難以積極主動的去開拓貧困村物流市場,建立相應的服務點。目前大部分鄉鎮都建有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點,但是大多集中在經濟較好的村鎮,貧困村服務點覆蓋率更低,且物流配送水平較弱,直接影響了電子商務進農村“最后一公里”問題,制約了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發展。另外,由于生鮮農產品具有分散性、鮮活性、易損耗性、季節性等特點,其對物流流通渠道要求相對較高,但農村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相關設施不能有效滿足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需求,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上行發展。
我國現階段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農產品電商的供應端產業基礎依舊較為薄弱,大部分初級農產品仍以低價、小規模、分散型生產經營模式為主,農村電子商務與本地特色產業融合度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鄉村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循環鏈條,難以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導致了農產品上行中品牌效應不足,產品競爭能力較弱,不利于農產品上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比如:河北農產品體量較大的水果、雜糧、山貨、特色小吃等產品,在當地名氣較大,但是卻無法走出去,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生產者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而散”,品牌力不足,難以走上品牌化發展道路,進而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