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蕪湖宜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資源是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聚力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開發力度,建設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機制。
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期,而人才無疑是國有企業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人力資源作用,通過加強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技能技巧,可以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滿足國有企業的中長期發展需要,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國有企業通過建設符合公司實際的企業文化,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參與度,可以使員工真正將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愿意為公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公司的經營效益。
雖然人力資源管理對國有企業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因為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人才引進渠道單一。受國有企業管理機制的影響,國有企業人員引進目前的主要途徑仍是公開招聘考試,即所謂的“逢進必考”,從人員招聘的動議、公告的發布、筆試、面試、體檢、政審等環節都需要上級部門審批。而通過考試這種方式引進的人才,有時候存在考試能力與業務能力“脫鉤”的情況,往往難以滿足國有企業戰略管理、項目融資、工程造價、決算審計等方面的專業需要,不能適應國有企業管理的需要。國有企業沒有足夠的自主權根據需要直接面向社會以適當的年薪待遇公開招募優秀人才,致使高層次人才儲備較少。
(二)薪酬機制不夠靈活。目前國有企業薪資體制大體采用兩種,一種是工資總額限制,一種是核定人均工資。且部分地區工資核定低于當地公務員薪資標準較多,個別國有企業一般員工一個月扣除公積金、社保繳費基數,每月到手基本工資僅3000元左右,隨著物價水平的調整,實際工資“不升反降”。這種薪資設置不能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人均工資核定的限制更是無法適應高層次人才的薪酬需要,導致國有企業人才流失較多,影響國有企業正常工作的開展。
(三)培訓體系不夠合理。相比較于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對員工的培訓關注不夠,大多數的培訓都是按照上級安排的內容開展,沒有結合國有企業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提升員工工作能力的培訓。而且有的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培訓人員知識能力水平有限,難以激發參加培訓人員的聽課熱情,培訓效果差強人意。部分國有企業因日常工作繁重,有組織地開展的專業培訓較少,沒有建立系統的培訓計劃和體系。
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領導人員要高度重視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加快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結構變革,促進國有企業發展。
一是在人才引進機制方面,不局限于傳統的公開招聘方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允許國有企業根據工作需要自主到市場上公開招募優秀人才,進行市場選聘、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暢通各類人才流通渠道,給國有企業更多的選人、用人自主權。
二是在人才薪資待遇方面,國資監管部門要根據不同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考核結果、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制定不同薪資標準,允許國有企業綜合居民消費指數等因素,每年按照不超過一定比例的數值上調工資。對于國有企業招募的優秀人才,可以不受國資部門核定的人均工資標準限制,不納入國資部門考核范圍,由企業根據人才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等因素自主決定薪資待遇。
三是在人才考核機制方面,國有企業要有科學的崗位設置、動態的崗位工作內容,建立科學的考核標準、晉升標準、獎懲標準等,通過科學、公正、公平的程序選拔優秀人才充實管理崗位,使他們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施展才華。
四是在人才培育機制方面,政府加大對人才工作的重視,緊密結合發展規劃布局和戰略方針,做好人才工作規劃,加大資金、人力投入,由國資監管部門定期開展企業會計、工程、造價等方面人才的培訓。引導國有企業制定員工學習培訓計劃,并將員工學習培訓列入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
五是在人才配套服務方面,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配套服務政策,給予優秀人才出入境、落戶、醫療、社保、住房、稅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優待,為人才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居住、出行條件,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國有企業要努力營造開放、寬松、平等的氛圍,形成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對人才體制機制進行革新,充分調動人才工作的積極性,讓一切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實現國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