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英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引言:作為一個農村出生長大的七零后,親身經歷了農村社會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的社會跨越式轉變,在農村基層工作的三十年時間里,親眼目睹了農村生產模式的一系列變化,讓我切實體會到農村農業發展的變遷之路。
人民公社時期,公社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生產、統一管理,實行平均主義的“按勞分配”,記得當時全村分為幾個生產隊,分配核算以生產隊為單位,形成社員共同所有、共同經營的農村管理格局,這種模式導致“大鍋飯”現象的產生,社員積極性不高,農業產能低。 模糊的記憶里,父輩們每日早起貪黑辛勤出工掙工分,出力大,產能低,分配收入寥寥無幾。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土地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這種新鮮的分散均田,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土地經營模式充分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實現了農業的大飛躍,糧食單產和總產翻倍增長。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窮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隨著農村社會的變遷,工業的高速發展使越來越的農民走出家門外出務工,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日益凸顯,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傳統思想被打破,種地不如上班打工賺錢,農村的年輕人不愿種地,老一輩的農民又力不從心,種不了地,造成村里很多土地閑置或者低價轉租給他人粗放管理,有的人即便是邊種地邊打工,也沒有很好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土地糧食打多打少無所謂,不會深入的認真研究土地產量如何提高不上去,耕地面積少,農戶對購買使用新型農業機械的愿望不強,現代農業先進科學技術難以得到廣泛推廣,農業生產水平處于停滯不前狀態。
近十幾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對“種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為多種地,做“專職農民”也是不錯的一份工作,種糧大戶小農場式經營模式已遍地開花,這種模式與現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違背,并不改變土地承包制性質,只是私下雙方達成協議,把某些農戶的土地進行流轉,他們每畝地以三四百元的價格把土地從很多小農戶中流轉過來,成了或大或小的種糧大戶,投入較多的生產成本與資金,引進實用的農業生產機械,形成小規模的農場,這幾年國家對種糧大戶的優惠扶持政策很多,也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產量,降低了農業成本,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技術水平穩步提高。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科技突飛猛進,小農場式的經營模式再次限制了農業發展,具體表現在土地較為分散,大型機械無法引進和使用,農業新科技高科技無法應用。在這種形勢下,大型農業合作社模式勢在必行,例如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青阜農業公社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向規?;藴驶?、智能化方向發展,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綜合體。下面是本人對成立農村合作社的優勢之處的幾點見解:
青阜農業公社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兩種方式整合土地資源,擴大規?;N植。另外,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屬的前提下,采取“全托”和“半托”的方式對一些農戶的土地進行托管服務。目前,流轉和托管土地就達到了6.8萬畝。在以前由于收成低,很多老百姓的地都不種了,一畝地的租賃費頂多150元到200元錢。但是把土地交給公社,收益就大不一樣了。首先公社給農戶保底租金400元一畝,另外還會根據公社經營情況再進行分紅,2019年每畝地就有了200元的分紅,這樣一畝地至少600元的收入。現在農戶把自己家的土地流轉給了公社,每畝地不僅能拿到流轉租金和年底的分紅,而且自己到企業打工另掙工資,家庭收入大大提高,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雙贏。青阜農業公社通過“村社共建”村莊達到15個,社員達1600多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30多個村,受益農戶5000余戶。
擴大土地集約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已然成為壯大公社的必然路徑,原來的種糧大戶經營只是從農戶手中流轉限制在原來的土地基礎之上,而成立大型合作社經營,依靠村集體搞土地流轉,能把村集體的廢氣灣塘、荒蕪地、田間溝壕這些潛在土地資源開放利用起來,經過地塊平整、田埂修筑以及水利、溝渠路的配套完善,把土地整合成規格統一的大塊,變成連片高標準農田。
莊稼要高產,灌溉是關鍵,為了長久的農業發展目標,修建水利設施,打機井、修水塘,勢在必行。青阜農業公社先后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大大小小水庫灣塘22個,這些水庫旱能澆、澇能蓄,有效解決了水源短缺這一農業生產的最大制約因素?,F在,這些水庫的蓄水能力達到了300萬立方,每年還可收集100多萬立方的雨水。公社在農田中推行了滴灌、微噴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新技術,使灌溉節水率和肥料利用率均達到了70%以上。
原來的種糧大戶雖然購買農業機械國家有適當的補貼,但是因流轉前景不廣闊,不敢大手大腳的放開干,又加上資金有限,購買大型高科技農業機械畏手畏腳,同時也因自身水平有限難以正確的掌握和使用。因此,現有的農村經濟體制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程度在農村的普及應用。
有了企業的大量資金扶持,引進大型機械、各種耕種設備以及儲存烘干設備,合作社有了底氣、有了保障。不禁節約勞動力,還提高的產能效益。
作物高產,離不開高標準農田內的無人機植保、機械化耕種等現代農業科技,更得益于良種良法配套,規范合理的技術指導讓良田成為農業高標準試驗田,讓糧食生產更加高質、高效。根據規劃,未來的高標準農田,將同步配套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自動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和病蟲害監測等現代農業科技,引進高科技人才,為農業生產管理出謀劃策,提高其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示范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青阜農業公社流轉和托管土地面積6.8萬畝,生產小麥6600噸、玉米7260噸、大豆2250噸、棉花1080噸、苜蓿33萬噸,已發展成為山東省內土地經營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基礎設施配套最全、服務鏈條最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綜合體。下步,青阜農業公社將進行農產品就地深加工,推出面食系列、雜糧系列產品,滿足城鄉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安全優質、營養健康消費需求,推廣種養加一體化生態循環農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
現在中國的科技水平日益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現有水平,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離農村農業越來越近,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已經悄然而至,科技正以巨大的力量推動著農業農村的發展,農業發展有著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