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樂 黃婷婷 劉佳偉
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一)核算。會計核算是指以貨幣形式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在“互聯網+”時代,會計的核算職能已不再是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
(二)監督。監督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準則對企業內部業務數據進行監督和審查。然而,當代會計的監督職能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
(三)預測經濟前景。預測經濟前景是指為做好企業當前的經營和長期規劃進行的預測。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有效預測經濟信息能夠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參與經營決策。決策為企業獲得經濟效益而服務。在會計信息化的推動下,管理者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得企業的結構化數據,但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獲取還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五)評價經營業績。評價經營業績主要將企業的各項指標與企業制定的標準指標作對比,從而得出一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綜合評判。評價經營業績和參與經營決策相結合可以起到優化決策的作用,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將不同行業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創造新的利益增長點。當今時代,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越來越成熟,為實施“互聯網+”行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1]。
(一)對傳統會計核算職能的影響。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會計核算流程主要分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三個環節。在會計憑證環節,會計人員要根據各部門的經濟業務進行整理,編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利用財務共享功能,會計人員則可以根據企業各部門共享的數據,提取相關信息生成憑證匯總表,使得財務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在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環節,會計人員要登記各類明細賬和總賬,編制財務報表和附注,工作處理復雜,內容分散;而財務軟件的賬務處理功能巧妙地解決了這部分問題,可自動完成相關的賬務處理,生成財務報表。
(二)對傳統會計監督職能的影響。隨著會計核算職能的變革,監督職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拓寬了監督職能的范圍。傳統的會計工作中,企業側重事后監督,忽略了事前和事中監督的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會計核算數據的檢查和分析可以利用會計信息系統更加準確便捷的完成,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合理性,糾正經濟業務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形成更為嚴謹的內部監督[2]。二是提高了監督職能的效率。
(一)預測經濟前景職能。現階段,管理層人員掌握的財務數據和外部信息都是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預測職能的發揮,這就要求要會計工作人員抓住大數據帶來的機遇,收集和儲存各種不同結構的數據資料,給企業提供更準確的預測結果。在“互聯網+”時代,能夠正確分析和預測經濟前景對企業的戰略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參與經營決策職能。傳統的會計工作通過對財務報表的數據分析,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信息。但是在這個生產、消費等活動越來越復雜,市場環境變化越來越頻繁的時代下,企業外部的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數據成為發展主流,而傳統的財務數據只能提供企業內部信息,無法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信息需求。因此會計工作人員要具有利用信息技術從眾多數據中摘取出對企業有價值、能夠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的數據的能力,做到有效輸出更好輔助。決策關系著企業的發展成敗,所能影響的程度已經是過去任何時候都比不上的,所以會計輔助決策的能力對企業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將成為企業重點發展的能力[3]。
(三)評價經營業績職能。傳統的評價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致使企業缺乏全面系統的評價體系,現階段管理人員應將評價、預測、決策等職能結合起來,重視過程的管控,發揮會計的最大作用。
“互聯網+”時代下,會計信息化和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對會計人員產生了新的要求:不僅能夠快速解決會計信息,還要處理管理方面的信息,為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此外,會計信息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很有可能遭受病毒侵害,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產生影響,會計人員應了解相關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掌握排除和維護常見故障的方法,積極學習操控會計軟件的相關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當今時代電子商務也異軍突起,會計人員要具備相應的商務經營管理觀念,進行有效的資金流和物流管理,實現企業的一體化管理。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拓展業務范圍,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成為一名復合型會計人員[4]。
結束語:“互聯網+”興起時間不長,仍處于發展改善階段,但其對傳統會計職能產生了一定影響,所以,會計人員要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就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提高綜合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