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春 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
前言: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產業的發展格局與理念,重視通過產業升級的方式提升整體的競爭能力,立足實際情況提升企業整體的競爭能力與創新意識。工會是企業聯系基層員工的重要組織,通過創新工會工作理念與模式的方式提高整體的服務能力,這樣更符合互聯網+提出的發展要求。研究指出傳統的工作方式限制工會組織的服務能力,所以企業應該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工會工作方法,在思維革命指導下進行多個方面的行動探索,這樣利于提升工作組織的工作效率。
研究指出企業需要分析互聯網+對工會組織起到的各種影響,重視在把握工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轉變傳統的工作思維與服務模式,這樣能打造更高層面的組織格局,有利于提升工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傳統的工作方式與服務理念限制企業工會的綜合發展能力,需要在互聯技術的支持下創新企業工會的工作理念,立足互聯技術運用實施更高層面的教育引導。所以企業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基層職工的專業培訓與職業教育方式,強化工會組織的發展與服務能力。
一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引導員工樹立主人翁意識,讓基層員工認識到個人與企業發展是相互依存的,應該堅持共同發展的工作理念。工會組織需要立足企業發展實際對基層員工進行思想認知等方面的教育引導,立足專題教育與主題討論等方式提高員工們的主人翁意識,有助于提升基層員工參與崗位工作的能動性以及責任意識。這樣有利于管理層與基層員工建立通暢的信息互動渠道,在人本思想指導下尊重員工,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挖掘員工們的發展潛能[1]。二是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基層員工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與責任意識。工作人員應該從網絡發展角度分析員工們體現出的服務需求,立足網絡培訓與線上職業能力考試等方式拓展工作思路。這樣有助于員工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意識,立足專題培訓與技能大賽等方式提高工會組織的工作能力與服務意識。
因為傳統的工作方式限制工會組織的服務能力,不能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開展多個方面的實踐探索,未能給基層員工提供更高層面的服務。所以企業應該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工會工作方法,在思維革命指導下進行多個方面的行動探索,這樣能提高工會組織的創建能力與服務意識,符合時代發展提出的創新發展要求。基于企業工會的特色以及時代發展特征,企業也應該重視通過互聯網+工會的方式激活工會組織的發展活力,有助于提升基層員工的凝聚力。
企業應該在時代發展指導下革新陳舊的工作理念,逐漸擺脫之前的行政色彩與脫離群眾的發展問題,立足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工作方案與執行計劃。立足互聯網+呈現出的發展優勢,企業也需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創新性地探索,在大數據管理的支持下創新工會管理與服務思維,這樣能掌握基層員工所體現出的需求,推動工會管理的創新發展[2]。同時,企業工會也應該啟用具備創新思維與競爭意識的90后員工,通過這些員工智慧與管理能力的發揮激活工會組織的發展活力與服務意識,有利于提升基層員工的凝聚力。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企業應該重視通過產業升級的方式提升整體的競爭能力,在把握工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轉變傳統的工作思維與服務模式,這樣有利于提升工會組織的創新發展與服務能力。除了開展以上兩方面的創新探索,企業工會也應該在互聯網+指導下合理轉變工作思維,重視企業文化的塑造。
一方面需要抓住網絡宣傳的平臺建設契機,通過強化工會組織建設的方式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這樣利于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工會人員應該立足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對基層員工的服務需求或者是意見進行調查,在數據分析指導下掌握基層員工提出的多樣化建議,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工會管理的方案與活動計劃[3]。這樣可以讓管理層掌握到基層員工提出的需求,對工作待遇與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并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案。另一方面也應該在互聯網+指導下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通過文化活動的開展強化基層員工的綜合素質,結合企業發展與員工需求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這樣也能給企業發展與文化品牌塑造提供良好的信息資源支持,立足愛心培育與文化交流等方式強化工會組織整體的發展實力。
結論:企業應該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工會工作的具體方法,立足創新探索給基層員工開展更高層面的服務,這樣也能保障工會發展的綜合能力。所以企業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基層職工的專業培訓與職業教育方式,強化工會組織的發展與服務能力。同時,企業應該重視通過互聯網+工會的方式激活工會組織的發展活力,有助于提升基層員工的凝聚力。此外,企業工會也應該在互聯網+指導下合理轉變工作思維,重視企業文化的塑造以強化綜合競爭能力。